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家乡一处地名的由来(家乡地名演绎出来的故事)(1)

我的家乡湖南汉寿军山铺镇杏花村(土名又作锭花市),地处雪峰山余脉太常山边缘,是一个钟灵毓秀的神奇之地。这个由一座座山丘、一垄垄梯田、一户户人家组成的小山村,一个个地名背后往往都藏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

小时候,农忙闲暇之余,父、母亲就会抽时间将这些民间传说故事,时断时续讲给我听。这些故事,人物生动而传奇,情节活灵活现,让我听之而入神,品之而入味。如今回溯起来,深感悠悠家乡的故事,就是一部厚厚的历史画卷,充满着无穷的人文内涵,让人有无限遐想。

狮子山遭被“挖眼”的故事

杏花村地处一个丘陵地带,一个接一个的山坡、一丘连一丘的梯田、一口接一口的水塘、一条隔一条的小径,它们相映相衬。这山、这水、这坡、这径都有自己的名字,有以形成名的,如虎形山、乌龟山、撮箕山、狮子山;有以姓定名的,如刘家湾、黄家湾、杨家坪、李家坳;有以意会名,如烂木坳、大横冲等等。

杏花村的山不高,海拔一般只有几十米,但山水相间,山田相连,坡随山势,舍依山畔,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增添了山势的雄伟,涵养了杏花村魅力。在其众山之中,以狮子山和铜鼓山的名气最响,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也最深。

先说狮子山,顾名思义山形如狮,由此得名。相传狮子山是太上老君的坐骑,他来人间游玩时,将其系在杨家坪上,忘记了带回去。既然是老君的坐骑,自然富有灵性,凡人在此建庙祈福,求子驱邪,是为常态。过去,狮子山一度被称为“显灵山”,香火旺盛之际,桃江、益阳、龙阳等地的老百姓成群结队相约而来,他们扶老携幼,或跪或拜,虔诚至极,狮子山香庙供桌上的供果也常年不断,庙内烟雾淼淼,彩旗飘飘……

狮子山气势宏伟,狮头侧昂,俯冲李家坳,狮身隆起,包裹杨家坪,狮尾有力,横扫大横冲。往东望去雄狮仰天,似有吞天包月之势,向西睥睨,狮尾摆尾,大有警告附近群山不得靠近之势。

狮头杨家坪位置原有两颗间隔开来数米,需要数人才能合抱的大株木树,有人说那是狮子山的两只眼睛,大株木上结出的果子,脆甜而清香,吃下后眼明神清,相传以前当地人一般都是明眸皓齿、肌髪光细,大概就是与吃了这一“神果”有关吧。从狮头杨家坪处起,一条宛如丝带的溪流绕山而过,向大横冲方向淙淙流去,人们说那溪就是太上老君拴住这条狮子的鼻子的“仙绳”,靠它来牢牢地系住狮子山,防止它溜回到太上老君身边去……

狮子山下的杨家坪是杨氏宗族聚集之地,对面的铜鼓山(下文另述)则是刘氏家族的风水宝地。刘杨二家世代友好,歃血为盟,互通婚约。相传重大节日,刘杨两家都会在杨家坪和铜鼓山两地大肆庆祝。兴盛之际,请来戏班子唱戏,两山之间跑马互动,彼时杨家坪炮声一响,铜鼓山这面锣鼓同响,狮子山那边尾巴摇。时有传说:铜鼓山铜鼓响,狮子山闻声动。回到历史场景中:伐木之丁丁、白马之骏驰、喊声之震天,小径上骏马尘土飞扬,轰隆轰隆的鼓声一阵比一阵紧迫,谁人不会感叹山之灵动?

谈山不离水,从杨家坪顺流而下的狮子山清泉,世世代代养育着山下面的人们,所谓一湾山水一坳人,展现其独特的魅力。作为太上老君留下的“仙绳”,狮子溪潺潺而下的溪水清甜可口,口含则唇红而齿白,润脸则白皙而透亮,濯足则神清而气爽,叮叮咚咚,经年不息……让附近人们羡慕的是:铜鼓山的山美,所生之女美如云,有女不愁嫁;狮子山的水灵,所生之子多俊秀,有子科考能扬名。

狮子山的灵气让杨家人引以为傲。当地有个传说,或者说是古训:狮子山有一线地,若能寻中,不出帝王就出宰相。

围绕这个传说,杨氏家族建祠堂、立族谱,送宗族子弟到长沙、益阳等地勤学苦读,求取功名,同时也到处打听有名风水先生,以寻求那线“仙地”。寻找仙地的难度据说特别大,即使有阴阳先生已经目测到了“仙地”,他也不会轻易点出。因为点出了“仙地”,就是泄露了“天机”,其本人要遭很多罪。寻找宝地的难度即便是如此之高,但杨家人为了找到那线“仙地”,宗族子弟仍不舍昼夜,东及桃江、西往常德,到处打听看地的高人。

