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风·数研丨560位智能汽车消费者带您直击消费趋势
终端未来购车需求旺盛,未来1-3年渗透率有望达50%
在政策法规对燃油车排放及能耗的多重限制日益严苛、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全球能源危机的多重背景下,市场对于智能汽车未来成长空间的期待也随之而来。天风数据研究团队访问700位消费者,基于样本数量、代表性的考虑甄选560份高质量样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用科学数据证据为基础,洞察智能汽车消费趋势。
乘联合9月新能源车月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30%。本调研显示,有48%的受访者表示未来1-3年有购车计划,近一半燃油车主有望加购智能电动车,未来1-3年智能电动车的渗透率有望达到50%。
购车参数直击消费趋势:
·续航里程:纯电动消费者接受度最高。续航里程仍是选购的桥头堡,用户持车实际续航里程与期望里程间存在100公里差距。97%的消费者愿意为续航额外付费(花费在2万元以下,付出10分钟以上充电时间)。对超高续航(800km以上)不具极致追求。
· 电池:电池品牌直接影响购买决策,其中最受青睐的品牌是比亚迪;比亚迪电池是广东地区消费者的优选。动力电池材料偏好不显著,三元锂电池有倾向的消费者愿意支付1-4万元人民币溢价。
· 充电:充电模式仍是主流,换电模式有待普及。已拥有智能电动车的车主优选公用充电桩。快充方案追求务实,青睐“10-15分钟200-400公里”档,不追求极致快充。
· 电驱动:多驱动电机、四轮驱动或将成为消费趋势。98%的大众对多电机有支付意愿,双电机溢价集中区间为1-5万元。百公里加速成为择车项,大众期望4-6秒加速区间。为未来车型性能提升奠定了需求基础。
· 空气悬架:已形成广泛认知,目前装配量不高。大部分消费者能够接受的额外消费金额在1-4万元人民币区间。预计随着生产端成本的下降空悬装配率会显著提升。
· 自动驾驶:智能化浪潮下最受消费者关注。L2达到认知普及,L3和高阶智能驾驶具备付费意愿。车距检测、紧急制动广受好评。未来最有潜力的辅助功能为前方碰撞警告、行人碰撞预警、疲劳预警、盲点检测。
· 自动驾驶场景:安全成为消费者诉求与担忧的聚焦点。对城市服务、公共交通、网约车自动驾驶接受度高,Robotruck、Robotaxi或将先走进民众生活。
· 智能交互:智能座舱的消费者需求仍然是以安全舒适为主,个性化需求待开发。智能交互方式中智能语音普及且广受好评,智能座椅、云端互联、智能出行、手势识别或下一个普及功能。智能屏方案用户倾向2块屏幕“液晶仪表屏 中控屏”双联屏布局。
· 内饰搭配材料:主流趋势是新型环保材料和天然皮革
消费者怎么看汽车品牌、车型?
品牌表现方面,比亚迪一马当先。比亚迪消费者喜爱度、购买意愿、推荐度均位列第一。其次比亚迪“喜欢-购买”留存率、“购买-推荐”转化率均达70%;说明客户好感度、忠诚度均表现优秀,预期未来销量趋势向好。车型方面,特斯拉 Model 3为最受喜爱车型,此外比亚迪多款车型受到消费者青睐。品牌溢价方面,特斯拉、比亚迪位于一二位。
新势力车企蔚来、小鹏品牌综合表现优于其他品牌。
风险提示:样本代表性风险,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如预期风险,系统性风险
1 终端购车计划
1.1 智能电动车趋势在终端达成共识,未来购车需求旺盛
2022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售渗透率同比逐步攀升,据乘联合9月新能源车月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30%达到31.8%。市场对于未来成长空间的期待也随之而来,据调研48%的受访者表示未来1-3年内有购买智能汽车的计划,近一半燃油车主有望加购智能电动车,无车人士中亦有40%有购买计划,56%虽处于观望状态,但表示对新能源车已有一定了解。由此我们预计智能电动车未来1-3年渗透率有望提升至50%。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智能电动汽车?——政策法规对燃油车排放及能耗的多重限制日益严苛、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环保、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节节攀升油价都是助推消费者考虑的关键选项。
