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5本书,像童话一样好读,像易经一样难懂
有人说,厉害的作者,能用极其简单的文字,阐述极其深刻的道理。有5本书就是这样,简单到5年级的孩子也可以读懂,却又深刻到70岁的老者都未必能解其妙义。
No.5 《苏菲的世界》
苏菲是一名14岁的少女,有天放学回家,她收到一封神秘来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此,苏菲开始了一段神奇的旅途。世界向她抛来一个又一个谜团,在神秘导师的帮助下,她不断思索又解开解谜。在这一过程中,她也逐渐发现世界和自己的真相。原来,她是一个由少校艾伯特虚构出来的人物。当苏菲意识到自己是艾伯特意识的一部分时,她开始了对“上帝”(艾伯特上校)的反抗,最终她能够逃脱书中世界吗?
很多人将这本书视为一本哲学入门书,因为书中以浅显的文字介绍了西方哲学史的主线。鉴于乔斯坦贾德不俗的笔力,有人说,这是一本“可以在床上读的哲学”。
它又不仅仅只是哲学知识的普及读物,更重要的是,书中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和探究。苏菲觉察到自己的本质,这种觉察又是通过上校的手书写的,上校书写了苏菲对他自己的反抗,而在读者眼里,上校本身又是虚构的。
在这样的时空扭曲之下,我们不禁会怀疑:我们是不是也是某人虚构的产物呢?
No.4 《动物庄园》
这是关于一群猪的故事。
一只公猪临死的时候召集动物开会,他说:I have a dream,我梦见猪们拿起武器,赶走了人类,从此过上了没有杀戮、没有奴役、没有剥削的美好生活。
两头猪继承了他的思想,他们发动革命,开展生产自救,制订了制度,经历了内斗,开展了贸易,建立了国家,滋养了官僚,充满了自豪。
在这本书中,乔治•奥威尔写的是猪,说的是人。这是一本精妙的政治隐喻小说,能明显看到“前苏联”的影子。生动刻画了劳动阶级奋起反抗统治阶级,建立乌托邦,又异化的过程。
每一个阶级都能够在书中找到对应的动物,比如猪是分化的特权统治阶级,狗是暴力机关,绵羊是宣传机构……广大的动物们是普通群众——
虽然它们普遍都在挨饿,但一看到绿色的旗帜飘扬在旗杆顶上,它们还是充满无尽的自豪。
No.3 《小王子》
一名飞行员不幸抛锚在撒哈拉沙漠,在这里,他遇见了小王子。
来自遥远星球的王子,向他讲述着他的星球,44次日落,他遇见的酒鬼、国王和点灯人,以及他的玫瑰花。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故事里带着忧伤。
就像书中说的:眼睛是看不见的,你要用心才看得清。这本书,要用心才看得清。
可以想象,1942年的一天,作者圣·埃克苏佩里跟爱人吵了一架,他忧伤不已,浮想联翩。他想起了最爱的飞机,想起自己在沙漠里数次濒死的经历,想起了童年神秘的古堡,小王子在脑海渐渐清晰,于是他开始了与小王子的对话。
这是一场成年之我与真实之我的对话,每一位用心去读的人都将遇见自己的小王子。
书的最后,小王子经由蛇的“帮助”,消失在星空下。圣·埃克苏佩里则驾驶飞机,消失在空中。
人们从未找到飞机的残骸和他的躯体,但愿不要找到,因为这也许是他最好的归宿。
No.2 《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
牧羊少年圣地亚哥梦见了宝藏,连续两次,宝藏就埋在埃及金字塔下。
圣地亚哥卖掉了自己的羊,他一路向南跨过山和大海,离开旅途中遇见的心爱少女,终于面对沙漠的金字塔。但是宝藏却好像不在这里,就在少年迷茫之时,一位炼金术士出现,成为他的导师。炼金术士指引他返回故乡,他最终发现宝藏就在自家后院。
作者保罗·柯艾略曾痴迷于炼金术,并在一位导师的启发之下,意识到炼金术是指向心灵的语言,而最强的炼金术是生活“炼金”。这是一本主题宏大的作品,而这段经历使得柯艾略有能力驾驭这样的作品。
在这段寻找宝藏的旅途里,每一个故事和任务都有着浓厚的象征色彩。每句话,每个细节都蕴藏着无尽的人生智慧。故事的结局也点明了人生的奥义——
宝藏就在自家后院,但未经一番艰难困苦,你永远也找不到它。
No.1 《爱丽丝梦游仙境》
少女爱丽丝掉进了一个奇怪的兔子洞。
在这个古怪的世界里,她遇到了神秘的柴郡猫,消失后在空中留下笑脸。参加了一场古怪的茶话会,结识了疯帽匠,还遇见了叫嚣着砍人脑袋的扑克女王。
这一切都只是形式。
这个看起来荒诞不经的故事里,充满了文字游戏、双关语和巧思。有人说,这本书根本不是童话,而是一本数学和逻辑学专著。他说的很对。
这本书的作者刘易斯·卡罗尔,真名叫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1832~1898),本来就是一位数学家、逻辑学家。他毕业于牛津大学,并长期在牛津大学担任数学讲师,发表过许多有关行列式与平行原理的数学著作。
这本书里随处隐藏着数学的密码,比如——
Alice: "Let me see: four times five istwelve, and four times six is thirteen, and four times seven is -- oh dear! Ishall never get to twenty at that rate!"(爱丽丝:“让我看看,四个五是12,四个六是13,四个7是——噢天呐!我永远得不到20!”)
据说,这一段话讲的是德·摩根的几何学。什么?这是啥?我又怎么会知道呢?
向这位伟大的作者叩首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