苦心人天不负,东觅西寻,终于在本县毓德铺境内找到了这样一位神人。据说这位风水先生是轻易不为他人看地的,他的信条是:贵人葬贵地,贵地等贵人。也不知道当时的杨家人用了什么感天动地的手法,终于请动了这位风水先生,让他答应来狮子山为杨家人看地。杨家人用极高的礼仪将这位风水先生请到杨家坪。

先生来后,即安驻在了杨家坪,据说他当场就被狮子山的恢宏气势所震倒,下马后即给狮子山磕了十个响头。先生走马观花一天后直言道:“贵地明堂敞亮,前有流水,后靠雄山,是大富大贵之地,无论是从狮头看狮身,还是从狮身看狮尾,确是一线好地!从明天开始,我将用49天的时间为贵府寻觅到你们所需要的宝地。”闻听此言,杨氏宗族子弟欣喜若狂,奔走相告,族中长者则连连表示:若能找到宝地,一定重金回报。

杨家人从此把风水先生俸为座上宾,天天好酒好菜来款待,且做到了一天一只鸡,族中德高望重的老人轮流陪伴,陪其观山玩水。族人还特别了解到,此先生最大嗜好就是爱吃鸡胃(土话称为鸡菌子),但不知何故,他们天天杀鸡,上的菜中唯独少了先生所嗜好的这道菜。

老人们说,第一天先生就略有不悦,随后脸上就由晴转阴,最后更是闷闷不乐了,与刚到杨家坪的意气风发形成鲜明的反差。族人没有往深处想,还以为先生是水土不服,或是思念家乡,派去伺候的人更为殷勤。岂不知,此先生一日不见“鸡菌子”脸就变色,二日不见鸡菌子言渐少。为了此事,他已经开始由爱生恨,甚至是打算报复了……

终于挨到了第49天,他金口开言道:若要仙地显灵,必须株木倒林。他打卦曰:砍掉杨家坪前那两根大株木树,狮子山的的仙地即可找到。

乡人不知,这风水先生确实是厉害,但小肚鸡肠,其所设定是暗害杨氏族人的歪招,目的就是要把这块风水宝地破坏掉,同时也不让自己因泄露天机而遭罪,真是一箭而双雕,阴毒的很。

开始杨氏族人还很迟疑,迟迟不肯行动,毕竟这两个大树已经在此地繁衍生息多年,所结之果,远近赞誉。看到杨氏族人不愿行动,他就将这两颗树是如何挡住狮子山风水,若不除掉,可能遭来横祸之类。在他的鼓动下,杨氏族人磨了斧子,找了木匠,祭了雄鸡,轰轰烈烈的砍树行动开始……

阴阳先生看得准,这两株树就是狮子山的两只眼。据说砍伐这两株木树时,前前后后耗时共九天时间。两根株树一倒下,顷刻间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当地后人言:风水先生害死人,狮山眼睛无地寻!

仙地自然是没有找到,后果却异常严重,据说自此后狮子山的溪水变成了血红色,一连流了三年的时间,最后才慢慢而变淡。有人说,那个时候,每到半夜三更,都可以听到类似狮子痛苦的吼叫声,连续多年而不绝。

选地结束后,东家厚礼款待先生,打发了丰厚的金银财宝,让族人送其返归。风水先生回家之后,打开包袱一看,49只“鸡菌子”,完完整整,一个也不少。据说,当他看到“鸡菌子”的时候,顿时面红耳赤,羞愧不已,知道自己已经做错了天大的事情,不久之后就自缢身亡。

狮子山的株木树被砍倒后,杨家坪的风水就一天不如一天。最为诡异的是,据说从此以后的杨氏宗族子弟每家每户所诞下的后人,都会有一个人或一只眼睛瞎,或双眼瞎……

每一次回到家乡,遥望远处的狮子山,结合父亲讲述的这个故事,我在窃思:所谓求仁不得仁,求福未得报!狮子山的故事不就是这样吗?

