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分享西周的成康之治、昭王南征而不复、国人暴动、宣王中兴等名词解释

1.成康之治:西周时期,成王和康王相继在位的 40 余年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周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前辈的功业。周成王亲政后,开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其子即位后社会安定和谐,又让周公制礼作乐,对外加强对异邦的控制,周朝达到了鼎盛的阶段,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成康之治”。

昭襄王覆灭西周文言文(西周的成康之治)(1)

2.昭王南征而不复:周康王死后,其子昭王即位,楚国势力逐步强大,和周王室的冲突日益增加,公元前980年,周昭王领兵伐楚,后来的战争中落水淹死,史称“昭王南征而不复”,此后周王室在南方的势力被削弱,楚国逐步发展起来,昭王死后其子穆王即位,周朝逐步稳定。

3.国人暴动:国人暴动是指周厉王时期与民争利,暴虐无道,引起国人的不满进而引发暴乱,公元前841年,国人起义暴动,攻入王宫,周厉王逃跑到彘,此次暴乱人群主要是聚居在镐京的国人为主,称之为“国人暴动”。

4.周召共和行政:国人暴动之后,周厉王出逃,国家由召公,周公临时主持达14年时间,号为共和;公元前841年也是我国现存史料中有明确纪年的开始。

昭襄王覆灭西周文言文(西周的成康之治)(2)

5.宣王中兴:周宣王即位之后,为了消除周厉王暴政的影响,“料民于太原”进一步稳定国内外的局势,任用贤臣,整顿国事,进一步使得西周得衰落局面得到复兴,诸侯重新来朝,称为宣王中兴”。但是好景不长,宣王后期国势又走向衰败。周幽王即位之后,发生王位之争,公元前771年,太子宜臼联合申国和犬戎等攻破镐京,杀幽王,西周亡。宜臼即位为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