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有没有发现
在讲台上和实验室里的老师们
变了
除了作业、论文、实验数据
特殊时期
老师和我们的联系
是一封长长的信
是深夜里不间断的关切
是“吃的好吗?”
是“房间冷不冷?衣服有没有?”
是在实验室的独自坚守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他们
陈凯先院士的鼓励
中药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岳备是学校第一批学生志愿者。他以“逆行者”的身份奔赴抗疫前线,成为众多默默奉献的抗疫大军中的一员。完成支援任务后的某一天,他的手机里突然收到了一封长长的短信,是来自陈凯先院士的鼓励,岳备既惊喜又紧张!
陈凯先院士在短信中鼓励他:“上海这波疫情袭来,你在严峻考验面前,挺身而出,勇当志愿者,在抗疫第一线奋战,体现了你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精神!你是我们中药所、也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骄傲!”
细细读完这条平实而又真挚的短信后,岳备的感动难以言表。岳备说:“陈院士的慰问短信就像一剂‘正气强身饮’,让我信心倍增!陈院士时常教导、鼓励我们,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回报党和国家的培养,是我们青年学子的责任和光荣。我一定遵照老师嘱托,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医药人的使命和担当!”
“大家有什么特别需要处理的细胞告诉我,我来处理”
疫情防控期间,实验室里的细胞、数据、样品都是同学们心头的牵挂和焦虑点。自校园进入封闭管理后,交叉科学研究院的柯细松教授持续坚守在实验室,帮助同学们处理细胞、冻存珍贵样品、存放试剂等等,成为了一名教授级的“实验助理”。
同学们既感动于柯老师的坚守和奉献,更是亲身体会到了“大神”级别的实验操作水平,纷纷感叹“柯老师,您好厉害!”由于柯老师吃住都在实验室,同学们纷纷将自己放在实验室的零食存货送给他,希望能够为柯老师枯燥的防疫生活带来一些快乐。
“老师都不睡觉的吗”
近来,普陀临床医学院的夏琪一直有一个疑问,“怎么老师都不睡觉的吗?”因为在课题组的群里,他总是能看到殷佩浩老师在深夜和凌晨给同学们发送的关怀信息。
直到后来,有同学偶然给夏琪看了一张新闻截图,照片中是穿着“大白”防护服的殷老师,照片下方标注着一行小字“上海普陀跨采中心方舱医院院长 殷佩浩”。这时她才意识到,老师每次的深夜关心背后,都藏着许多看不见的操劳与辛苦。夏琪说:“在这场疫情中,有诸多考验在大家面前,有些是物质层面,而有些是心理层面,不过有殷老师在我们面前做榜样,我相信我一定不会被这些简单的困难所打倒。”
“来自岛上的叮咛”
市中医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孙永宁在此次疫情中,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以领队的身份带领上海市中医医院医疗团队进驻长兴岛方舱医院对新冠患者进行治疗。在夜以继日的忙碌工作中,孙老师时刻心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他的叮咛和关心就像父亲一样,粗看没有那么柔情细腻,但字里行间都是实打实的关切!市中医临床医学院的王子杨同学说:“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孙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不仅仅是老师,更像是父亲一般关心我们的学习生活。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更像是一部充满爱与关怀的电影,只有值得回味的开场和充满温馨的过程,永远不会有结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她们
“热水的问题已经反馈了”
针灸推拿学院研究生李哲英作为密接人员,在隔离转运过程中,按照学校安排迅速整理行李,冒雨前往隔离点。她的导师、明堂导师团团长赵琛老师听到消息后立马了解具体情况,详细询问工作人员有没有什么困难,并及时协调解决热水、物资等问题、安慰学生心理。李哲英说:“非常感谢老师,非常感动,希望疫情早日过去,期待我们能在学校里看到花开的那天。”
“感谢您帮助我买药”
