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如懿传》,《延禧攻略》看了一点看不下去,或许是吴谨言的“睚疵必报”让我感觉这么能作的人放在皇宫里,能活过一集都是老天保佑,绝对是主角光环的原因。

刷多了网上对如懿的谩骂,如下的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1)

如下的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2)

作为一个看过而且正在追《如懿传》的新媒体小编,我觉得有必要出来说说自己的感受,正名不敢当,只是单纯想要说说自己的观后感,毕竟目前豆瓣评分是这样的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3)

从《甄嬛传》到《如懿传》,就像是从青春期跨入中年期的我们,罗曼蒂克什么的正在逐渐消亡,天真已经无法引起我们的共鸣,我们能感同身受的反而是人际关系真复杂,算计真累,选择真难......

这些,我从《如懿传》中统统看到了,还总是被戳中软肋......

不爽

跟《延禧攻略》比起来,大家最在意的是脸颊僵硬的周迅,缓慢的剧情,当人物就位后,冲突爆发时,攻略和如懿对比: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4)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5)

vs如懿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6)

当《攻略》中的人物斗得你死我活,血洗后宫时,《如懿》带领小姐妹们看书、拜佛、赏雪看花。看剧的人恨不能穿越到屏幕中手把手教如懿宫斗,深恨如懿的不争。

但其实,对于三次元的我们,不争不撕才是常态。

因为,说翻脸就翻脸哪有那么简单。

在职场

领导的突然决定你很讨厌,想辞职;问问自己积蓄多少?

公司频繁开会你很讨厌,想辞职;问问自己孩子下个月的辅导班钱够了吗?

公司总是加班你很讨厌,想辞职,问问自己下个月的房贷够了吗?

......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很多,就像是,端碗热汤给太后的如懿,烫到不停换手指,还要笑脸迎人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7)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8)

如果说,《攻略》中小姐姐的睚疵必报让你感觉爽,那么《如懿传》就彻底把我们打回原形——现实生活是由数不清的“忍”字组成,哪有那么多爽,想要同归于尽吗?

不年轻

大家都在攻讦周迅毫无少女感,嘲讽她年轻不再。但是小编觉得看剧就看剧,宽容点不行吗?看看这个被少年乾隆表白的如懿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9)

眼里有光,眉梢带笑,藏不住的幸福感,这不就是少女被心上人表白时娇羞中带着的满足吗?

但是这种幸福转瞬即逝,太后说给最盼“两心相许”的如懿“你还年轻,不懂世间完满的美好太难得。若能如懿,便很不错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10)

换句话说,这个后宫哪有什么岁月静好,还不都是惨淡经营,只要能活到老死就不错了。

当太后要赐死如懿及姑母时,如懿为保全姑母,决定自杀,于是来见姑母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11)

谁知姑母早已经服毒为如懿留下活路。

如懿听着姑母的教导,眉梢眼角再不见当初的幸福,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死在了这场宫廷阴谋中。生活毫不犹豫地向她展示了残忍的一面,要么征服生活,要么被生活征服,如懿选择了前者。

不斗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两个字,当你不能傲视苍穹时,就忍着;当你爬上去后,会有新的“忍耐”出现,你看,当皇后熬成太后,扶持自己儿子上位后

太后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12)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13)

乾隆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14)

这种焦虑普遍存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有人翻不了身,有人踩着钢丝战战兢兢,有人画地为牢死活逃不出去。

在这个封闭的、权力自上而下的系统内,哪怕你爬到了金字塔的顶端也依然找不到出口和救赎,因为这个环境是个死循环。

那么这些锦衣玉食,在普通人看来一辈子衣食无忧的贵人斗来斗去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15)

中国人想的长远,生前就喜欢安排死后乃至来生的事情。所以对于他们这些亲情缘寡淡,难得爱情的人来说,精神生活相当贫瘠。清宫戏,也就从一座浪漫的乌托邦变成了逃不出去的围城。

如懿传不争不抢、不宫斗的定位,跟时下主流的宫斗剧背道而驰,题材令人耳目一新,但稍微有点瑕疵的是其前期跳票了几次,让观众本身就“赌气”观看,当达不到期望的100分时,哪怕是已经到了80分都还会被人吐槽“烂”。

说到这里,来看几个镜头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16)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17)

这种,夕阳西下倚门廊,深宫红墙白头妃子的凄凉画面,莫过如是。周迅几个动作就勾得人心酸,想劝她逃走。

那些个匆匆来匆匆走然后写下骂文的人,哪有功夫管这个剧,哪一集的哪个镜头能让自己感同身受。

生活节奏太大,大家都已经习惯直接看到结果,而不去关心过程。而如懿传恰恰是将这个过程掰开了揉碎了给大家看,因此节奏较慢,在网络招致一片骂声。但一种新题材、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当大家不了解的时候,偶尔出现的黑子带个节奏就能引来一篇附和之声;但了解之后就会出现形式逆转。

一张图解析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从延禧攻略中的睚眦必报)(18)

还记得,哨兵首次推向市场的时候,因为定位略有偏差,导致推广困难,接受度低,经过重重考验和版本更迭后,移动哨兵不仅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还成为移动安防变革的里程碑和标杆。我相信,如懿传这样的好剧,也一定会最终征服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