按车主身份看购车动机,燃油车主追随发展趋势、减少油费支出加入环保的行列;新能源车主追求驾驶体验和外观,而无车人士对政策更敏感(补贴、牌照、限行)。
1.2 购车预算总体均值20万元,15-30万元车最受青睐
据调研预算总体均值为20.3万元, 62%预购车受访者的购车预算在15-30万元区间。无车人士购车预算均值为15.6万元总体低于其他车主。
按性别划分:女性车主预算相对男士大方。女性预算集中在 15-30 万元档位区间,男性车主集中在 10-20 万元区间,20-30万区间中女性占比高于男性。
按年龄划分:90后是中高端车型消费主力。18-25岁的年轻人更愿意购买10-20万的车,31-35岁的受访者则更偏好15-30万的车,35-40岁的受访者中大多数购车预算在15-20万。
按人生阶段分:已婚家庭购车预算明显高于未婚人士,收入与购车预算呈正相关关系。普通收入家庭大多预算在10-15万,中等收入家庭在15-20万,高收入家庭则在20-30万中比例较高,超高收入家庭购车预算则较为分散。
1.3纯电类型接受度可观
据乘联会新能源车销售数据显示,纯电类车型一直占据销售主流,2022年插电混动(PHEV)占比略微增加。与历史数据趋势相同,消费者对纯电动车接受度更高,调研1-3年有购车计划的人群显示多数(49%)选择购买纯电动汽车,32%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
从年龄分布看,18-40岁的人群中年龄越大,纯电动汽车接受度越高。相比较于其他年龄段人群,18-25岁的受访者中更多人选择插电式混合动力。未婚人群和高学历人群更倾向选择混合动力。
1.4续航里程仍是桥头堡,高收入预算人群购买考量高阶化
续航里程仍是购买考虑关键选项,占比高居75%。其次是驾驶安全、电池、驾驶感受、便捷性等。
高收入人群预算充足,择车时弱化基础参数,重视智能化、品牌个性化、数据安全元素。5-10万购车预算下对动力类型和用车成本较关注,对驾驶感受、智能化程度要求较低;20-30万购车预算则更关注智能化程度;30-50万预算下对数据安全、品牌、内饰等有更高要求。
年轻消费群体重个性,中年人重实际与成本。据调研显示Z世代更在意驾驶感受和外观,36-40岁人群关注点更贴近用车实际场景(安全、电池、便捷),对于外观关注较少,40岁以上人群对品牌和用车成本有一定的要求。
2 续航里程
2.1实际续航里程VS期望续航里程存在100公里焦虑
调研受访者中的近半数新能源车主表示实际续航在300-500公里区间(均值361公里)。仅15%座驾的续航里程超过了500公里,高续航里程新能源汽车在消费者端渗透较低。
车主里程期望集中在400-600公里。实际里程和期望里程之间有100公里左右差距。2022年8月畅销车型已基本到400公里续航,从2022年9月新发布的纯电动车续航能力来看,目前市场供给已基本满足消费者里程需求。
消费者对里程不具极致追求,仅有13%的受访者对超久续航(超过800公里)有期待。接近30%的车主对预期续航里程的要求并不高,维持在400公里之下。
续航期待和出行习惯息息相关,北方地区多自驾长途出行,对续航里程要求高于南方,西北地区对500-600公里续航需求占比达到44%。已婚人群对续航里程数的需求高于未婚人群。
2.2续航里程边际付费意愿强烈
里程焦虑的背景下,97%的受访者愿意额外付费。大部分人愿意为百公里续航额外花费2万元以下人民币,额外付出10分钟以上的充电时间。
3 动力电池
54%的消费者表示电池会直接影响购买决策。据调研显示电池寿命、安全、充电速度毋庸置疑是消费者最关注的方面。
3.1电池材料偏好微薄,三元锂偏好者愿意支付1-4万元溢价
电池材料有所关注,但无选择倾向。对目前主流的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倾向无显著差异。
根据材料特性,三元锂电池抗低温衰减能力强,能量密度大充电效率高,搭配的汽车适合居住地气温低、没有固定家用慢充充电桩、有长续航需求的消费者;磷酸铁锂电池汽车则相反。调研结果与2种电池材料适配的消费者画像吻合。
