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会写:
达dá(到达、达成、通达)
蚊wén(蚊子、蚊香、蚊帐)
即jí(即使、即刻、即日)
科kē(科学、科技、科目)
横héng(纵横、横行霸道、横冲直撞)
竖shù(竖起、横竖、竖立)
绳shéng(绳索、缆绳、跳绳)
系jì(系上、系扣、系鞋带)
蝇yíng(苍蝇、蝇子、果蝇)
证zhèng(证明、证据、证人)
研yán(研究、钻研、研读)
究jiū(究竟、终究、深究)
驾jià(驾驶、驾车、驾临)
驶shǐ(驶向、驶入、行驶)
我会认:
蝙biān(蝙蝠)
蝠fú(黑蝙蝠)
启qǐ(启发、启示、启蒙)
锐 ruì(锐角、锐利、精锐)
铛dāng(铃铛、铛铛、锒铛入狱)
障zhàng(障碍、故障、一叶障目)
荧yíng(荧屏、荧光、萤火虫)
屏píng(屏障、屏幕、屏风)
多音字:
系jì(系鞋带)xì (关系)
行xíng(飞行)háng(银行)
近义词:
漆黑——黝黑 启示——启发 灵巧——灵活
敏锐——灵敏 研究——探究 模仿——仿照
秘密——奥秘 清楚——明白
横七竖八——杂乱无章
反义词:
清楚一一模糊 灵巧一一笨拙 敏锐一一迟钝
安全一一危险 秘密一一公开 漆黑——明亮
横七竖八一一整整齐齐
理解词语:
启示:通过启发提示而领悟的道理。
漆黑:非常黑;很暗。
敏锐:感觉灵敏,眼光尖锐。本课指眼光尖锐。
探路:事先探察道路情况。
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本课指科学家在做实验的房子里拉的绳子很多。
超声波:超过人能听到的最高频(20000赫)的声波。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②颠过来倒过去。③重复的情况。
证明:①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②证明书和证明信。
词语扩展:
描写科学精神的四字词语:
实事求是 锲而不舍 精益求精
兢兢业业 求真务实
句子解析:
1.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
关联词“即使……也……”看出蝙蝠夜间飞行动作敏捷,本领高超。
2.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这个反问句引出了下文,激发了我们的阅读兴趣。
3.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
4.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形象地看出了蝙蝠耳朵被塞上,嘴被封上后根本无法正常飞行。
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反复”看出了科学家不是一次两次做这样的实验,而是很多很多次,工作态度很严谨。“终于”说明了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需要反复做实验,反复研究,非常不容易。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经过反复试验和研究,科学家终于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写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了夜间探路的雷达。
课文主题:
本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教育我们要注意事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树立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的意识。
问题归纳:
1.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课文主要讲了科学家经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里安全飞行的奥秘,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安装在飞机上,保证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的过程。
2.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3.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此处问句起什么作用?
由蝙蝠夜间飞行,联想到“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进而产生“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的疑问,引出下文科学家对蝙蝠进行的试验。
4.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这句话是个过渡句。“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紧承上文,“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引起下文。
5.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jiē)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反复”“终于”,你体会到什么?
“反复”写出了科学家严谨的工作态度;“终于”可见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费了很大功夫。这句话说明这项结论不是轻而易举得出来的,而是经过反复试验,反复研究得出来的。、
6.蝙蝠和雷达有着怎样的联系?这种联系告诉人们什么?
雷达的天线就像蝙蝠的嘴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耳朵。科学家就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种联系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发明创造有所启示。
7.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几次 试验?结果如何?得出了什么结论?
