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1)

成都

烟火成都,3000年。

名字未改、城址未改。

不管是在哪个年代,成都始终底气十足,安然自得。

与时间共生的,是这座城市超过2000棵的古树名木。这里面,又以银杏占据大多数。

有人说:“古树是活着的文化遗产,若古树毁掉,文化就再也没有了……”

这些动辄上百年的银杏古树,像极了这座城市的守望者。每一次树根的向下生长,都把成都的文脉向前带一步;每一个春天扇形状叶子的向外发散,都是一轮城市的变迁。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2)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3)

银杏,是成都的“代言”之一

2020年9月,在历经百余个春天之后,城东的一棵古银杏又一次为成都打开想象……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4)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5)

这棵银杏已守护这片土地超过百年

时间倒回到今年春天。

4月的成都春暖花开。挂着“古树名木”的树牌在煦日和风中晃动。这样的一块牌子告诉着站在树前的一群人,它已在这块土地上挺立了至少百年。斑驳间,他们陷入沉思。在这座城市生活久了,连自己也不曾想到,思绪在当下如此翻涌。

直到打开地图,周边一系列地名挨个浮现,这群人猛然意识到,此前说成都的城脉、文脉,我们都过多集中在讲城西,以至忽略掉了其他区域。

城东,才不是没有故事的土地。

银杏,见证成都向东的年轮

地图上出现的第一个名字是“沙河铺”。一些老地名在城市的进程中消亡,只有极少数老地名近百年没有更改。沙河铺,自清代铺递系统兴起沿用至今。“铺”,是驿站的必要补充。

“沙河铺是成都向东去的重要铺站,因临近沙河而得名。”《成都街巷志》中记载了这一地名的由来。

而翻开成都的建城史,同样会发现类似清晰的脉络:历经数千年,城市版图缓慢从西向东,终于积累巨大能量,成就今天的成都。

从沙河铺到2002年城东“腾笼换鸟”,攀成钢浮出水面;到2019年攀成钢成为城东当仁不让的门面;再到2020年的今天,国家级战略成渝双城经济圈扑面而来,让攀成钢一端连接着成都主城区的繁华,另一端连接着成都“东进”的步伐和未来城市群的红利。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6)

成都,一路向东

城市的边界,一次次延伸;百年来挺立在这片土地上的银杏,年轮加了一圈又一圈。银杏和城脉,在每一个当下,相互见证,又彼此守望。

银杏,代言成都的文脉

文化,历来是成都最厚重的底色,是成都人最骄傲的荣光。

地图上,随即出现了望江宾馆、四川师范大学、李劼人故居、张大千夫人故居等。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7)

李劼人故居周边实拍图

1952年建设的望江宾馆被誉为50年代成都“三杰”之一,曲径通幽的园林山水一度成为文化界名人的世外桃源,张大千、徐悲鸿、齐白石都曾在此居住;四川师范大学是省内师范类本科专业最早、师范类院校中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著名作家李劼人在菱窠路的故居内创作了长篇小说《天魔舞》,完成了《死水微澜》《暴风雨前》的改写。

彼时的夏天傍晚,你还时常会看到在沙河铺周边散步的朱自清,他在此写下了《外东消夏录》,“徐徐的走着,呼吸着新颖而润泽的气氛,叫人闲到心坎,骨头里……”

不管城市如何变迁,这里在每一个时代都集结着一整个城市中产阶层的共同情感:既是名人故居聚集区,又是大学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是巧合,更是“文脉的相逢”。从百年前开始生长、发端,再到1983年因为充满文化韵味成为成都市树,银杏在成都的文脉中紧紧扎根。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8)

城东的闲适生活

某种意义上,透过眼前的这棵银杏,就将窥探到整个城东的“根”。

这一刻,树前的人,恍然大悟,此前翻涌的思绪只为奔腾的城脉、文脉。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9)

一座城市令人神往,更多的是正是因为文化上精神气质上的磁性。城市、人文之美,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心态与趣味。

银杏树前的人,来自成都建发。2020年4月2日,建发强势拿下这宗约131亩的地块,多年的从业经历、翻涌的思绪和直觉猛烈告诉着他们,这棵银杏将在生长的这块土地上,为成都再打开一扇想象的大门。这一次,直指居住。

