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兵团岁月

文/李华铭

初到兵

兵团岁月第一次回家(难忘的兵团岁月)(1)

引言

五十年前的今天一一1969年5月4日凌晨3时左右随着一声汽笛的长鸣,滿载上海知青的专列缓缓的停在一个黑龙江省的三等小站,车站虽小-站名却充满了诗意和希望一一迎春站! 祖国东北边陲每天最先迎来第一缕阳光,虽然仅仅是凌晨时分,但灿烂的阳光却让我们误以为是将近中午了。 知青们带着长途跋涉的疲惫和滿脸的好奇,走下了列车,经过短暂的混乱后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托运的行李,并聚拢在自己将要去的连队带队干部的面前。 漫长的知青岁月就此拉开了序幕,列车上的大多数的知青们,将要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闭21团的黑土地上,度过虽然难忘,却又激情燃烧的十年岁

第一部驻防珍宝岛前线

引子: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苏边境的乌苏里江主航道我方一侧的珍宝岛上,和来犯的苏军两次交火,将苏军击退,并缴获了当时苏军最先进的T62坦克一辆,英勇的捍卫了祖国的神圣领土! 一时中苏边境尤其是乌苏里江畔的珍宝岛地区战云密布,为了配合解放军保家卫国我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了武装部队开赴前线。笔者作为去黑龙江兵团的上海知青,也有幸作为武装部队的一员开赴前线。 笔者所在的兵团武装部队,是隶属于建设兵团21团武装营的2连,奉命驻守在距中苏界河,乌苏里江4华里的名为石灰窑的山上。

1.弹药库前的枪声

时间1970年仲夏夜 我们武装二连在石灰窑驻守时还有一项守卫弹药库的任务。 弹药库建立在石灰窑×××高地的半山腰上,是一座完全能防雨的简易建筑。山下有一条仅能容两人并肩而行的蜿蜒小路将营区和弹药库相连。 弹药库24时有战士站岗看守。 白天轮到站岗的战士并不紧张,站在弹药库前居高临下整个营区尽收眼底,站岗执勤的战士除了略觉孤独外没有任何压力。而天黑后乃至夜里在弹药库前站岗心里的感觉就完全两样了。 一天夜里轮到我站岗,我戴上防蚊子的蚊帐帽,背上口径7.62毫米的步骑枪,枪的弹仓里装进了5发子弹,有些胆怯的从营房一步一步的向弹药库走去。 蜿蜒的小路两边长满了一人多高的灌木丛,不时有伸出来的枝条刮着自已的衣服,不算明亮的月光洒在山坡上使人依稀能看见眼前几米远的地方,整个山坡上寂静无声,偶而轻风吹过灌木丛发出轻微的声响,初次夜里站岗的我心里不禁充满了紧张!

短短的一二百米小路终于走到了尽头,在弹药库前和下岗的战友交接后,自已背靠弹药库睁大双眼仔细搜索着附近的一切,紧张的心情比来时缓解了不少。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弹药库前依然是一片宁静,眼前除了偶而飞过的螢火虫发出的亮光外,没有任何异样。 我的精神也慢慢的懈怠了下来。取下肩上背着的步枪百无聊赖的摆弄着枪栓,一会儿将子弹上膛,一会儿将子弹退出弹仓,几经反复自己已不清楚子弹是否上膛了。 突然耳边好像响起了脚步声,声音由远而近,越来越近,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紧张极了! 在慌乱中我忘记了对口令举起步枪不由自主的扳动了扳机…… 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夜空的宁静,仅几秒钟后营区就响起了紧急集合的警报声,稍倾战友云小鹏站在了我的面前,手里拎着的蚊帐帽似乎散发出烟味。 原来我这一枪打中了云小鹏的蚊帐帽,好玄啊!

事后连首长念我初上前线,经验不足对此走火事件没有处理。只是要求大家引以为戒。

生平第一次开枪竟是这样,使我终生难忘!

注:文中的战友是化名,真名隐去。

2,营区漫步

时间1970年7~8月间。

转眼我们武装二连来到珍宝岛前线石灰窑防区已经5个月了,在经历了短暂的忙乱和和无序的生活后我们的军事训练,学习和生活渐渐的都走上了正规,经过战友们辛勤的劳作我们盖起了虽然略显简易但却很实用的营房,大家从帐篷里搬出来住进散发着茅草清香味的营房时脸上都漾溢着喜悦的笑容! 石灰窑是完达山的余脉距离中苏东部边境的界河一一乌苏里江四华里,石灰窑往后二十华里的虎林县五林洞小镇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珍宝岛前线指挥部。 石灰窑据说因早年有人在此开采石灰而得名,不过我们似乎并没看到采石灰的遗迹。 我们全连各班排的营房就散落在石灰窑的半山腰上。战友们在半山腰上刨出了一块块的平地,各班的营房就建立在这些小块的平地上,各营房之间都修筑了小路互相连接。 在连首长的指挥下战友们凿出了一块蓝球场大小的平地作为我们的训练场。 整个营区由于战备的需要任何无关人员未经允许不准进入营区,因此整个营区除了我们训练时发出的声响外平时显得十分静谧。 每年的7~8月间是东北的最佳季节,我们在石灰窑感觉更是如此! 整个夏季石灰窑气候凉爽宜人,茂密的树木将整个营区笼罩在绿阴之中,一条可供汽车行驶的山路婉延而上,山路两边的山坡上是一排排的白桦树,白桦林里的空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每当雨后营区的空气清新极了,闻之好像有丝丝的甜味。 每天傍晚战友们洗净身上训练和劳动的汗水后,就三三两两的或坐在营房前的空地上看书,或聊天,或操枪练习瞄准,也有的战友沿着山路一边漫步一边互相谈心。 东北的夏天天黑的晚,等到夜幕完全降临的时候已经是7~8点钟了。 每晚7点左右一阵悠扬而又略显激越的军号声在营区响起,晚集合的时间到了。战友迅速整理好队伍齐聚在连部前的小操场上听取每天的战情通报和第二天的工作按排。

