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事家女儿得了手足口病,她是个刚上了两个月托班的三岁宝宝,我看了她满口白色溃疡的照片,心疼得不得了。昨天西西说自己嘴巴疼,我看了下她嘴巴里面好像也有点溃疡的样子,舌苔像白草莓一样,很担心她也得手足口病呢,但是她没有发烧,手上也没有白色小泡,所以打算再观察一下。其实除了手足口病,还有两种很相似症状的病相信妈妈们也早已耳闻,就是疱疹性咽峡炎和猩红热。在国外很多古典文学作品里,动不动就是谁家孩子得了猩红热了,看来这是很普遍的一种疾病。那这两种病到底是什么症状,和手足口病有哪些不同,需要什么注意事项呢,今天西西妈妈就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下。
先来说猩红热
北京市疾控中心5月份报告显示:猩红热步入高发期,染病报告比4月上升90.51%。
猩红热发病初期与手足口的症状类似,家长要学会分辨,以保证宝宝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猩红热是什么病?
猩红热是由细菌(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有发热、咽喉痛、典型皮疹和杨梅舌4大症状,
易感人群为3~8岁的儿童,一般潜伏期为2~5日,潜伏期可能出现浑身乏力等表现。
猩红热通过呼吸道飞沫(比如说话、咳嗽、打喷嚏)传播,接触被污染的玩具也可能患病。
严重的猩红热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引起化脓性扁桃体炎、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等并发症。
猩红热的症状和护理
针对猩红热的4大症状,家长要分清猩红热与皮疹的差异,同时对症护理。
发热
猩红热的首发症状为发热,中低热为主,也可高热达39~40℃,伴有寒战,一般持续1~3天。
宝宝体温升到38.5℃以上、精神状态差(更重要的参考),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
咽痛、吞咽痛
猩红热发病初期,除了发热、寒战,还会出现咽痛和吞咽痛、扁桃体红肿等症状。
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疼痛。
吃些冰凉、易吞咽的流食或半流食,比如牛奶、凉水、稀饭、蛋汤等。
1岁 宝宝喝蜂蜜、6岁 宝宝吃硬糖缓解疼痛,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
病情好转恢复时,多摄入高蛋白、高热量饮食,逐渐从半流食改为软食。
典型皮疹
猩红热典型皮疹的出疹时间、疹子性状、出疹位置和退疹时间如下,方便家长辨别。
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腋窝和脖子等部位的皮疹较密集,按压不褪色,呈深红色的帕氏线。
出疹子期间,避免宝宝抓破皮肤,家长要及时给宝宝剪短指甲。
疹子未破损,可涂抹炉甘石洗剂止痒。
宝宝一出疹子,家长就开始心慌,各种疹子实在难以辨别,怎么办?
如果家长还是难以辨别,建议拍摄宝宝的皮疹图片,带给医生确诊。
- 保持出疹部位的原状,避免用药后拍摄;
- 距离出疹部位10厘米拍摄细节、同位置距离30厘米拍摄大范围内皮肤状况。
草莓舌/杨梅舌
舌头变化也是猩红热的典型特点。
出疹初期呈现出草莓舌——舌苔一片白色,红肿的舌乳头突出于白苔之上。
病情持续2~3天后,草莓舌变成杨梅舌——白苔开始脱落,舌面光滑呈肉红色,舌乳头仍突起。
注意口腔清洁。用温热的盐水给宝宝漱口,一日3次。小宝宝不会漱口,用棉球蘸温热的盐水擦洗口腔。
猩红热的治疗和预防
近期,如果3~8岁宝宝发烧期间起疹子,同时头痛、恶心和咽痛,那染上猩红热的可能非常高。
此时家长不要迟疑,立刻带宝宝到医院就诊。
抗生素治疗
猩红热是细菌感染,发病早期就该应用抗生素。
青霉素能有效杀灭A型溶血性链球菌,口服即可,至少连用7天,最好连用10天。对青霉素过敏的可以服用红霉素。
一般情况下,服用抗生素24小时后就会退烧。
就算宝宝体温恢复正常,家长也不要停药。细菌感染时,抗生素要用够时间,避免耐药菌产生。
隔离 睡眠 通风
患了猩红热的宝宝需要隔离1~3周,有化脓性并发症的宝宝需隔离到炎症消退。
宝宝患猩红热后要注意多休息,保证每天的睡眠充足,房间多开窗通风。
重在预防
减少与猩红热病人的接触,必要时给娃戴口罩。
勤洗手最重要的预防措施,用肥皂给宝宝洗手。
多鼓励宝宝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宝宝的免疫力。
2再来说疱疹性咽峡炎