为了揭开蝙蝠夜里安全飞行的秘密,科学家进行了三次试验。第一次将蝙蝠的眼睛蒙上,它在屋子里飞行没有碰着铃铛;第二、三次分别塞上蝙蝠的耳朵,封住蝙蝠的嘴,它在屋子里飞行将铃铛撞得响个不停。三次试验证明,蝙蝠夜里安全飞行靠的不是眼睛,是靠嘴巴和耳朵利用超声波配合起来探路的。
8.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科学家从蝙蝠在黑夜飞行能巧妙避开障碍物这一现象开始思考,经过反复试验,发现蝙蝠是利用超声波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最后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雷达。
课后习题答案: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想一想可以从哪些角度提问。
提示:可以从题目的思考,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事情结果的看法,课文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等角度提出问题。
2、下面是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我发现这三个问题的提问角度是不一样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来提问的,第二个问题是从课文的写法上来提问的,第三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提出的。
a.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无线电”和“超声波”是来自课文中的两种事物,这个问题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来的。
b.为什么课文没有写后两次实验?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作者写作时,为什么详细写(第一次试验),而简略介绍后(两次实验)。这个问题是针对“写法”提出来的。因此,针对课文的“写法”,我们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c.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这个问题是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联想生活经验提出的。
在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时,课文为什么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因为在我们的常识中,看不到路就不能飞行,详细写前一次实验能突出蝙蝠的特殊——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后两次实验是前一次实验的证明和补充,所以略写。这样安排使文章有详有略,重点突出,更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3、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做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茡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回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马铃薯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从写法上提问:介绍变态茎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从片段中得到启示,结合生活实际提问:我们见到的变态根还有哪些?说说它们属于变态根的哪一种。
课外拓展:
关于科学发现的格言:
1.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
2. 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华罗庚
图文解读
教材分析
《夜间飞行的秘密》讲述了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受此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使其能够在夜间安全飞行。
课文第1~2自然段叙述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第3~7自然段讲述了科学家通过三次科学实验,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第8自然段揭示了飞机安全夜航的答案。课文讲述的蝙蝠夜间飞行、科学家做实验、飞机安全飞行等内容原本复杂而枯燥,但课文语言简洁,逻辑严密,逐步揭示蝙蝠、超声波、雷达、飞机之间的关系,详写科学家做的第一次实验,略写后两次实验,让读者明白蝙蝠夜间飞行是依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科学家由此发明了雷达,飞机装上雷达后,就能安全夜航了。课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更多的“仿生学”科学发明,启发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
课文旁边和课文后面呈现了一位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课文旁边的两个问题和文后的第一个问题是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文后的第二个问题是从得到的启示角度提出的。在教材中呈现学习伙伴提出的这些问题,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课后第一题和第二题引导学生仿照问题清单,整理同学提出的问题,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提问。问题清单下面的泡泡提示学生,除了可以针对内容提出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关注写法,关注课文给自己带来的启示。省略号则提示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第三题旨在让学生运用刚学到的提问方法进行提问,起到巩固、强化的作用。
课堂练习1
课堂练习2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精挑细选。
1.竖 坚: ( )立 ( )强
2.锐 悦: 敏( ) 喜( )
3.幅 蝠: 篇( ) 蝙(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非常黑;很暗。( )
2.形容杂乱,没有条理。( )
四、基础积累大巩固。
判断下列句子,意思对的画“√”,错的画“×”。
1.“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是一个设问句。( )
2.“你知道蝙蝠在夜里飞行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吗?”这是一个疑问句。( )
五、课文整体梳理。
1. 蝙蝠不仅能在夜里飞行,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 ) 。
2.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 ),而是 ( )配合起来探路的。
3.科学家模仿篇幅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 ) 。
六、重点段落品析。
读《夜间飞行的秘密》片段,回答问题。
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安全了。
1.“碍”的音节是( ),“荧”的部首是( )。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仿照——( ) 重复——( )
阻碍——( ) 打开——( )
3.读了这个片断,我知道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
4.蝙蝠在夜里是这样飞行的:
5.飞机在夜里能够安全飞行完全靠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
七、人们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你能从生活找出相关的例子吗?
①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根据________________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证明 敏锐 立即 科学
二、1.竖立 坚强
2.敏锐 喜悦
3.篇幅 蝙蝠
三、1. 漆黑
2. 横七竖八
四、 1. × 2. × 3. √
五、1.从来没见过跟什么东西相撞 2. 眼睛 嘴和耳朵 3. 雷达
六、1.ai 艹
2.模仿 反复 障碍 揭开
3.嘴巴发出的声音 声音 耳朵
4.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遇到障碍物就放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5.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七、举例:根据蜻蜓发明了直升飞机,根据响尾蛇发明了响尾蛇导弹等。
我是梵果教育,关注小学孩子的学习。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转发、点赞和收藏,同时我们平台有海量的学习资料及各年级部编版语数英电子课本,需要的请私信“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