疫情期间,除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老师们也持续关注学生如何获取急需的药物等问题。4月13日,护理学院2位同学因长期必需服用的药品耗尽分别向刘晓、刘慧两位辅导员老师求助买药。在得知此事后,护理学院党总支书记史美育老师和副院长廖晓琴老师主动帮助同学找寻方法,最终成功购得药物送到同学手上,帮助同学们有效控制疾病。两位同学通过私信和朋友圈分别向老师们表达深深感谢,并表示抗击疫情是十分艰难的,但老师们的关心让自己心中感到温暖,并坚信无论有何种困难,学校和老师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大家能早日相见。
“大家报名,我也报名了”
4月4日公共健康学院面向全体师生招募流调志愿者,许琪老师第一时间在师门群带头报名参加。特殊时期,许琪老师一直身体力行地带动着学生,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从参与流调工作,到指导学生撰写防疫居家膳食等科普文章在东方网、中国营养学会官网发表,许老师带领同学们切身体悟“可以用自己所学为防疫贡献力量”。公共健康学院陈玉洁同学说:“我们在老师带领下一起积极完成流调任务,应用了专业知识也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大家一起为守护美丽的上中医作出努力,这是非常值得我自豪的事情。”
“注意营养”
疫情发生后,科技人文研究院的任宏丽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情况。在了解到学生经济紧张时,及时给他发放了生活补贴和额外补助,解决了学生的后顾之忧,叮嘱他在特殊时期,也要注意营养,增强抵抗力。还常常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悉心指导学习和专业论文写作。学生谭峰浪说:“老师让我在疫情期间也能不断成长进步,感谢学校,感恩老师。”
毕业季,我们共同度过
“心中渐渐踏实了起来”
当毕业季遭遇疫情,毕业生的毕业大事是每一位老师心中的牵挂。中药学院院长、厚德弘药导师团导师张彤教授第一时间与同学展开了线上组会活动,强调了疫情期间的学生管理注意要点,叮嘱全体留校学生配合学校工作,齐心协力攻克时艰。同时,张彤老师组织毕业生对自己的毕业课题进行总结汇报,并协同课题组老师对毕业生们的汇报进行交流讨论,在隔离期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课题的商讨与计划。中药学院江旻同学说:“疫情期间,张老师组织的线上会议让我们将生活的中心重新摆放在课题和学业上,在听到同学和老师们的声音后仿佛又回到了紧张的科研生活,心中渐渐有觉得踏实了起来。”
“老师总是给我贴心的关怀和最大的帮助”
近日,康复医学院的硕士毕业生郭超阳顺利完成了历时2年打磨的论文。在毕业之际,他真挚而深情地向学院表达了对导师方磊地感谢。他写道:“三年的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回首来路我最感恩的是导师方磊。2019年我孤身从内蒙来沪求学,之后断断续续的疫情和母亲罹患重症让我的学业科研举步维艰。在迷茫无助的时候,方老师总是给我贴心的关怀和最大的帮助,尽可能为我筹措条件推进毕业实验。屡遭拒稿备受煎熬之际,方老师不仅鼓励我树立信心,更细致地指导我修改论文和精准选刊,而我的文章经历长达2年的打磨最终在本学期成功收稿。毕业在即我归心似箭,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工作以便照料病重的母亲,但肆虐的疫情拦住了我北上的脚步。这时候方老师第一时间站了出来为我出谋划策,并联系学院领导和老师积极帮我联络呼和浩特的就业资源,我个人就业问题近乎举全院之力解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感恩方老师,感恩学院和学校,我将怀揣着这份无私的厚爱,将它播撒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做一个厚德至善的康复人。”
“一起拥抱崭新的未来”
疫情的当下,不论毕业与否,或许我们都焦虑而迷茫,为不确定的未来而担忧。老师们的支持与鼓励却给了我们拥抱崭新未来的勇气。不仅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的吴坚老师和郝娟老师多次发消息对毕业生进行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与帮助。还有国际学生星辰计划青年导师团导师杜文婷老师、杨成浩老师,国际教育学院青年班主任许文杰、金明子和国际学生辅导员陶伟共同策划的“学医之路,你准备好了吗”为主题的线上讲座,让“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的追求徐徐走来。以及时刻关心封控楼栋学生,安抚焦躁情绪,耐心建议学生在宿舍看文献学习,结束隔离后再去实验室造模的基础医学院潘志强导师。
让我们的老师
和同学们携手同行
同舟共济,共待花开!
供稿:学工部(研工部)
图片:学工部(研工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