铜鼓山丢“铜锤”的故事

狮子山对面,就是乡里人谈及颇多的铜鼓山。大自然鬼斧神工让人无限感叹:一座圆形低矮山丘在撮箕山下成圆形而散开,活像一面铜鼓,铜鼓山坡两旁由撮箕山延展的两条边角,形成一对活灵活现的鼓锤。据说每到春暖花开季,对面狮子山一吼,这边铜鼓山的铜鼓就跟着咚咚咚敲,鼓声会在群山之中来回荡漾。

话说铜鼓山山下有刘氏大家族,大财主刘某有万贯家财,娶妻三房,一心想生一个儿子来接后,可天不随人愿,三房夫人肚子都不争气,硬是连续生了7个女儿。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前面六个女儿长大成人后相继顺利出嫁到外地。刘财主的最小女儿七妹,生的楚楚动人,有回首一笑百媚生的传闻,两位老人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溺爱至极。随着自己年龄渐渐老去,刘财主有了招上门女婿的念头,可找来找去,村里村外居然无人能够入其法眼。

某年七月,铜鼓山乌云密布,突降大雨,一连下了七天七夜。雨后天晴,有一眉清目秀的青年男子上门乞讨求施舍,管家见其可怜,加上刘家正缺劳动力,于是禀报老爷,刘财主欣然答应收留这个灵性十足的小伙子。

随后发生的故事自然是,勤劳肯干的小伙子被刘财主相中,让其入赘做了上门女婿。结婚头三年,夫唱妇随,家庭幸福和睦,铜鼓山风调雨顺,刘家收成满满。更让刘财主得意的是,上门女婿不仅勤劳肯干,把小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甚有远见。为了保障铜鼓山良田无水旱之忧,他组织乡里乡亲肩挑手提,在铜鼓山铜锤处伴湾筑塘。半年后,工程完成,此处便有了一口呈月牙形状的山塘(后又称铜湾坳或铜湾潭)。

据说,山塘筑成后,这个上门女婿就爱在那个塘里洗澡,而且是一天有数次之多,尤以早晚为甚。起初,刘家七妹不以为然,没有将这件事情放在心上。但随着夫君洗澡次数增多,刘家小姐疑心不禁大起,决定要亲自去探个所然来。

一天傍晚,上门女婿又悄悄出门了,七妹尾随其后,看到夫君来到了铜湾潭边,脱掉衣物放在塘堤上,随后一骨碌就钻进潭水里了,随即不见了人影。七妹躲在堤坝上的柳树后,正在想自己夫君怎么啦?突然只见:潭水翻滚,一条金色的鲤鱼在潭里游来荡去,片片鱼鳞在潭水中熠熠闪光……此情此景,让七妹惊得目瞪口呆,忍不住啊一声的叫了出来。

据说因七妹失声大叫,让塘中鲤鱼精暴怒无比,瞬时潭水滚滚而来,塘堤即刻被冲垮,潭水顺铜鼓山而下……

第二天,人们所见之场景为:山塘大堤早已垮塌,铜湾潭已不复存在,铜鼓山旁的两“铜锤”被拦腰冲断……上门女婿与刘家七妹则早身影全无。到底是鲤鱼精吃了七妹,还是七妹识破了鲤鱼精真身,鲤鱼精携七妹逃到别的山窝水塘去了?村民们莫衷一是。

没多久,刘财主的幺女七妹给父母报得梦来,说上门女婿本是鲤鱼精转世,相中了铜鼓山的好山好水,本来想在这里修炼成仙,但被七妹过早识破真身,恼怒之余,吃掉了七妹,自己则逃之夭夭……

遭此一劫,铜鼓山的往日盛景一去不复返:铜鼓不响,铜湾不存。人们说是鲤鱼精把铜鼓山的风水带走了,鲤鱼精报复,害的铜鼓山铜锤丢、铜鼓哑。

蜈蚣寨上黑蛇斩蜈蚣的故事

蜈蚣寨与杏花村的撮箕山遥遥相对,它形似一条蜈蚣,也有人说它神似一条黑蛇。此山从太常山逶迤而来,山势陡峭,林密径幽,据山中间位置,有一羊肠小道,借助它可攀爬至山顶。父亲告知我,此山因蜈蚣精现身,阴气特重,后来“黑嗲嗲”斩杀了蜈蚣精,阳气才得以兴起。

一直以来,山上建有道观,且移址不断,最后一座道观则是在破四旧的那个年代已经被扫荡干净了。如今,不知何时,由乡人集资,在山脊靠近传说的斩杀蜈蚣精的青石处旁边,修建了一座有点规模的庙宇,有道士常驻于此,上山来祈福求神的人据说还不少。

相传,在一次风雨交加之夜后,此山里莫名其妙有了一条专门吃人的大蜈蚣,它通体肥硕、黑中带红、身长丈余,过往山客,有被咬伤而死,或有被惊吓而神志不清,或被生吞活剥尸身全无。

