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煮酒君

泰国历史上真实的一个王朝(泰国历史上的五大帝之首竟然是位华人)(1)

(郑信大帝像)

梁启超的《殖民伟人传》中,位列第一位的就是郑信,与其他的各国领袖不一样,郑信在泰国地位极高,是泰国历史上五大帝之首,他亲手建立的吞武里王朝尤以铁血著称。

在东南亚的历史上可以称为影响整个东南亚的强国有三个:越南、泰国与印度尼西亚。

作为泰国的国王,郑信的一生充满了不平凡的经历:

郑信泰国名字叫达信,父郑镛出身于中国揭阳县。父亲死后郑信为暹罗国大臣收为养子,接受泰国传统教育。长成后从政,官居甘碧府府尹,封爵为披耶,暹罗人称为披耶达信。郑信幼年出家为僧,学习泰文,巴利文(在泰国这种佛国这是必须的课程)因为其聪慧伶俐,逐被义父送入内廷充当国王侍卫。毋隆葛国王对郑信爱护有加,除令其再研习泰文与巴利文之外,还学习中文、印度文和缅文。郑信勤勉好学,所以后来登上王位后,能够自己编写剧本、诗、歌等文学作品。此外,他还精通律志和兵法,骑术高明,能操多种武器。

真正让郑信登上历史舞台要算得上缅甸与暹罗的战争了:1766年初,缅甸白象之王——孟驳动用五十八营步兵,三百艘战船,四百头战象,一千多骑兵共四万多大军,沿着当年父亲雍藉牙进军路线直捣暹罗首都大城。经历了14个月的苦守,缅军攻陷大城,进城后的缅军烧杀抢掠,将大城夷为平地,大城王朝就此灭亡。(法国传教士对于缅甸评价极低,认为缅甸是东南亚各国中最自负也最残忍的民族,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大肆推广大缅族主义)

暹罗军队进行了苦苦的抵抗终究还是战败,暹罗面临亡国的危险,此时作为禁卫军领袖的郑信站到了历史的前台。郑信依靠华商作为后盾,募集兵马,仅仅用六个月就展开反攻,收复大城,统一东南沿海地区,郑信此时登基称帝成为暹罗国王,随即把都城迁到湄南河西岸的港口城市吞武里,再逐步削除多个割据政权,将泰国重归统一,这就是泰国历史上的赫赫威名的吞武里王朝。

郑信能够做到这样的奇迹,在于其华人的身份,使得郑信获得了华商的支持,从而谋求了海上贸易与粮食供应的源源不断,由于郑信经营有方,暹罗各地兵马纷纷投靠郑王。郑信随即编为军队,并从日本和西班牙进口装备大量精良武器,组成火枪部队。成为了光复暹罗的重要基础。

当时泰国的商贸几乎被华人垄断,尤其制糖业和粮食贸易,郑信选择华商聚集,贸易繁盛的东南沿海作为大后方当然是明智决策;加上他的华裔血统,能得到华商积极拥戴,使其获得其他任何割据政权无法比拟的财政优势。

因此郑王的军队兵源充足,粮饷丰厚,装备先进,其所向披靡也就不足为奇了。统一暹罗后,郑王一面在北方与缅甸进行九次拉锯战争,同时与缅甸争夺对老挝的控制权,与安南争夺对柬埔寨的控制权,吞武里王朝十五年,几乎年年征战。打出了暹罗赫赫兵威,使得暹罗真的从一个要亡国的小国一举成为中南半岛的大国,与安南并称两强。(与此同时,阮朝开国之君阮福映也借助郑信的协助击败西山之乱,重建阮朝)

当然虽然郑信是铁血君王,却毕竟不是暹罗贵族,正因如此郑王晚年可能比较多疑,与很多贵族、僧侣关系紧张。也有史家认为,郑王时代多少打破了固化的血统等级制度,破格提拔和奖励了不少平民,但他又没法推行全面的改革来强化自己统治,完全控制住僧侣和贵族。

在泰国这样的佛教国家,获得僧侣的支持异常重要。郑信与僧侣的关系紧张也注定了他的结局,1780年,柬埔寨发生内乱,安南国王阮福映欲把柬埔寨变为属国,郑王1782年命昭披耶·却克里兄弟率大军出征柬埔寨,欲与安南决一雌雄。就在吞武里王朝大举扩张之时,叛军却趁着国度空虚而发动叛乱,郑信被迫退位,出家为僧。

大将却克里随即回国,据说郑信最后一次见到情同手足的却克里时,这位铁血君主还是低头求饶了:“弟弟啊,天下可以归你,你留我一命吧”却克里暗自垂泪却不能应允。最终郑信被装入袋子中用檀香木棍杖毙。却克里谎称郑信之子,登基称帝,他就是曼谷王朝的拉玛一世,来历源于大城王朝开国君主“拉玛铁萨提”的称号,此后的曼谷王朝延续至今。

其实却克里将军的母亲也是华裔,也就是说今日泰皇皇室其实也有华人血统,只是他们打死不肯承认罢了。另外据说郑信死时诅咒:夺我皇位者,九世而亡。如今泰皇正是拉玛九世,皇太子懦弱无能,政局更迭频繁,似乎应了郑信的诅咒。

2015.10.15

(版权@煮酒君谈史 所有,如需转载到其它网站请联系本人。工作联系、约稿:leehangsung@163.com)

写点文章换酒喝,如果觉得文章不错,请在下面给个打赏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