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隋纪五》:“是时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县一千二百五十五,户八百九十万有奇。东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隋氏之盛,极于此矣。”

据《资治通鉴》史记,隋文帝杨坚传位给隋炀帝杨广之后,在大业五年(609年)人口统计,全国大概有890万户,5000万人口左右。然而由于隋炀帝过于急功好利,大兴土木,在前人的基础上修建隋朝大运河。营建东都洛阳,大造龙舟、楼船,为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对外频繁发动战争,西征土谷浑、三征高句丽。令全国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导致大量的农民起义,原本大好局面,最终瓦解。唐朝接手后,据武德七年(624年)统计,全国人口仅200余万户,人口1500万左右。

贞观之治讲述唐太宗的悲哀(聊史贞观之治贞观年间的唐太宗是怎么做的)(1)

贞观之治,是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627年-649年)展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在位时年号为“贞观”,故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贞观之治讲述唐太宗的悲哀(聊史贞观之治贞观年间的唐太宗是怎么做的)(2)

贞观年间,其实延续了隋朝的多种政制,如三省六部制、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常平仓制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备,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唐太宗李世民善于用人和纳谏,既是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之一,又是贞观之治的重要表现之一。

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因此能够从各阶层搜罗许多杰出人才。如重用隐太子李建成旧部魏征、王珪等,降将尉迟恭、秦琼等。注重人才选拔,不问出身,曾先后五次颁布招贤令。

都说伴君如伴虎,皇帝口吐圣言,无人敢逆。而唐太宗却说,各位臣工,随便怼,对了采纳,错了也没事。唐太宗在位23年,进谏的官员不下35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200余事,数十万言,据说后来太宗见到魏征,心里都发怵。是因为唐太宗能够兼听众议,注意纳谏。其臣下敢于犯颜直谏,形成了中国君主专制社会中少有的良好政治风气。

贞观之治讲述唐太宗的悲哀(聊史贞观之治贞观年间的唐太宗是怎么做的)(3)

科举制

以前的察举和唐朝的科举制有大不同,以前的察举,基本靠有权势的人推荐上去的,到了隋朝改成靠考试来推荐人才,于是就出现了科举制。唐朝取其精华,于是开始大办科举,科举制就是这么从唐朝兴盛起来的。唐朝出现大量的文人,离不开科举制的盛行。同时也让万千的贫寒子弟有了人生奔头。

贞观之治讲述唐太宗的悲哀(聊史贞观之治贞观年间的唐太宗是怎么做的)(4)

均田制与租庸调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在隋朝覆灭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他的心里永远都住着一个人———隋炀帝,时常警示着自己。避免犯隋末的错误。

“去奢省费,轻徭薄赋”,实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奖励垦荒,使农民有可能安定生产,耕作有时,衣食有余,安居乐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是贞观之治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均田制作出了丁男受田的规定。凡年满十八岁的男丁给田一顷,其中八十亩为口分田,二十亩为永业田;工商业者,永业、口分田各给一半。租庸调制作为与均田制配套的赋税制度,也是当时最为重要的赋税制度之一。这两项制度不仅对当时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繁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后世的土地、赋税制度思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贞观之治讲述唐太宗的悲哀(聊史贞观之治贞观年间的唐太宗是怎么做的)(5)

扶持商业

士农工商,在古代商人地位是比较低的。贞观年间是不歧视商业的君主专制王朝,不但不歧视,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这进一步地体现了唐太宗的高瞻远瞩之处。在他的倡导下,贞观年间的商业经济有了迅速和长足地进展,新兴的商业城市象雨后春笋般地兴起。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城市,有一半以上集中在中国。

贞观之治讲述唐太宗的悲哀(聊史贞观之治贞观年间的唐太宗是怎么做的)(6)

国家在雄厚的经济基础支撑下,科技不断发展,军事逐渐强大,万国来贺,唐太宗甚至被称为“天可汗”。到了天宝元年达到了顶峰,全国人口达到了850万户,民间处处歌舞升平。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