紧张有序的一天过去了,夜里也许警报声会再次将我们唤醒!

兵团岁月第一次回家(难忘的兵团岁月)(2)

3:独自守营房 1970年仲夏

当时我在黑龙江建设兵团珍宝岛638部队武装二连二排四班担任副班长,班长因病回了后方,排长是张武军同志。 当时连里为了使各排各班在伙房打菜时能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决定每天各班的副班长轮流去伙房帮厨,并在开房时担任打菜掌勺的重任以示各班机会均等。 一天我按规定早晨出完操后准时来到了伙房履行职责,面对伙房繁杂的工作一时不知如何下手,炊事班长王保中同志看我对伙房的工作不熟悉就给我按排了一些杂活。 值班那天恰逢连队改善伙食烧猪肉吃!我想今天我掌勺时一定要尽可能的给二排的战友们多打一些莱,多打一些肉以已不虚值班此行! 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我满怀期待时班长让我和他一起把案板上的一扇猪肉抬下来,谁知没有注意到猪肉上插着一把大菜刀,我和班长抬猪肉时菜刀一下子掉下来砸在了我的右脚背上,我的脚顿时鲜血直流疼痛不已,无奈只好停止了工作,战友们把我送回了四班营房,当时我的沮丧心情难以言表,心想辜负了二排战友的厚望! 物漏偏逢连天雨,就在我心情郁闷的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还发着高烧时战友们收工回来说晚上全连集合去五林洞看电影,望着大家兴奋的面容我心情坏到了极点,心想真倒霉电影也看不成了。 晚饭后排长张武军来到了四班问我情况怎么样我说还可以,排长说今晚全连去五林洞看演出,给你留一个人陪你吧,边上姚惠民也主动说他留下来陪我。 晩上如大家都走了整个营区就我一个人确实心里有点紧张,但是想到大家看一次演出不容易不能连累战友,于是我对排长说不用留人陪我我自已可以,排长犹豫了一会同意了,我又向排长请求再给我留一支冲锋枪排长也答应了。 战友们整队集合出发了整个石灰窑除弹药库有一个站岗的整个营区就我一个伤员。我躺在铺上将自已的冲锋枪和排长留下的冲锋枪弹匣都装满子弹左右一边一挺,好像胆子大了许多! 夏夜的石灰窑静谧极了,没有一丝声响,偶而听见不知名的小动物从门前窜过的声音,姣洁的月光洒进营房能清楚的看见东西,我一边警惕听捕捉着外面的声音,一边将上满子弹的冲锋枪握在手里。 几个小时过去了,终于听见了战友们的脚步声。

这几个小时是我此生度过的最漫长的几个小时,也是我此生最难忘的几个小时!

兵团岁月第一次回家(难忘的兵团岁月)(3)

4.风雪千里行军路

时间197/1年1月

(1).奔赴武装团

转眼我们兵团武装连驻守前线已进入了第三个年头,珍宝岛地区的上空依然战云密布。为提高部队的实战能力,师部决定组织一个团的兵力进行实战条件下的千里拉练。我们21团派武装三连参加,同时命令各武装连均选派三名同志,作为观摩员随武装三连一起行动。 我有幸被连队选中,和三排长张洪喜,一班长彭进朝一起到武装三连报到。

1月的一天清晨,在战友们羡慕的目光下,我们三人打起背包,肩挎苏式折叠冲锋枪,全副武装搭乘团部的军车去报到。 在武装三连我们三人被分在不同的班排,我被分在七班,班长是北京外语学院附中的一名高中知青,专攻西班牙语。 我们全连分乘四辆军车从21团团部向拉练集结地一一双鸭山市郊区集中。

