青海新闻网讯 湟中南部、拉脊山西部,有一个叫贾尔藏的古村,这里百年民居安然矗立、水磨依旧转动、“桑楼台”至今桑烟弥漫、“蔡家楼”依然诉说着优美的故事古村山河秀丽、文化遗存丰富,有被称为“青海九寨沟”的峡谷、被称为“小塔尔寺”的百年古刹、还有青海独具一格的藏族服饰,这一切都散发着古村落的淳朴气息,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卓玛拉康寺在哪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卓玛拉康寺在哪里(贾尔藏村有个小塔尔寺)

卓玛拉康寺在哪里

青海新闻网讯 湟中南部、拉脊山西部,有一个叫贾尔藏的古村,这里百年民居安然矗立、水磨依旧转动、“桑楼台”至今桑烟弥漫、“蔡家楼”依然诉说着优美的故事。古村山河秀丽、文化遗存丰富,有被称为“青海九寨沟”的峡谷、被称为“小塔尔寺”的百年古刹、还有青海独具一格的藏族服饰,这一切都散发着古村落的淳朴气息。

拉脊山下“九寨沟”

贾尔藏村隶属于西宁市湟中县土门关乡,位于城南新区东北25公里,自古被称为“小南川”。贾尔藏村村域南北宽7公里,东西长18公里,村域面积126平方公里,村庄占地980亩,是土门关乡面积最大的村庄。常住人口2290人,由藏族和汉族构成,其中藏族占全村人口的11%,是土门关乡人口最多,且唯一有藏族的村庄。

贾尔藏村隐藏于群山环抱之中,东面岩岗岭,西南直沟岭,正北上岭,正东关跃山把村庄围在中央,村庄坐北朝南,南面是占地900亩的原始白桦树林,林中有数不清的桦树和白杨树。整个村落南北狭长,随着香沟的流向蜿蜒。如果从空中俯瞰整个山脉,就像一只单展翅凤凰向西飞过,上岭北部的王沟村是凤凰的一支未伸展的翅膀,而贾尔藏村就坐落在另一支伸开的翅膀之上。

直沟岭与贾尔藏村的其他山岭一样,属拉脊山支脉,它发源于贾尔藏西部的拉脊山,经过绵延数百公里的前行后,在贾尔藏村山岭和岩岗岭中部的西南部停止,同时将上岭和岩岗岭组成的峡谷隔成被称为“金银沟”的香沟峡和直沟峡两峡。蜿蜒的香沟峡与笔直的直沟峡在直沟岭末端的直沟门汇合成一条河流,由西朝东环绕村庄流过。因沟内森林茂盛,泉水众多、怪石嶙峋、风光迷人,被当地人誉为“青海九寨沟”。每到夏季,绿树成荫的草地上开满了野花,远近游客来此休闲度假。

香沟是条“金沟”

说香沟峡为“金沟”一点都不为过,因为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相传,上古时期,天地之间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的灾难,天柱折断,大地开裂,天空中出现了一个大洞,地面上洪水滔滔。天神女娲看到这般情景,立刻斩断了大龟的腿脚,竖立在大地四方,把天撑起。又杀死了兴风作浪的黑龙,用芦苇灰堵住了滔天的洪水,同时炼出了五彩石补住了天洞,散落在拉脊山脉的黄色石块成了丰富的金矿资源,而在贾尔藏村境内的香沟峡成了拉脊山脉重要的金矿带。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这里金矿丰富的消息快速传播,人们纷纷前来此地“寻宝”,其中有一对张姓父子,在这里采金多年。

一天,父子二人竟然在沙坑挖出了一个大洞,父亲进洞一看,只见一头金牦牛站在洞中,牛头朝里,回头向外张望,两个鼓圆的眼睛直冒金光,两只大盘犄角,牛尾朝外,正翘起尾巴排粪,只见牛粪金光闪闪,于是,父亲便摘下毡帽将牛粪装起,出洞门发现,帽中全是金灿灿的黄金。但父子二人贪心不足,等父亲再次进到沙洞掰牛角时,沙洞瞬间崩塌,将父亲埋在了沙石洞内。儿子挖了好多天都不见父亲的尸骨,无奈,在父亲被埋的地方撒了一些菜籽花种做为记号,等来年油菜花开的时候,一来寻找父亲的尸骨,二来把金牛挖出来搬回家。第二年等儿子回到这里时,漫山遍野开满了金灿灿的油菜花和山花野果,香气扑鼻、耀眼难睁,香沟由此而得名。至今,在香沟种植油菜颗粒饱满,十种九收,产量高而稳,且出油率高。

除了上述传说之外,香沟至今仍有元代采金场的遗存。从村子一直向西行走,进入香沟峡约2公里处,是被当地人称为“香沟台”的一处台地。从谷底仰视台地,只见两颗树枝繁叶茂并排的两棵白杨树矗立台沿,树枝间经幡飘荡,透出一股神秘感,两颗树之间是一座用石块堆砌的小型“俄博”。爬上台地,眼前的景象让人震撼:约50亩的石砌建筑群赫然眼前,一块块形似房屋地基的石砌墙保存完整,石砌墙高度80—300公分不等,其中不少石墙表面用白土掺杂长草涂抹。

村民孟生林告诉我们,这个台子叫香沟台,因当时张家父子采金时沙洞塌方,当地也叫“塌家台”,是元朝时期重要的采金场所。据介绍,每一朝都会有采金人来香沟峡采金,坚固的石砌墙为采金人提供着优质的住所条件,之后放牧人也将它用于居住。最后一次居住是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纷纷在此定居放牧,而那两棵树和俄博也是在那个时代人们为了祈求牛羊平安的产物。直到十几年前,随着最后一位牧民的离世,这些“庄廓”也就变成了现在的遗址。从这些石砌我们不难看出,当时或采金或放牧时期的繁盛景象。

桑家水磨依旧转动

香沟不仅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也为贾尔藏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源。

在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沿河上游沿岸的每个村庄里,都有一渠清水沿田埂、绕村舍款款奔来。在贾尔藏村的香沟中部至今完整地保存着一盘水磨房,是村中现存的唯一一盘水磨,它靠渠水为动力,带动木轮引擎石磨昼夜不停运转。该水磨建筑面积约60平方米,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因当地藏族桑姓所建,被称为桑家水磨。其一侧是桑家老油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桑家老油坊已被拆毁。靠着油坊和水磨,桑家过着富足的生活,“吃饭吃不过桑家”是当地老人形容当时桑家的富裕。

据村民介绍,由于香沟的水流量大,在解放前贾尔藏村就有水磨12盘,其中不乏周边村民在此设立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多数水磨房被拆毁变卖,只有已成危房的桑家水磨至今伴随着“哗哗”的流水声“嘎吱”作响。

用水磨和纯手工作业结合加工出的面粉,因为不作漂白加香等处理,它甚至比一般的普通面还要黑。但做成面条汤不易稠,水不易沸,捞到碗里爽滑劲道,吃到嘴里清香四溢,自是别有一番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