见者说它是一已修炼成半人形的怪物,有人说它还没有修炼成型,需要吸食49条人命才可以得道。一时间,各种谣言传遍方圆数十里,大家谈蜈蚣寨的蜈蚣而色变。

蜈蚣寨是通往临近老竺山、青峰村等地的必经之路,在那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口口相传之言,以讹传讹,蜈蚣寨里的蜈蚣精吃人、伤人消息,让过往客人战战兢兢、汗不敢出。

为保一方平安,在山脊的正中位置,也就是蜈蚣精时常出没的位置,人们合力建了一座道观,派人上山敲钟焚香,摆设祭品,同时四处商请道法厉害之人前来斩妖除魔……

某年某月某日夜晚,重金请来的道士披袍挥剑,焚香点烛,口中正在念念有词间,突然一阵狂风大作,道观大梁上突现一条一条红黑相间的大蜈蚣,绕梁而下,轻而易举就把请来的道士卷走,瞬间消失在密林中。一时间,蜈蚣寨蜈蚣精生吞法术高超道士的吓人消息不胫而走,四周百姓为此人心惶惶。

如何除掉这个可怕的蜈蚣精?大家为此而煞费苦心:有的前往湘北石门再请道士,有的在道观里摆祭公鸡,有的沿山路蜈蚣精可能出没之地洒鸡血、插香烛……据说,这些方法除了浪费钱财外,对扫除蜈蚣精一无所助。

就在村民们绝望之际,山下一位老妇人突然做了一梦,梦中的仙人身着黑袍、目光如炬,像人又像怪,托言曰:我是黑王公公,要除此蜈蚣精,需在蜈蚣寨脊背裸露的那长长黑石上摆放长刀一把,并将其磨光擦亮,刀柄上系一红绳,雄鸡鲤鱼祭上,我来替你们来斩除此妖……

妇人梦醒之后,赶紧将梦中情形转告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者。长者立即派人上山查看,果然在荆棘丛生的山脊之处,找到了一条长长的黑青石,那石头黑得发亮,远看恰似一条长长的黑蛇。长者大惊,知妇人所得之梦为真。赶紧派人按梦中黑王公公所言行事,找当地有名的铁匠打了一把长刀,焚香跪拜之后,加上祭祀之物,一同送至蜈蚣寨那块大黑石上。

当天晚上,据说山脊上雷声阵阵,大雨倾盆,黑暗中一条长长黑色怪物与一只红黑相间的大蜈蚣缠斗在一起,在山脊上中滚来滚去,撕咬之声,数里可闻。第二日,风停雨歇之后,人们在山脊处找到了一只早已死去的大蜈蚣,其头已经被放在青石上的长刀削掉,尸身从中间而被切开,鲜血洒满了青石,沿山脊而流下……

村里的人知道,这一定是黑王公公相助,才得以有机会斩杀掉这条厉害无比的蜈蚣精。后人为了感念黑王公公之恩,在斩杀蜈蚣精的青石处建庙祭祀,常年敬献香火。

有人说,黑王公公实则是关公帝降临人世,因为关公曾经被封汉寿后,是汉寿一带人们最敬仰的神,有难的地方就有关公在。蜈蚣寨是关公所管辖之范围,帮助蜈蚣寨的乡亲们灭妖除害,也是关爷爷义不容辞的责任,帮助蜈蚣寨的乡亲们灭了这一祸害。后人又将蜈蚣寨称之为黑嗲嗲山,以示感念。

黑嗲嗲山上的关公庙一度香火旺盛,祈福求子,灵的不得了。附近村民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上山求上一卦,商请黑王公公来帮忙,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上世纪六十年代,为打击封建迷信,有了拆掉了蜈蚣寨道观与黑青石庙宇的行动,但据说在组织炸药对那长条青石一顿狂轰滥炸后,青石倒是无损,反而是组织者莫名其妙被贱飞的石头所砸伤,试验多次均是如此,后方才作罢,青石得以完整保存。

刘家湾七七丘藏宝的故事

蜈蚣寨往狮子山方向回头走,绕山公路蜿蜒前行至两口相连的山塘处,可见一垄接一垄的梯田顺势而下,至到地势平整的一个转弯处方止,可见有不少人家聚集于此,这就是杏花村赫赫有名的刘家湾。

刘家湾过去是刘氏宗祠所在处,此地因七七丘埋藏大量金银财宝的脍炙人口故事而蜚声当地。其故事栩栩如生,让人信服 ,以至于解放后还有不少人慕名前来淘金挖宝,那一丘丘田中所遗留下来的“天井”,就是寻宝者寻梦的历史见证。

