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造物主造就了神奇的大自然,蛇是大自然最伟大的杰作之一,它们神秘、梦幻、恐怖、美丽、残忍。在3000多种蛇类当中,有5种蛇幻化成了恶魔的使者,一滴毒液便可秒杀一切生物。它们有的生活在陆地,有的生活在海洋,毒液杀人方式各不相同,让我们一起来领教它们的用毒艺术。

第5位 眼镜王蛇

最毒的陆地蛇排名(世界上最毒的5种陆地蛇)(1)

致死方式:分泌400-850mg毒液,最快3-6分钟死亡。

分布范围

眼镜王蛇主要分布在中国沿海地区,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

国外分布在东南亚及印度地区。

虽然分布广泛,但是野生眼镜王蛇已经被人类捕杀殆尽,野外很难看到它们的踪迹。

形态特征

眼镜王蛇体长3—4m,最长可达到6m,是毒蛇当中最大的一种。

它们被激怒时,身体的1/2会竖起,颈部膨扁,因为其凶猛的性情,会攻击身边的几乎一切生物。

物种危害

眼镜王蛇的毒性很强,平均12-20mg即可杀死一名成年人。但是,它们一次毒液分泌量达到了400-850mg,这种体量可以杀死一个成年人几十次。

体重3吨的亚洲象被咬一口,3小时内也会死亡。

眼镜王蛇的毒液当中,富含致命的神经毒素,主要由神经物质和多肽组成。它们的毒液会破坏人或动物的神经系统,继而出现视力障碍、嗜睡、浑身剧痛。最终因为呼吸衰竭而亡。

作为神之国度的印度,每年,每十万人里,就有10人死于眼镜王蛇的嘴下。

第4位 银环蛇

最毒的陆地蛇排名(世界上最毒的5种陆地蛇)(2)

致死方式:身体麻痹,嗜睡而死

分布范围

银环蛇,在我国沿海地区以及湖北、湖南和贵州多有分布,国外分布于越南、缅甸北部。

形态特征

银环蛇非常好辨认,身体由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窄,黑环粗。体长1—1.8m。

物种危害

银环蛇毒性极其猛烈,是除了大洋洲之外,陆地上最毒的蛇类。

银环蛇具有两种神经毒素,当人体中毒之后,患者感觉不到疼痛,反而特别想睡觉。

如果中毒轻微,身体会出现局部麻痹;如果中毒较深,神经传导路线受阻,导致全身麻痹。

在浑身麻痹的同时,身体嗜睡,最终死亡。

在睡梦中死亡,也是一种美事。

第3位 海岸太攀蛇

最毒的陆地蛇排名(世界上最毒的5种陆地蛇)(3)

致死方式:身体大出血而亡。

分布范围

太攀蛇一共有3种,分别是内陆太攀蛇,巴布亚太攀蛇和海岸太攀蛇。他们都只分布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海岸太攀蛇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沿海地区。

形态特征

海岸太攀蛇体长3m左右,身体多为墨绿色、红褐色、米色或者棕色。身体两侧颜色逐渐变浅,腹部呈浅黄色或者乳白色。

物种危害

海岸太攀蛇的毒液会造成溶血或凝血障碍,也就是说,被它们咬一口之后,伤口乃至浑身到处持续性大出血。

伤者会出现局部淋巴结软化、腹痛、呕吐、大量出汗、不停地咳嗽,紧接着,吞咽困难、头痛难忍、头昏。

最后,咳血、身体出血、低血压,伴随着肾衰竭,最终魂归天国。

虽然咬人纪录不多,但是致死率100%。

第2名 东部拟眼镜蛇

最毒的陆地蛇排名(世界上最毒的5种陆地蛇)(4)

致死方式:血液迅速凝结致死

分布范围

澳大利亚全境和新几内亚,喜欢呆在在干燥的森林、草原、灌木丛。

果然,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是动植物的天堂,这里分布着各种迷人而又独一无二的生物。

形态特征

东部拟眼镜蛇属于蝙蝠蛇科,不同的个体形态特征相差很大,纬度跨越也特别大。

总体呈浅褐色或深褐色,个别呈黑色。成年个体体长1.5-2.2米。

物种危害

东部拟眼镜蛇虽然毒性位居第二,但是它们极具攻击性,是澳大利亚大陆杀人最多的一种蛇类。

它们一旦受到威胁,就会主动反击,它们把身体抬高并弯曲呈S型,张开嘴巴,撑平颈部,然后多次迅速猛烈攻击。

被东部拟眼镜蛇咬伤后,他们体内的凝血剂会将被咬者体内的血液迅速凝结,随即因为肾衰竭死亡。

第1名 内陆太攀蛇

最毒的陆地蛇排名(世界上最毒的5种陆地蛇)(5)

致死方式:血液凝固,身体麻痹,迅速致死

分布范围

内陆太攀蛇分布范围较小,主要栖息在澳大利亚干旱的中部平原和草地,和人类接触较少。

形态特征

内陆太攀蛇体长2m,头部扁平、眼睛比较大。它们最大的特点是:毒牙7-13毫米,含有陆地上最强的毒液。

物种危害

内陆太攀蛇含有神经毒素和心脏毒素,神经毒素会导致神经和肌肉失去联系,使得身体麻痹,无法行动。

心脏毒素会导致心脏周围的肌肉松弛,导致心脏停止跳动。

两种毒素加起来,一方面,会导致身体大出血,另一方面导致体内的血液凝固,身体会及其难受死亡。

据统计,被内陆太攀蛇咬一口的毒液量,就会导致20万只小白鼠死亡,被吉尼斯纪录列为最毒的蛇。

结语

总而言之,野外充满各种未知的动物植物,没去别去不熟悉的地方溜达,看到蛇,不管有毒无毒,赶紧跑的远远的。不然,一次野外探险,把自己搞嗝屁了,实在不值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