(2).踏上千里风雪路

在双鸭山郊区,我们进行了两天的整训和群众纪律的教育,在第三天的清晨,在驻地兵团领导和战友的欢送下,踏上了漫漫的千里征程。 我们行军队伍的最前端是指挥车开道,紧接着就是兄弟连队的步兵分队,一面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旗帜在风雪中猎猎作响,每个连队都有自己的连旗,有时我就扛着连旗走在队伍的最前端,所憾的是当时条件差没有机会留下影像。 整个拉练队伍除指挥车和和装载给养的车外,无论干部战士一律徒步行军,只有每个连队的通讯员骑着高头大马身背冲锋枪和军号,在行军队伍的前后来回驰骋,传递着信息和指挥车发出的指令。 望着通讯员们威风凛凛的样子,我和战友们羡慕极了,有时通讯员下马步行,我们都禁不住去摸摸战马,真想骑上去驰骋一番! 东北的一月份是最冷的,我们行军时嘴里哈出的气结成霜使我们的眉毛都是白的。有时碰到刮烟泡,漫天的风雪拍打在脸上眼都睁不开,行军也非常困难。 每天到了驻地我们都是借宿在当地的老乡家里,战友一放下背包,就帮老乡打扫院子,劈柴等,老乡们也都热情帮我们烧水烧坑,有时我们从炊事班打来的饭莱也邀请老乡一起吃,真是军民鱼水情!

(3).九天吃36个窝头 一天我们行军到了XX县的一个村庄并在那里驻扎了9天,进行各项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本来短暂休整是一件高兴的事,可是接下来的事就让人始料未及了。 原来这个村庄是有名的贫困村,村民们的粮食储备很少,拉练部队的首长作出了帮助村民们的决定,将我们的给养一部份给了村民们,并且决定我们一天只吃两顿饭,每顿两个玉米面窝头和几块咸莱。 这一来九天的整训一共就吃了36个窝头。 这36个窝头至今不忘!(4).胜利归来

我们拉练部队在一个月的时间里,行军1500余里,纵横7个市县,经过了双鸭山市,集贤县,佳木斯市,勃利县,七台河市等地区。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有时急行军,有时夜行军,有时登山,有时穿越茫茫雪地。我们还进行了演练和实弹射击,整个拉练部队在实战的条件下度过了紧张而又富有收获的一个月! 结束拉练返回连后,连首长指定我代表三人观摩小组向全连战友作了拉练情况汇报。 我没用讲稿给战友们作了30分钟的汇报,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兵团岁月第一次回家(难忘的兵团岁月)(4)

5.再见了珍宝岛前线

时间1972年3月下旬

一天早晨,我和战友们一样抓紧在工作训练之前的短暂时间里,整理内务和准备各种应用的工具,整张繁忙的一天又将开始。 集合的军号声准时响起,当我和战友们走出营房时看见通讯员匆匆的走来,到了跟前通讯员对我说:连部通知你去一次,我说:什么时候?通讯员说,立刻就去,我将手中的工具交给身旁的战友,快步向连部走去。 早晨连首长一般是不找战士们谈话的,是不是有什么新的任务要交给我?我心里默默的思忖着。 到了连部,一看别人都不在只有指导员在等着我,指导员热情的让我坐下,望着指导员我急切的说‘’有新的任务吗?‘’ 指导员拍了拍我肩膀,说:‘’后方营部小学请我们选派一名文化较好,又具备军人素质的知青,去当教师,连部决定派你去。‘’面对这突入其来的消息,我一下子楞住了,不知说什么好。 指导员接着说:‘’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我们都不会长久驻守在这里的,既使营区不撒,大家都会离开的,会有新的同志补充上来,让你去当教师是连里综合考虑的结果,希望你不要辜负连里的希望! 望着指导员充满期待的眼神,我不由自主的的点了点头,说实话在前线和战友们朝夕相处了两年,习惯了这里紧张的生活,战地的环境也磨练了自己,和连队战友们亲如一家的气氛更使人难舍难分!但想到指导员的话说的很对,任何人都不会长久的待在前线。就愉快的接受了连里的安排。 恰好有一辆回后方的军车午饭后就出发,指导员让我准备一下随军车一起走。 回到班里打好背包,收拾了简单的物品,剩下的就是将枪交还给军械员。我拿起枪号为462的冲锋枪,望着这跟随我近两年的伙伴,我感慨万千,我背着它,走完了风雪弥漫的千里行军路,我握着它,一个人在漆黑的夜晚坚守在完达山深处的营房中,我端着它和战友们一起在乌苏里江边一座名为镇江的小村中巡逻,拿着这把枪心中真有一股不舍的感觉,我拿出擦枪布,倒上枪油,仔细的将枪擦的乌黑锃亮,将四个弹夾也全部擦拭一遍。 返回后方的军车马上就要开了,我和排里,班里朝夕相处的战友一一握手告别,和我同行的,还有任利诸,范广金,王保中,刘国芳,王钢中五位战友,他们是奉调回营部开解放牌汽车的。 一声汽笛鸣响,军车缓缓的开动了,一排排的白桦树林随着车轮的转动,快速的向后掠去,车轮卷起的雪花有时扑打在脸上,一座座的山峰也渐渐的被我们抛在后面…… 随着车轮的飞速转动,我们离珍宝岛前线渐行渐远……越来越远…… 再见了珍宝岛前线!再见了亲爱的战友! 我怀着既有对新岗位的期待,又有对前线恋恋不舍的予盾心情踏上了返回后方之路。

难忘的兵团岁月 第一部完

敬请关注第二部 走上新的岗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