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长治讯:上党振兴新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东南部,新区党委下辖振兴村、新区机关、煤业公司、农业公司、文旅公司5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47名,设置5个网格党支部,9个网格党小组,9名网格员。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五星级企业园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特色小镇等荣誉称号。2022年以来,该区以省市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为契机,力促基层党建工作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
“四项机制”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创新“融合党建”新机制
完善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
振兴新区党委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将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确立党建与发展两手一起抓、两手一起硬的总思路,实行党建工作与发展项目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工作机制,通过召开党建工作专题会、旅游发展专题会、民生保障专题会,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优势和服务民生优势。目前,振兴新区已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创新“三级联动”机制
实施“党委抓大事、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党建工作新举措
振兴新区党委根据基层党组织的不同功能,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实施“党委抓大事、支部办实事、党员做好事”,制定各类措施和制度20多项,并为每位党员设岗定责,层层压实责任。
党委抓大事,发挥党委牵头抓总的作用,在“决策”上出实招,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确立新时代“五个一”发展思路,出台未来五年发展规划,谋划未来五年将办的十大项目。
支部办实事,在民生上下功夫,将党支部制定的党建工程、惠民项目与发展大事抓具体、抓深入,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把好事办好、把实事落实。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振兴集团所属企业拿出60%资金发展村集体经济,其中20%用于村民的社会福利和大病补助。依托振兴集团投资2620余万元对大街小巷道路全部铺油和绿化建设。每年举办春节嘉年华、根祖文化旅游节、重阳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带动农家乐165家,增加旅游综合收入5500万元,多次被央视《新闻联播》《朝闻天下》及省市区新闻媒体报道。
党员做好事,党员在本色上不动摇,制定鼓励党员做好事激励机制,在游客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和山药蛋客栈设立党员先锋岗、在振兴村党建服务站设立党建服务岗,利用“七一”和年初的经济工作会表彰一批先进模范党员,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突出体现。振兴新区广大党员干部进村入户,推出“上门服务”“帮办代办”等便民服务活动60余次;组织志愿者文明实践活动15次,对村内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营造干净舒适的乡村面貌。
创新“激励引导”机制
实施“三包四推五培”党建新办法
振兴新区党委将责任压实到每位党员干部头上,通过党委包村、包企业,支委包组、包项目,党员包户、包班组,强化责任监管和政治担当,提升党员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战斗力和号召力。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想干事、会干事、真干事、实干事的人脱颖而出,创新实施“从优秀职工和群众中推选劳动模范、从劳动模范中推选党员”;彰显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鼓励党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创新实施“从党员中推选中层管理人员、从中层管理人员中推选决策层”,在全社会形成员工比素质、群众比形象、党员比奉献、干部比担当的比学赶超氛围。突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与思想教育功能,为党组织的健强不断输入新鲜血液,着力把员工和群众培养成劳动模范、把劳动模范培养成积极分子、把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着力把党员培养成先锋、把党员中的先锋培养成管理人员。
创新“引领带动”机制
积极开展“三两三做”党建新活动
党委领导亮身份,做示范,主动把肩上的责任扛起来,把身上的担子挑起来,把干部的榜样树起来,党委领导多次下乡调研、走访,解决百姓关心的各类问题30多个,把在农村的根扎得更深,把为民办的事做得更细,把自己的身份亮得更硬。
两委干部亮承诺,转作风,紧盯发展大事、民生要事,两委干部主动把会上定的、纸上写的干到实处、落到实处,解决了百姓生活与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各类问题10多个,做到了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
党员代表亮行动,树形象,出台激励党员代表亮行动的具体方案,制定党员代表亮行动的具体要求,让党员代表真正发挥代表应有的作用,当好经济建设的推动者、集体利益的维护者、改革开放的支持者,先后涌现出张剑红、袁国兵等一批优秀的党员代表。
振兴新区在发展过程中,持续推进“五五”发展方略,以“五三模式”激发动力,以“五级联包”聚集合力,以“五个就地”迸发内力,以“五大保障”增添实力,以“五化目标”汇聚活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争创全国乡村旅游度假区,争做全国乡村振兴排头兵。
通过不断创新党建机制,全力推进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落实,在全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振兴新区振兴村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通过率先发展,蹚出了一条村企共建、三产融合的基层治理发展道路,从过去的一个有名的“贫困村”,发展为乡村振兴中各个领域的示范村,实现了人人搞旅游、户户来赚钱,全村群众都能分享旅游红利,产业多元发展、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张旭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