在成都,遇见一棵百年银杏的机遇,不算高;倘若在主城核心区待开发的土地上,遇见一棵自然生长的百年银杏,这概率在过去10年为零。

从这棵银杏开始,就注定了这块土地的独一无二。

银杏,是自古以来中国社会所能构想出的,富庶、风雅和寄情山水的至高样本。这一点与当今对城市中产的界定上,几乎一致——城市中产,不单纯是资产和收入的财务概念,更大程度上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认同的概念。他们开始强调精神上的富足,看重文化。

反馈在这些城市中产的居住观上,他们开始追逐“新中式”的建筑,认为新中式推崇的儒家思想正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力量。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10)

银杏所寓意的儒家思想,彰显着文化自信

一块地,总有他的天分,也有他后天的运气,更有执行过程中的努力,这三个能够完美的碰到一起,就是一块土地价值的极致。

如果说百年银杏是这块土地的“天分”,那获取土地的企业——建发,就是他后天的运气和努力。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11)

厦门武地&建发央著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12)

合肥建发·雍龙府

1980年,建发集团在厦门成立,40年的发展历程中,这家国企已先后布局地产开发、旅游酒店、会展、医疗健康等产业,同时成为厦门航空、厦门国际银行等企业股东。在2020年度《财富》世界500强中,建发排在第234位。而建发房产在2019年位列中国房企37强、综合发展4强。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13)

尤其是提到新中式,业内一定会把建发的产品拿出来对比讨论一番。在全国多个城市打造“叫好又叫座”的项目后,今年4月,建发拿下这棵银杏所在的攀成钢131亩土地,便有了文章一开始的那一幕——

当百年银杏突然出现在他们眼前,看到的是寻根东方文化精髓,建发首次向成都亮起东方底色。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14)

截至目前,建发方面尚未公开更多产品信息,但我们打探到一个细节:建发将在未来的小区里专门打造一个空间,用来守护这棵百年银杏。

对于他们而言,保护文物,就是尊重和传承文化本身,建发要做的,是让文化在符合现代审美的语境中不动声色地说话,有根,也有承。

如何理解?建发从不打算作一个单纯的开发者、建筑者,而是不停地在找寻这座城市、这个区域的文脉和它的象征,并触摸它直抒当代的质感,为这座城市构建一种不过时的价值轮廓——那些沉甸甸的文化底蕴,并未因城市生长、居住迭代而走样,反而显得愈加生活、鲜活。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15)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16)

上海建发·央玺(左)长沙建发·央著(右)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17)

福州建发·央玺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18)

武汉武地&建发玺院

在深耕成都13年,懂得成都人对生活的偏执后,建发当然明白想要把项目做出彩,是一定要有执念的,因为所谓的“新中式”风格,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点状的产品输出,而是一个体系,从景观到立面到户型甚至到所有

在这个全新的项目里,你大概率会看到建发工整的,也是在行业里领先的“新中式”体系,他们的“8字真经”:儒门、道园、唐风、华纹

以“唐风”为例,是指在产品表现上,建发创造性地选取唐代雄浑大气的建筑作为立面,延续出檐深远的屋檐风格,以写意的手法展示唐代风仪;再看“道园”,即以古典园林为原型,取亭廊桥等为元素,移步易景,整体实现园林道法自然,诗画意境。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19)

长沙建发·央著

北京宋朝的三棵大银杏树 这棵银杏记录下攀成钢的历史(20)

长沙建发·央著

同时,你又会看到建发没有一个项目是复制的,他们因地制宜的“在地化”。理解成都,读懂城东,保护百年银杏,更把银杏的要素、寓意巧妙地融于产品之中。

这样一来,建发攀成钢项目对于城市的意义,绝不仅仅是物理层面的城市核心区百亩大盘,他还将带着建发在“新中式”上的修为与格调,成为成都的精神地标——这是一场文化自信下,极其可贵的产品自信。

再过不久,满城的银杏叶就将变得金黄,

这是成都最美的季节。

再过不久,建发攀成钢项目,

就将正式公开项目案名,揭开面纱。

城脉、文脉,在时间的力量中生生不息。

许多年之后,当人们再次踏入建发攀成钢项目,或许仍能窥见2020年秋天,一个因百年银杏而起,跨越一个时代的作品!

而他们,终将成为时间的琥珀。

许多年之后,当人们再次踏入建发攀成钢项目,或许仍能窥见2020年秋天,一个因百年银杏而起,跨越一个时代的作品!

而他们,终将成为时间的琥珀。

文:谢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