对电池材料有要求的消费者中:电池材料偏好与期望续航里程相关,有1000公里以上超高续航里程要求的消费者更偏向选择三元锂电池。电池材料偏好与充电桩相关,偏好公用充电桩的消费者首选三元锂电池汽车。电池材料偏好与人生阶段相关,18-35岁的消费者相对更倾向三元锂电池,45岁以上、已婚有孩家庭的消费者更倾向磷酸铁锂电池。
2022年9月国内主流新能源车厂发布的新车中,电池材料为三元锂的占比约60%,如理想L8、小鹏 G9、AION V Plus、零跑C01等。本次调研受访者中,对电池材料有倾向性占比为32%,其中对三元锂电池倾向的有93人。针对这93为受访者询问愿意为三元锂电池额外多花费的价格时,其愿意支付的溢价集中在1-4万元人民币区间。
3.2 电池品牌影响购买决策,比亚迪电池最受青睐
电池品牌直接影响购买决策。73%的受访者表示电池品牌会影响购买决策。在知名电池品牌中,消费者最青睐的品牌是比亚迪,其中广东省消费者对比亚迪电池最为青睐。其次是中航锂电/中创新航。
3.3公用充电桩便携度广泛认可
调研数据显示已拥有智能电动车的车主优选公用充电桩(公共场所、小区公用)。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我国公共充电桩增加了4.8万台,同比增长64.8%;目前,公共充电桩的保有量已经达到162.3万台,桩车增量比达到1:2.3,基本满足电动汽车日常使用需求。
品牌专属充电和换电站覆盖率不够广泛,从而在消费者端暂未获得认可。
3.4对换电模式态度保守,二线城市或先接受
目前具备换电服务的品牌较少,据调研显示35-40岁年龄段的消费者、二线城市消费者对换电模式的态度较开放。蔚来汽车2022年新增换电站超半数位于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
3.5快充优选“10-15分钟200-400公里”档,不追求极致快充
消费者总体对快充速度的期待是10-15分钟以内时间的快充,能够达到200-400公里的续航里程。超级快充(5分钟续航200公里)并不是消费者最期待的充电速度。
4 电驱动
4.1百公里加速是择车选项,期待4-6秒
百公里加速一直是购车息息相关的话题,随着汽车电气化的发展百公里加速一直是车企宣传的亮点。据调研47%的受访者表示购车时会考虑百公里加速。从趋势来看消费者有高速的追求,8秒以上的百公里加速不受欢迎,大部分消费者对百公里加速的期待在4-6秒的区间(均值5.48秒)。
60%新能源车主购车决策受百公里加速影响,非新能源车主对百公里加速系数也有所要求。93%无车人士、70%燃油车车主、67%新能源车主期望落于3-6s。我们认为新能源汽车百公里加速性能普遍优于燃油车,其他持车人群的期待为未来车型性能提升奠定了需求基础。
女性车主购车决策受百公里加速影响大,男性车主对百公里加速性能的要求更高。半数女性表示百公里加速会影响购车决策。随着年龄的增长,百公里加速对购车的影响减弱。18-35岁的人群近半数在购车时会考虑百公里加速。
百公里加速对高收入人群择车考虑影响大,尤其购车预算20-30万的人群65%表示百公里会影响购买决策。
4.2双电机为主流,多电机将成为消费趋势
相比传统的单电机,多电机是目前新车型的趋势。在消费者端约有63%的消费者对电机数量有要求。对电机有偏好的消费者中,近70%选择了双电机。
三电机和四电机虽暂未被广泛青睐,偏好者中燃油车车主占大多数。
4.3多电机额外支付意愿达3-4万元
对多驱动电机有要求受访者中,98%对多电机有支付意愿,双电机溢价区间为1-5万元(均值3.16万元),三电机/四电机溢价区间为1-7万元(均值4.63万元)。
目前畅销车型中,仅部分大型中大型车装配有双电机,双电机装机量低,而消费者对多电机支付意愿高,未来电机装机量有望提升,电机厂商存在较大机遇。
4.4四轮驱动或成为主流消费选择
根据调研数据,60%的消费者购买决策受驱动方式影响。有偏好的消费者中70%优选四轮驱动方案。
5 空气悬架
5.1空悬已获得终端广泛认知
据调研,受访者中约三分之二对空气悬架都有一定的认知;并且认知主要分布在空气悬架对于提升驾驶舒适性和平稳度及能够通过调节高度来保护底盘的层面,对其降低能耗、提升里程等附加功能认知度较低,产品宣传有待加深。
从持车状态来看,新能源车主对空气悬架的认知明显高于燃油车车主和无车人士。从受访者收入水平看,空悬认知渗透率随收入提高而加深。
5.2空悬存量低,额外支付意愿达1-4万元,降本后装配率有望提高
