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故事集(抗疫这18个故事告诉你)(1)

神州无恙:待到春暖花开时

1.妈妈放心,我一定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抗疫故事集(抗疫这18个故事告诉你)(2)

大年初一晚上8点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师李超告诉父母,自己已经主动请战,一旦上级批准,可能很快就要去抗击疫情第一线。

听到女儿主动请战的消息,母亲张丽芬的心情极为复杂。

张丽芬说:“我们既有担忧,又感欣慰。我们深知前方有未知的风险,但一想到女儿能像自己17年前那样奔赴阻击疫情的前线,便感到光荣和骄傲。”

大年初二,李超与战友们来到武汉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立即投入紧张的救治工作中。

李超说:“我们首批过去的医护人员轮流上阵,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交流,但我每天还是要给父母报个平安,让他们安心入睡。”

女儿奔赴前线抗击疫情,唤起了张丽芬17年前的记忆。

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时,身为全军模范护士、306医院护理部护士长的张丽芬,全程参与了小汤山医院的救治工作。

张丽芬说:“当年,我在小汤山参与抗击‘非典’疫情时,才13岁的女儿特别支持我,从来不问我什么时候回来,只是叮嘱我要注意防护。女儿出征时,我对她说,抗击非典的时候你坚决支持妈妈,这回该是妈妈嘱咐你、支持你的时候了!”

正是由于受到母亲的影响,李超从小立志学医。2007年高考时报考的所有志愿都是医学院。从北京大学医学部毕业,在医院临床轮转时,李超对重症医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成为“距生离死别最近”的白衣天使。

张丽芬说,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对年轻人而言堪称锻炼机会,希望经过前后方医务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早日把疫情控制住。“我曾经参与抗击非典疫情的经历,给李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以前经常对我说,如果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也要像我一样冲在前面。”

最近,张丽芬整理家中旧物时,抗击“非典”疫情时的老照片、小汤山隔离区的工作证、荣立二等功的奖章,都勾起了她对那两个月战斗时光的深深回忆。其中张丽芬最为珍视的,是一张被塑封起来的“心形”红纸,那是李超剪制的,上面写着“祝妈妈工作顺利,坚决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抗疫故事集(抗疫这18个故事告诉你)(3)

这次出征前,李超也向张丽芬作出同样的承诺:“请妈妈放心,我一定坚决完成任务,平安归来!”

(摘编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新华每日电讯》)

2.战疫“两地书”: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抗疫故事集(抗疫这18个故事告诉你)(4)

这个春节,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许多的热闹、团聚、陪伴被迫按下了“暂停”键。众志成城战疫情,中华儿女不退缩。在战疫路上,一封封“两地书”让希望传播得更快……

1

何建文是陕西中通的一名货车司机。大年初二,他和同事拉着170多箱救援物资从陕西送至武汉,回乡后便被隔离观察。隔离期间,他给80岁老母亲写下一封家书……

亲爱的妈妈:

见字如面,我很想您。自1月26日起,我承担运送救援物资到武汉后,已经整整9天的时间没有见到您了。因为您不太会用手机,我也没有跟您视频通话,听嫂子说您身体挺好,要我放心,但我依旧挂念您。

妈妈,我是个退伍军人,承担这次去往武汉的救援物资运送任务,我觉得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还记得我入伍参军那年,您当时送我去部队时,跟我说,你好好干,多学点东西,多做好事,不要做对不起别人的事情。我一直记得这句话,所以这次才这么积极参加救援物资的运送任务,也希望您能够理解我。

妈妈,今年这个年,我又不能陪您过了,作为儿子,我没有好好照顾您,对不起妈妈,我真的很爱您。祝您健康长寿。

2

浦东新区周浦医院ICU护士长戴华,是上海首批驰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之一。

戴华的父亲为女儿冲锋在战疫一线感动骄傲,但内心也有担心和思念。于是,父亲给戴华写了这封家书:

亲爱的女儿戴华:辛苦了!

我每天最关心的是电视新闻关于疫情的通报,我每天最期待看到你下班后的视频……当得知解放军接管了武汉主要医院时心里更安心;当得知确诊病例在增加时心里很揪心;当得知有患者痊愈出院时心里便觉高兴,你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女儿,爸爸要告诉你,阻击当前疫情是一场立体战争,已不分男女老幼、东西南北,各行各业齐上阵。

我们是两代军人的家庭,应该有些血性,担当起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生命安全的使命。

孩子,不要太牵挂家里,家里一切安好!爸爸为你骄傲!

3

抗疫故事集(抗疫这18个故事告诉你)(5)

“流感突起,肺炎逼至,想父亲安康?……您于院中应多加留意,谨防传染。吾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病毒肆虐的当下,亦如是。”

一个叫孙婉清的14岁女孩,给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父亲写了一封家书。她已经好多天没见到爸爸了。

孙婉清是一名中学生,成绩优异,聪明伶俐。在疫情肆虐的当下,她的处境与同龄人有些不同,因为她的父母都是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言为心声。用文言写成的200余字的家书,传递着孙婉清对父亲深情的问候、温暖的鼓励、迟来的歉意,以及对战胜这场疫情坚定的信心。

3.杜家四兄妹:战疫中的团圆

抗疫故事集(抗疫这18个故事告诉你)(6)

今年是“排雷英雄战士”杜富国时隔7年后第一次回家过年,然而,谁也没想到,兄妹4人约好的春节团圆,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

杜富国的妹妹杜富佳是贵州湄潭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护士。1月27日,医院发出加入抗击新冠肺炎的倡议书,杜富佳知道后,第一时间报名申请参加。在湄潭县家礼医院工作的三弟杜富民,也随即奔赴医院的重症监护值班室。而身为西藏军区边防某团战士的四弟杜富强,已经整理好行装,准备开始新春的第一次边防巡逻。

对杜富佳、杜富民而言,尽管这是哥哥杜富国负伤后第一次回家过春节,但他们选择放弃这次难得的团聚,一是因为肩负重要使命,二是怕自己会把病菌带回家。春节期间,二人都坚守在抗疫一线。

杜富佳说,国家有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不仅仅是哥哥的精神,也是他们家的传统。哥哥是一名军人,在雷场上贡献力量,自己是一名护士,理应在抗击疫情的战场上作出自己的贡献。

于是,这个春节,兄妹4人只能以视频通话的方式“团圆”:“你巡逻的时候要注意安全”,“等你回来,姐姐还会像小时候一样照顾你……”

手机里,身处抗疫一线的姐姐细心叮嘱,身在边防前线的杜富强虽然笑得憨厚,可泪水却在眼框里打转。

岁月无声,战场无言。

这一刻,兄妹4人都是战场上舍命冲锋的战士。

在这个特别的新年,在没有硝烟却有生死的战场,他们担负使命,各自奋战在一线,恪尽职守,又彼此牵挂。

愿山河无恙,愿岁月静好,愿杜家四兄妹都能得胜归来,共聚团圆。

多么朴实的一家人,是他们让我们懂得,和平的背后有一群人在默默地付出;是他们让我们相信,困难面前总有点点星光,汇聚成磅礴力量。

多么希望时间能够长一点,让更多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说说自己的心里话,让身在远方的亲人,可以多看看自己的儿女。

抗疫故事集(抗疫这18个故事告诉你)(7)

致敬像杜富佳、杜富民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所有医务人员。

致敬像杜富国、杜富强一样,坚守在边防一线的人民子弟兵。

是他们,坚守在不同的岗位,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忠诚与担当。

是他们,携手并肩奔赴一线,用“最美逆行”诠释着人间大爱。

而他们,正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家庭的缩影。

(摘编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高原战士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