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烟
拍摄于1989年的《蛇谷奇兵》,应该是最近的一部以对越还击作战为主题的影片了。该片可以说是国产战争片中的另类,不仅有宏大火爆的战争场面,还有身材火辣的越南女特工、激情澎湃的摇滚电声乐,是一部借鉴了港式枪战动作片风格的军事题材商业片。笔者当年还是在厂里看的露天电影,只觉得耳目一新,大呼过瘾。
影片故事并非凭空虚构,而是有真实战例作为创作蓝本,那就是43军坦克团东溪穿插作战。这也是我军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坦克集群作战,战术策划原本就是兵行险着,战斗过程更是险象环生、一波三折。
高平是东线的主战场,广州军区前指决心在这一带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为此,特意将43军坦克团的两个营配属给42军126师,再加上军区直属的一个工兵团、一个舟桥连,名副其实的多兵种协同作战。根据前指的意图,43军坦克团协同步兵376团向东溪方向穿插,目的是切断4号公路,保障42军直捣高平。在电影里面,则表现为英俊帅气的营长肖军提出穿越蛇谷,粉碎越军代号为“飞拳”的反坦克别动队。
东溪不过是个不起眼的小县城,但在军事上则是必争之地。这里是高平通往谅山的必经之路,也是越军防御体系中的要害所在。打蛇打七寸,集中坦克部队直取东溪,无疑是石破天惊的大胆之举。许世友司令员给南集团总指挥吴忠的命令是:战役发起之后3个小时内,必须把坦克开进东溪。
许世友看望慰问对越还击战英模代表
不过,不论图上作业的计划是多么的富有想象力,最终还是要靠官兵想方设法去实现首长的意图。通往东溪的道路是一条3米宽的羊肠小路,路上还要过几条河,途经的6座桥有5座坦克没法过。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组织坦克部队实施穿插,无疑要冒很大的风险。越军一旦做好准备,在这一地带部署重兵,配备足够的反坦克武器,我军坦克部队必然会蒙受重大损失。
前指之所以敢于这样用兵,也是料定了越军疏于防范,能够攻其不备。这一战术思想,和二次大战中德军装甲师通过阿登山区突袭法国腹地的“挥镰行动”颇为相似。事实上越军确实也没有在这里部署重兵,只部署了一些地方武装。不过越军也不是什么事也没干,他们部署了四道防线,各种明碉暗堡构成马蹄形防御阵地,再加上热带丛林中无处不在的地雷、竹签、陷阱,让每一支试图通过这里的部队都会九死一生。
我军坦克部队出征前举行誓师大会
我军参加对越作战的坦克多为适合于南方水网地带的62式轻型坦克,存在装甲过于薄弱、战场生存能力差的致命缺点。不过,43军坦克团则装备59式中型坦克,虽然机动性稍逊,但其正面装甲厚220毫米,防御能力比62式强不少,而且还装备100毫米线膛炮,在当时算得上十分凶悍的火力。43军坦克团驻扎河南宝丰,参加南疆作战是千里赴戎机,可见上级对该部是十分重视的。
根据战斗部署,43军坦克团配属给126师376团,搭载步兵前进;378团则徒步走小路。左右两路军直取东溪。
行进的过程异常艰难。刚走出国境线不久,最前面的105号坦克被石头卡住了底盘,指导员林梦珠乘坐的108号坦克变成了尖刀车。等走到班波附近时,108号坦克因泥土松软而滑入路旁的坑里,履带被风化石卡死,动弹不得,还把后面的坦克给堵住了。越军的火箭弹纷纷打来,情况十分紧急,林梦珠干脆开着108号坦克倒车侧移后翻倒,然后换乘101号坦克,指挥全连压着108号坦克左侧履带通过深沟。
林梦珠,1964年入伍,山东省聊城人,荣立个人一等功,武汉军区授予他“战斗模范”荣誉称号
在电影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坦克在通过险要地段时发生侧翻,战士们对完成任务信心不足,营长肖军指挥得当,最终顺利通行。这个情节也是有真实原型的,而且比电影中还要紧张刺激得多。
工兵用炸药炸开了一条公路,但中途有一段几百米长的下坡,坡上还横着三条巨大的石棱坎,其中中间一段青石板坡最为陡峻,角度达到56度,坡中间还有一块高约3米的大石头没炸开,必须做45度转向行驶。59式塔克的最大爬坡角是36度,最大下坡角不超过50度,如果超过这个角度,就有翻车的危险。
情况非常紧急,这又是必经之路,硬着头皮也得过。3营副营长李治善驾驶技术最为过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第一个去闯鬼门关。他采取联合制动,让坦克凭重力缓慢滑行。就在车头探出棱坎尖一半悬空之际,由于坡度过陡失去重心,车头突然向下一栽,人们一片惊呼。坦克滑下了高高的青石板,所幸被路中间的那块大石头挡住了。
李治善的技术果然了得,运气也非常不错,看似过不去的险关被他过去了。在他的指挥下,官兵们在险要地段和转弯处垫上石头,增加坦克滑行的阻力,各坦克也采取联合制动,重力滑行,依次通过。
尖兵连冲到那悦山垭口时,一块突出的巨石挡住道路,等待工兵爆破来不及,想开炮又是死角。情急之下,林梦珠指挥101号坦克将巨石撞碎,全营冲出垭口,强行通过了靠松山。
靠松山地形更加复杂,盘山路上有几十处急转弯。当坦克2营和师、团前开到这里时,遇到越军猛烈阻击。前面的坦克被反坦克火箭筒击中而趴窝,后面的坦克被堵在路上进退两难,顿时成了越军的靶子,那些搭乘坦克的步兵伤亡惨重。
装甲指挥车上都竖有两根天线,有经验的越军一看就知道里面坐的是指挥员,因此集中火力疯狂攻击,指挥车被击中起火,乘员不得不离车。126师副政委林凤云弃车徒步指挥作战,不幸胸部中弹牺牲。
等坦克1营冲进东溪县城时,比许世友规定的时间提前了15分钟。战斗的胜利是以沉重的代价而换来的,全营坦克被击毁十几辆,人员伤亡十余人,其中牺牲6人。在电影的最后,由郑晓宁饰演的营长肖军站在被击毁的坦克上注目远望,残阳如血,气氛十分悲壮。
本次穿插作战没有随军记者跟随,因此那些开山辟路的惊险画面没有留下来。部队凯旋回撤时,有位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记者找到李治善,想请他驾驶坦克再过一次石板坡,拍下影像资料。李治善是个实在人,表示打仗的时候冒险驾车是凭着一腔激情热血,再说也是给军令逼出来的。现在为了拍几个镜头再来一次,确实没有这个自信了。一旦车毁人亡,实在划不来啊!
战后坦克1连的英雄们与战车留影,左边第一辆即尖刀车101号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