近年来,零部件企业一直在试图下降空气悬架的成本,而消费者是否愿意装配是广泛关注的问题。据调研仅4%的消费者不愿意多花费,大部分消费者能够接受的额外消费金额在1-4万元人民币(均值2.42万元)。同时认知程度越高,购车预算越充足,收入水平越高,支付意愿越高。空气悬架的单车价值量有望从1-2万元下降至8500元,消费者平均支付意愿远高于此,预计随着生产端成本的下降以及消费者认知程度的提升,空气悬架装配率会显著提升。
从调研数据来看,目前悬架的装配率还比较低,15%的受访者不清楚持车是否装配空悬,仅有11%的受访者表示已装配,7%的新能源车主表示持有车辆装配有空气悬架。
2022年9月新发布新能源车型中,理想L8和小鹏G9部分车型中装配了空悬,价格35万元以上。
6 智能驾驶
6.1智能化浪潮下,首看自动驾驶
智能化浪潮下,自动驾驶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领域,其次智能交互、智能屏、智能座舱关注度比较接近;相比之下,OTA升级在消费者关注较弱。
6.2L2级别已取得广泛认知
调研数据显示,70%的消费者认可自动驾驶已经达到L2及以下级别,与目前自动驾驶发展水平相匹配。消费者对智能驾驶的认知与城市发大规模呈现正相关,一线、新一线城市对L3及以上级别认知度高于2线城市。
6.3安全相关的辅助驾驶功能广受消费者拥护
据调研,辅助驾驶渗透广泛的功能为车距检测、紧急制动。这两个功能也因为普遍配备而成为消费者心中最有帮助的两个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行人碰撞预警、盲点检测并线辅助功能虽然配备率不高但是在消费者心中帮助很大。而交通信号识别、抬头显示类的功能消费者并不认为很有帮助。
综合功能以装配度、帮助度和希望配备度3个维度,最有潜力的功能为前方碰撞警告、行人碰撞预警、疲劳预警、盲点检测。
6.4L3及以上级别自动驾驶具备付费意愿
随着L2级别自动驾驶的普及,L3-L5自动驾驶面向消费者的速度在加快。根据调查消费者对更高级的自动驾驶愿意支付的溢价集中分布在1-10万元区间。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高,消费者支付超过10万元以上溢价的意愿提升。智能驾驶L3级别单车价值量约为3-4万元,与消费者支付意愿相匹配,预计未来在乘用车上发展空间广阔。
随着自动驾驶级别的提高,表示不需要这个级别的自动驾驶消费者比例也在提升。
6.5成也安全,败也安全
消费者看待自动驾驶的心态非常务实,诉求和驾驶员直接相关。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自动驾驶的主要诉求是增加安全、减轻疲劳;同时担忧的也是安全性、突发状况应对和系统错误等。车企需要提升技术能力以消除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安全的担心。
6.6智能卡车、自动驾驶网约车优先被大众接受
从消费者期待的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来看,自动驾驶在城市服务、公共交通、出行服务(网约车)接受度最高,自动驾驶卡车、自动驾驶网约车或将先走进民众的生活。
使用频率最高的乘用车、紧急程度最高的医疗服务(救护车、急救车)排在末尾,侧面反映出消费者对自动驾驶安全性的担忧。
7 智能座舱
7.1安全舒适是智能座舱消费主旋律,个性化为辅
消费者对智能座舱的主要需求仍然是安全、舒适为主,安全与舒适需求的平均占比分别占到了45 %与23%。 相比之下社交、社会认同及自我实现等附加值需求所占权重较小。
7.2智能语音体验感最佳
智能语音是体验人数最多的智能交互方式。其次为车载APP、座椅加热/按摩/通风、影音娱乐功能。而情感、视线交互及一键授权后排控制权限的功能暂未广泛被消费者接触。
据调研数据,智能交互体验度与满意度呈现相关性(相关系数:0.96),结合“体验度”与“满意度”两个维度看:智能语音、座椅加热/按摩/通风、云端互联、智能出行、手势识别、智能家居关联、智能办公、驾驶习惯自动调节在同体验档满意度胜出,消费者青睐度高。
智能交互已深入消费者的生活,常见的智能交互方式几乎已覆盖全部受访者。仅1%的受访者未尝试过智能交互。
7.3 仪表屏 中控屏的双联屏布局更受消费者喜爱
