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邓丽君的一曲《在水一方》令人陶醉,该歌词出自《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22年9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时序到了白露,早晨起来往往可以看到花草树木上有白色的露水,因色白而称“白露”。

白露诗句全集(诗意白露)(1)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白露一到,收获的季节开始了,正所谓春华秋实。杜甫的《白露》描绘出一幅美好的喜秋图,诗云:“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夜晚,凝结在柑橘上圆润可人的露珠,在第二天清晨太阳升起来就坠落了,露珠的坠落是因为初升的太阳吗?不是,是马蹄疾踏过后导致的。花园内的果蔬和园外的石头﹑树木连到一处,舟船离开渡口驶入小溪。凭几而立,看鱼儿欢快游动。诗人扬鞭而返,栖息的鸟儿急急飞起。秋天的果实陆续熟了,前来采摘的人儿自然就会多起来,正如谚语所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白露一到,天气开始渐转凉,特别是一早一晚,更添几分凉感,怪不得李白的《相和歌辞·玉阶怨》会如此写来:“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夜色浓,寒气重,玉石砌的台阶上生起了露水。女主人公无言独立阶砌,久久不肯离去,冰凉的露水浸湿了她的罗袜。她无奈地回房放下水晶帘,隔着帘子望着玲珑的秋月久久无法入睡。李白的这首宫怨诗,虽曲名标有“怨”字,全文中却全不见“怨”字。可是,夜凉露重,罗袜知寒,明月无言,怨人无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到了清代,乾隆帝读罢此诗,连连点赞:“妙写幽情,于无字处得之。”

“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白露一到,白居易则感秋风瑟、荷花残,叹手足天各一方,不能团聚,其《新秋》云:“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风池明月水,衰莲白露房。其奈江南夜,绵绵自此长。”其《南湖晚秋》云:“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旦夕秋风多,衰荷半倾倒。手攀青枫树,足蹋黄芦草。惨澹老容颜,冷落秋怀抱。有兄在淮楚,有弟在蜀道。万里何时来,烟波白浩浩。”

“寒花愁更发,鸿雁独南飞。”白露一到,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相继南飞避寒,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不离手的扇子也该束之高阁了。唐代卢殷的《悲秋》写得好:“秋空雁度青天远,疏树蝉嘶白露寒。阶下败兰犹有气,手中团扇渐无端。”

唐人写白露的诗很多,流传下来的名句亦多。宋人写白露的诗也不少,亦颇有寓意。当然,宋人写白露的词比写白露的诗要略胜一筹,如秦观的《鹊桥仙》云:“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仲秋之月白露降。节令白露大多在阴历八月,仲秋八月又是全年月亮最明亮的一个月。中秋之夜,身在异地他乡的游子,思乡之情令人动容。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可谓妇孺皆知,妙绝古今。

苏东坡说得好,“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其实,情人何必怨遥夜?游子又何苦竟夕起相思?张九龄不是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吗?王昌龄亦云“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白露一到,中秋佳节就接踵而至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啊,“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作者:张海鹰

责编:李新洋(实习)

白露诗句全集(诗意白露)(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