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至25日召开的榆林市第五次党代会,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科学确立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榆林市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榆林日报》陆续刊发对各县市区委书记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榆林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谋划发展的专访本文专访榆林市清涧县委书记孙利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榆林市文旅融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榆林市文旅融合(榆林清涧生态立县)

榆林市文旅融合

3月23日至25日召开的榆林市第五次党代会,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科学确立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榆林市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榆林日报》陆续刊发对各县市区委书记就如何深入贯彻落实榆林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积极谋划发展的专访。本文专访榆林市清涧县委书记孙利斌。

记者:市第五次党代会闭幕后,清涧县是如何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的?

孙利斌:会议结束后,我们迅速组织传达学习、积极宣传宣讲,结合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专项行动,准确理出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与清涧发展的结合点、发力点,切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和具体项目,真正把全县上下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上来。

记者:市第五次党代会对生态建设、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均提出新要求,清涧县也确定了“生态立县、产业富县、文旅兴县”发展战略。围绕这一发展战略,具体有哪些工作思路和举措?

孙利斌:关于生态立县,我们将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发展的前提和刚性约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一是围绕维护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统筹山水林田坝草治理,铁腕推进污染防治,扎实推进国土绿化五年行动,构筑黄河中游清涧段生态屏障。二是围绕实现“双碳”目标,科学布局实施碳汇林工程,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有机农业、医疗康养产业,让“绿水青山”可增值、可转化。三是围绕构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依法抓好封山禁牧、森林保护等工作,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关于产业富县,我们将按照“农林牧结合、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化发展”思路,着力构建林果、小杂粮、畜牧“三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建强产业链,通过“龙头 基地 农户”模式,实现选种、生产、加工、销售“四个统一”,推动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全产业链在县域内形成。林果产业按照“四个一批”抓转型,通过打造精品红枣基地“提升一批”,大力发展酸枣、红梅杏“调整一批”,利用科学技术“改造一批”,通过立体经济“发展一批”。小杂粮产业积极推广测土配方肥、渗水地膜和水肥一体化等现代旱作农业技术,大力发展小杂粮精深加工,走出一条山区旱作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畜牧产业主推黑毛土猪和黑牛产业,配套发展饲草加工业,形成草食畜牧业循环发展模式。二是打通供应链,通过打造农产品批发集散中心,扩大农村电商覆盖面,在全国大中城市建立农特产品展销馆、体验店,让清涧农产品全面融入国内外大市场。三是完善服务链,通过购买服务、龙头企业带动等方式,对产业经营主体的农技指导、检验防疫、品牌打造、质量追溯等全流程跟踪服务,助推产业科学化发展。

关于文旅兴县,我们将立足资源优势,以业态培育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县域经济新增长极。一是围绕北国风光红色教育游、黄土高原民俗风情游、路遥故里文化体验游、黄河峡谷生态观光游、鬼方古迹历史探秘游“五大板块”,优化产业布局,科学规划线路,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二是精准挖掘和展现景区景点文化内涵,完善旅游基础和配套设施,“十四五”期间力争创建4A级景区3个、3A级景区3个。三是整合优质资源,大力培育研学旅行、养生度假、影视开发等新业态,打造10处体现黄土风情、黄河文化的特色民宿,建设好《人生·路遥》影视基地,配合完成好拍摄任务,切实提升文化旅游的产业化水平。

记者:清涧县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孙利斌:未来五年,我们提出了建设沿黄优质特色农产品输出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示范县“三大目标”,并将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扭住农业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经济“三个重点”,强化推进重点项目、精准招商引资、发展民营经济“三个保障”,加快形成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水平。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下大力气抓好教育、医疗、养老“三大民生”,加快推进以秀延河“一河两岸”为重点的城市更新行动,不断完善城镇服务功能,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三是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从清涧红色资源中传承历史担当精神和奉献奋斗精神,通过重点工作专班制和干部作风整顿、基层党建提升等措施,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发展蓝图一步一步变成现实。(来源:榆林发布)

编辑:夏雨 责编:刘潇 终审:吴汉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