在车载智能屏数量的选择上,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在一辆车上选择2块智能屏是合适的,同时,有接近半数的消费者偏爱液晶仪表屏 中控屏一体式的双联屏。
对于仪表屏、中控屏及娱乐屏不同智能屏的尺寸和清晰度上,多数消费者认为10英寸至13英寸之间是合适的尺寸,其中对于仪表屏尺寸的需求偏小,对于娱乐屏的尺寸需求则明显更大。
70%以上消费者对仪表屏、中控屏、娱乐屏均有更高分辨率的要求。
7.4环保复合材料、天然皮革是内饰搭配主流
新型环保人造复合材料、天然皮革是大众主要的内饰材料选择。同时,人造皮革及织物也是消费者对于内饰材质的主要选择。
8 汽车品牌表现力
8.1比亚迪品牌表现强势,未来品牌销量预计趋势向好
根据品牌漏斗,消费者通常从对品牌的喜爱关注,到发生购买考虑,最后到产生向外推荐的层层转化,喜欢到购买体现品牌对潜在客户的留存,影响销量,购买到推荐的转化体现品牌用户的忠诚度,影响销量增长率。
比亚迪在喜爱程度、购买意愿、推荐意愿上均位列第一,转化率均达到了70%以上,消费者留存率和忠诚率均较高,未来品牌销量预计趋势向好。其他传统车企品牌与比亚迪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上汽通用五菱凭借宏光MINIEV的吸粉能力,在消费者留存上仅次于比亚迪。
新势力车厂中,品牌表现前三依次是“蔚小理”,但喜爱到购买的留存比例依次为“小蔚理”。理想的转化率差异较小,预计发展势头平稳。哪吒汽车留存率冲进前三,但推荐意愿低,与之相反,AITO汽车消费者推荐意愿高于购买意愿。
8.2特斯拉 Model3成为最受喜爱车型,比亚迪多款车型表现优秀
从车型看,受访者喜爱程度排名前20的车型中,排在首位的是特斯拉 Model3,其次是小鹏 P7和特斯拉 Model Y。其中,比亚迪王朝系列多款车型受到消费者喜好,且转化率表现优秀。
9月新发车型小鹏G9也进入喜爱程度TOP20列表中,消费者对其有较高的期待,预期销量表现良好。
8.3特斯拉具有最强的品牌溢价能力
特斯拉具有最强的品牌溢价能力,57%的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支付更高的价格。
自主品牌中,比亚迪表现抢眼,位于第二位,略低于特斯拉。
新势力品牌中,小鹏溢价能力表现良好,位于第四位。蔚来处于中等水平,理想仍有较大空间。
8.4消费者主要信息渠道是汽车类网站/APP,主要购买渠道为4S店
消费者了解智能汽车的主要信息渠道是汽车类网站/APP,同时线下渠道,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等新兴渠道,以及品牌官网,也是触达消费者的重要途径。
消费者的主要购买渠道为4S店,占比达到77%。其次是汽车网站和品牌官网。
9 风险提示
汽车行业景气度不及预期:疫情恢复不达预期,通货膨胀和地产对消费造成挤压效应,导致汽车消费不及预期。
样本代表性风险:调研样本不能代表全体消费者。
系统性风险:智能电动车作为热门竞争行业,未来经营消费情况可能受到政治因素影响。
10 附录:样本信息
本次调研访问706位消费者,天风数据研究团队甄选567份高质量样本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以科学的数据证据为基础洞察智能汽车消费趋势。
调研样本覆盖全国五湖四海地区。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占91%,二线城市占比为9%。空间分布情况为华东(39%),华南(25%),西南(14%),华中(10%),华北(10%),西北(3%)。
从个人属性看,男女比例均衡比例为43:57,平均年龄为30岁。26%的受访者婚姻状态未婚,74%为已婚(其中86%已有子女)。他们中75%来自普通、中等收入,20%来自高收入群体,5%为超高收入群体。本科及研究生学历的受访者占88%,他们的职业类型大部分为企业职员、管理者。
受访对象中有121为受访者为新能源车主,从他们目前拥有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车型分布来看,占比前5的品牌是比亚迪、特斯拉、小鹏、蔚来、上汽大众。占比前6的车型是model 3、model Y、比亚迪秦pro新能源ev、小鹏P7、秦Plus DM-i、秦Plus EV。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