什么是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1.小儿疱疹性咽峡炎是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秋季,它是常见的一种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临床特征为骤起高热伴有咽喉痛、头痛、厌食,并常有颈,腹和四肢疼痛。
疱疹性咽峡炎的病程表现:
1.潜伏期2-7天,患儿没有任何症状,但体内病毒在大量复制。
2.前驱期1-2天,突然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38℃-40℃,并伴有咽喉红肿、食欲不振等症状。
3.水疱期2—3天,除高烧外,口腔上腭粘膜出现水疱。
4.溃疡期,低烧或退烧,但也到了患儿最痛苦的时期,因溃疡疼痛出现流口水甚至拒食的现象。
提示:患病期间,家长要随时监测孩子体温,可使用物理降温或服用退烧药,防止高热惊厥。
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吗?
2
别误当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必须是嘴里、手上和脚上都起疱疹,而疱疹性咽峡炎只有嘴里起疱疹。
别误当感冒:
疱疹性咽峡炎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家长对此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当作普通感冒而延误治疗。
疱疹性咽峡炎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咽峡部长满疱疹,先是充血性红点,继之小泡,再接着破溃,形成溃疡。伴有反复发热、咽痛、孩子拒食、流口水。患此病的婴儿因为不会说话,所以会日夜哭闹,不能睡眠。
会传染吗?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疾病,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感染性较强,传播快。
注意隔离:
患儿应尽量待在家中,减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再隔离一周,一般来说,共隔离2周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尤其是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同时家长也尽量少串门,因为家长也可能会成疱疹性咽峡炎的传播媒介。
如何治疗、护理和预防?
3
怎么治疗:
由于咽峡部小泡破溃后形成溃疡,造成进食水困难,保证液体入量难度增加。补充液体的办法有:给孩子喝偏凉的凉奶或水,少量多次,预防脱水,帮助身体康复。
若孩子频繁的高烧、进食少、小便减少、烦躁、抽搐等等说明容易出现并发症(疱疹性咽峡炎绝大部分并发症很少。但单纯的高热也可以引起抽搐),建议最好去医院输液。
怎么护理:
降温处理:退热处理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舒适度。可以温水擦浴。禁止酒精擦浴,不推荐冰水擦浴。38.5度或者39度以上建议使用退热药(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
提示:疱疹性咽峡炎是病毒所致,服用抗生素无效,所以不要用抗生素!
口腔的护理:可以用温凉开水或淡盐水漱口。溃疡处涂抹鱼肝油等有助于缓解疼痛。
饮食护理:患病期间,孩子的消化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流质、易消化为主!
2岁以下的宝宝以牛奶为准,注意牛奶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冰,防止刺激宝宝口腔,增加孩子的痛苦!
2岁以上的宝宝以稀饭、米汤、面条为主,餐具要及时消毒,可以漱口的孩子,可以每天用淡盐水漱口。
温馨提醒:
应密切观测患儿的精神状态、有无肢体抖动、易惊、皮肤温度以及呼吸、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危重信号,需及时就诊或复诊。
如何预防?
帮助孩子勤洗手、吃熟食、喝干净水,注意加强日常锻炼,居室勤通风、被褥常晾晒、玩具多消毒,公共场合尽量少去。
西西妈:一枚80后不安分媒体人,有一个三岁女宝,爱幻想、爱自由、爱折腾、爱分享、爱唠叨,愿陪你一路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