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在没有手机,没有先进游乐设施的宋朝,人们是如何消磨时光的吗?其实人家的娱乐项目,可不比我们今天单调多少。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1)

那么,我们今天就从《知否》和《梦华录》这两部以宋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为切入点,带你领略大宋的娱乐项目都有哪些花样吧!

首先我们来说一说在《知否》第一集中出现的男女主初见名场面:投壶比赛。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2)

这是宋朝的士大夫们在集会宴饮的时候为了调节气氛发明的一种投掷游戏,简单点儿讲就是将壶放置在固定地点,参赛的人在一定距离外将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输的人则要按照游戏规则接受惩罚。当然,根据宴会性质的不同,惩罚的形式也不尽相同。

在华兰的纳征礼上,袁文纯夫妇为给华兰这个未过门的弟妹来个下马威,特地使计让喝了酒的长枫与擅长投壶的顾廷烨比试,长枫自然是赢不过顾廷烨身上的男主光环,所以一输再输。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3)

眼看着华兰姐姐的聘雁即将不保,我们一直藏拙的小明兰就站出来了。

毕竟,大雁在古代是忠贞之鸟,华兰的聘雁若是就这样被输了去,不仅寓意不好,盛家的面子也挂不住啊!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4)

最后当然是wuli小明兰赢了比赛,保住了华兰姐姐的聘雁和盛家的颜面,场面上除了袁家下聘的人那都是皆大欢喜。

剧中明兰的投壶技术是生母卫小娘教的,而卫小娘在进盛府之前也是普通人家的女儿,由此可见,投壶这一游戏在宋朝已经发展成了一个男女老少皆宜的全民娱乐项目。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5)

宋代著名宰相司马光就曾经对投壶游戏制定过新规则,《知否》中所说的贯耳四筹、双耳六筹、依杆十筹这样的专业术语就是司马光制定的啦。

除了投壶之外,在《知否》中促进主配角命运转变的,就是我们的大场面马球会了。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6)

打马球,简而言之就是参赛者骑在马上持棍打球,两队同时抢一个球,按球进门次数的多少定输赢。

其实,马球这一项运动并不是起源于宋朝,早在汉朝时军队中就出现了马球这样的运动,唐朝时期,马球更是发展到了巅峰,就是公主妃嫔们也对这项运动乐此不疲。不过,和宋朝一样,马球只是流行于皇室贵族间的一种游戏,并没有全民普及。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7)

不论是组织宫廷女子马球队的宋徽宗,还是修建皇家马球场的马球爱好者前蜀皇帝王建,都表明了这烧钱的项目,早就将目标群体按照阶层划分的明明白白。

毕竟,不论是场地还是所用的道具装备,都不是普通人家能负担得起的呀!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8)

除了投壶和打马球,《知否》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游戏项目就是捶丸了,毕竟这可是我们的如兰小可爱以及宥阳老家的品兰姐姐都非常喜欢的一个游戏呢!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9)

这也是从唐朝的布马球发展而来的一个小游戏,所谓捶丸,就是用棍棒用力击打小球,使球进球门或提前挖好的球窝,有点儿类似于我们现代的高尔夫。

不过宋朝时期的捶丸,取消了前身布马球的对抗性,娱乐趣味儿十足。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10)

要说捶丸项目的代表人物,当属玩乐爱好者宋徽宗了。身为皇帝,宋徽宗不但捶丸技术了得,就是那一套捶丸装备也是十分的豪横啊,黄金装饰球杆边缘,杆顶再配上玉石,就连球包也是用上等丝绸做成的锦囊。

咱就说,如此豪华的装备,不说供着了,哪里还舍得拿去捶丸?也就宋徽宗有那个豪横劲儿了。

此外,在《知否》中还有一项大家很容易忽视的游戏,那就是明兰和祖母消遣时候玩的推枣磨的小游戏。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11)

推枣磨的游戏玩法就比较简单了,就是拿出一枚新鲜的枣子削掉半边,露出里面的枣核,然后在有枣肉的那一边插上三根竹签使其立于桌上,枣核朝上,再用一根细竹篾两端各插一枚小枣,再将竹篾小心搁在枣核尖儿上,等两端枣子平衡后,再轻轻拨动一端,竹签就旋转起来啦。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12)

因为两颗枣子旋转的时候就像推磨一样,所以得名为推枣磨。

对抗性不强,道具又易于制作,推枣磨可以说是老少皆宜了。

宋朝百姓的娱乐项目有多丰富,看看《知否》和《梦华录》就知道了。

不论是《知否》中盛家三兰跟着孔嬷嬷学习的点茶技艺,还是《梦华录》中照盼儿的斗茶名场面,都能看出,茶文化是宋朝社会生活层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13)

不过,宋朝人不仅喜欢喝茶,还发明了不少饮茶时的趣味游戏呢!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斗茶、行茶令和茶百戏了。

斗茶又称茗战,最早出现在唐朝,那么,它是怎么定胜负的呢?

所谓茶质,就是茶叶的品质,在这里我们就不多做说明了。茶色即为茶的颜色,古人云点茶之色,纯白为上,也就是说制作出来的茶,茶色呈现纯白色,才能算是上等茶,浅白、清白、黄白都属于次等茶色。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14)

而其中最关键的,当属决胜环节点茶技艺了。斗茶者首先要将茶叶碾成细末,放入茶盏中,再用沸水点冲,在注水的同时用茶筅击打并拂动茶汤,直到茶汤的表面出现雪乳汤花。倘若汤花沫饽紧紧贴着盏面和盏沿,没有出现水痕的话,就被称之为咬盏。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15)

咬盏的时间越长,则说明茶汤就越好。反之,若是汤花咬盏时间不长,率先露出了水痕,就说明斗茶在“水痕”上就输了,称为“云脚散”。这样的茶拿不出手,自然是不会被端上桌的。

大文豪苏东坡就曾经以水质的微弱优势在斗茶中胜了司马光。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16)

我们再来说一说行茶令。行茶令和行酒令类似,就是文人士大夫喝茶的时候加上诸多典故,李清照就是茶令的首创者,时常会与丈夫赵明诚一起品茶的时候相互交流,即便是茶水打湿衣服也不停歇。

此外,李清照为了增进夫妻感情,还在里面加入了赌的成分,即每次烹茶后,一人提问对方什么典故出自哪一时间,哪一本书第几页第几行有过记载,答对的一方可以先行喝茶。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17)

李清照记忆好,又博学多识,所以总能喝到第一口茶。

于是就有了清朝大才子纳兰容若的那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有关茶文化的游戏又怎么能缺了茶百戏呢?

茶百戏又名分茶,也就是点茶出现沫饽的时候在汤花表面勾勒出各种各样的文字和图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水丹青”。因为是茶汤花浮在茶水的表面形成的,所以勾勒出的文字和图画往往瑰丽多变,异彩纷呈。

知否北宋风格(从知否和梦华录的视角打开大宋娱乐项目篇章)(18)

而除了我们前面说到的投壶、打马球、捶丸、斗茶以外,宋朝人常玩儿的游戏项目还有放风筝、抽陀螺、斗草、骑竹马等等。

所以,古代的生活并没有我们所想象得那么无聊,高端局加入不了,也可以尝试低端局嘛,左不过就是图个乐呵,丰富生活嘛!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立删。

未经账号允许,禁止转载内容或将文章发布在其他平台,违者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