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谢白蓉三层楼房里,三对夫妻,七位成员,一个家庭,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我的儿媳妇在我眼里是最好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我的儿媳妇在我眼里是最好的(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

我的儿媳妇在我眼里是最好的

记者 谢白蓉

三层楼房里,三对夫妻,七位成员,一个家庭。

不久前,城南社区推选出一个“最美家庭”。提起这个家庭,邻里左右赞不绝口:“婆家娘家住一块,大家其乐融融,多么难得哟!”

近日,记者在城南社区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来到这个大家庭。一进门,一个十来岁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闻声而出:“阿姨,请喝水。”说着就将手里抱着的几瓶水递到记者和社区阿姨手中。随后紧跟而出的是一袭浅蓝色连衣裙、粉黛未施的文艳,轻声细语、朴素大方。

“我父母住在一楼,公公婆婆住在三楼,既留有各自的空间,又可以随时照顾孙女。”文艳告诉记者,她老家在松滋,丈夫龚德明老家在徐李,老人年纪大了,距离太远让人十分担心,夫妻俩在潜江安顿好后,便决定将老人们接过来一起住。起初老人们都不同意过来,因为生活环境、习惯都不一样,又是公公婆婆,又是岳父岳母,怕关系难处。经过反复给他们做思想工作,四位老人才放下顾虑。于5年前来到潜江,组成了这个特殊的七口之家。

在文艳看来,一家七口人相处如此融洽,很大一部分原因得益于这栋三层楼房。房子的一砖一瓦,房子里的每一件摆设装饰都凝结着文艳的心思。

“2002年我跟丈夫来到潜江时,一穷二白,租下门面后连装修的钱都不够了。”文艳笑着告诉记者,在荆州就读大学期间,受到课外培训老师的启发和影响,她与男朋友龚德明来潜江合伙创办了一所职业培训学校。“创业之初,我们还只是合作伙伴,没想到后来竟发展成为了夫妻。”回忆过去,文艳显得有些娇羞。

“当时门面只有一间两层,墙面自己粉,地板也是自己用油漆刷。通过不断的宣传和努力,如今规模已经扩大到400㎡,学生也从10多人扩展到了近170人。”2014年,这所培训学校被市民政局评为“自律诚信单位”和“3A”级社会组织。

文艳最困难的时候,是孩子刚上小学的那段日子,小孩的作息需要规律,但文艳每天工作要到晚上9点多才回家。很多时候,文艳都感觉事业和家庭真的没办法兼顾,直到老人们搬过来了,压力才缓解了一些。“他们总说是享着我们的福,但我觉得,他们真的给予了我们很多帮助,让我们对这个家庭不再有后顾之忧。”文艳感慨道。

刚搬到一起住的那年,文艳看到公公婆婆晒的衣服旧了,上面还有补丁,冬天穿的都是很老式的棉袄,就带老人出去买衣服,没想到老人们舍不得。“我们直接去水牛城和建设街买了四套羽绒服送给了四位老人,感觉公公婆婆收到衣服后蛮感动的。”提起往事,文艳脸上挂满温馨的笑容。

“我这儿媳妇非常好,平时对我们嘘寒问暖,关心生活起居,家里每个人的生日,还有传统节日,她都记到心里,还会做一大桌好菜,叫大家子一起过。”文艳的婆婆付大妈说,正是如此,四位老人平时相处也很快乐,两位妈妈同出同进,亲如姊妹。“这些年来,从来没听她说过冲话、摆过脸色,孩子都是她自己在带。”

自古婆媳难相处,对于婆媳关系,文艳认为,要以互谅互让为前提,相互关爱和支持,多包容,多为对方着想。“我从来没有跟婆婆发生过矛盾,在我心里,把公公婆婆当作亲生父母来看待的。当然,他们也是同样关爱、体谅我们,帮忙打理家里,照顾孙女,全力支持我们的工作。”文艳说道。

在这个大家庭里,不仅是文艳,每个人都特别和气亲切,能干的好媳妇,顾家的丈夫和勤劳善良的父母、公婆,让这个家庭分外和谐,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最开心的是,女儿在这个家庭里耳濡目染,于2014年获得了潜江市首届‘美德小公民’的荣誉称号。”对于孩子的教育,文艳表示,自己从来都是顺其自然规律,不强迫让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

上孝父母、下教子女、互敬和家、孝亲乐家、创业兴家,如此,家就是幸福所在,幸福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