相传,刘家湾里有个大财主,为人吝啬,视财如命,法力高超。据说,他只要用上那宝物铜柺朝水上一点,千里水波即开,空中一指,即刻风云突变。人们说,这个老财主就是财鱼精转世,他手中那个宝贝是东海龙王赐予的寿礼。凭借那个神奇的铜拐,刘家湾顺顺而下的千亩良田,点一点,播种瞬时可完成,转一转,千担稻谷即进仓。

老财主生前育有三子,三兄弟非勤劳肯干之辈,一心想不劳而获,获取老爸的丰厚家财。老财主既然是成仙得道的财鱼精, 自然不会轻易将一生劳作所得白白交出。

据说,他思量再三,把家里的所有金银财宝打包归整,用一个个金丝楠木箱子装好,用他那神奇的铜拐,对着刘家湾的一丘丘良田,念念有词,对其一点,所有金银财宝随即滑入田中,不知所迹。

老财主死后,把藏宝之地汇成了一句口诀:上七丘、下七丘,金银财宝藏在七七丘。这句藏宝口诀成了许多家乡人发家致富的梦想,但无人能够找到突破口。因为一垄接一垄的梯田,顺山势如流水泼至刘家湾,哪里还分得清那是上七丘、下七丘,再者丘丘田中水茫茫,七七丘这个看似确定,但又如同大海捞针的概念,怎么可能让你有机会寻觅得到的财鱼精埋在地底下的宝藏呢?

故事真假不得而知,但父亲讲述,在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家乡大兴水利,刘家湾东面依山傍水修建起一个大型的水库——喉咙管水库,水库的附属工程刘家沟渠也随之而来,在刘家湾正对面的深沟处,当时施工的农民挖出来了好多个烂木头箱子,但里面没有所谓金银财宝。

当地人言:金能克木,木坚金缺,藏宝一事确有可能,但金银遇水而化,箱子朽烂,金银自然早就走失到他方去了。

“牛困荡”带来“茶马古道”的故事

狮子山西北处,是汉寿和桃江两县的分界点。有人说,此地原本属于桃江县,但汉寿人厉害,有一壮士用一己之力把两县之界碑从狮子山背到大横冲,桃江人无人能够撼动这一界碑,大横村由此花落汉寿。

大横冲与水满村交界。老人说,盘古开天地时,水满村大水漫漫,幸有狮子山摆尾,堵住大水,形成了现在的大横冲。大横冲在狮子山的西北角,是群山环绕而成的一块月牙型的平地,其西北向有一条狭长的伴山小径,这就是村里人常说的过烂木坳,穿油草冲,直达过去水路集市毓德铺的“茶马古道”。

这一茶马古道是过去杏花村里人用推车和马车运送茶叶、木材、粮食到毓德铺的必经之路。据说在这条古道上,曾经有一班经商之人,在一条不足一米宽的青石路上,由身强力壮者推着一个一米余宽的独轮车,车上前方绑着一面写有醒目“大横村商队”的彩旗,后方跟随的大队伍,或用竹竿高高举起马灯,或高擎熊熊燃烧的火把,在骡马系在脖子上晃动的铃铛声和踢踢踏踏迈进声中驱步前行,山高路窄,林密径幽,之所以有这么大阵势,除了路险强人多外,据说是怕烂木坳里蛇精。

茶马古道,人们说是由一位从益阳地区安化县过来的乞讨者王氏所开创。大约是明末清初,一老一小的王氏祖孙二人,乞讨经过大横村。作为阴阳先生的王氏爷爷来到这里之后,立即相中了一个“牛困荡”的地方。那个“牛困荡”是大横村大户人家的牛群栖息之地,传说王氏祖孙一日傍晚路过“牛困荡”,发现其金光闪闪,知道其是一块宝地。如何获得这块宝地?王氏爷爷煞费了苦心,故意去挑逗寻衅,最后被大户人家的管家所打伤,一病而不起。

就在王氏爷爷弥留之际,他要求自己的孙子去向大户人家讨说话:什么都不要,只要将自己埋在“牛困荡”。

这块地本来就是大户人家黄牛歇息地,在他眼里一钱不值。人命关天的时候,对方提出这样简单要求,大户人家自然求之不得,立即应允他的条件,同时还赠送了一副上等棺材,作为王氏爷爷下葬安身所用。

让人想不到的是,在其爷爷下葬之后,这乞讨的孙儿,运势峰回路转,不仅在当地安下了家,还被当地大户人家招为上门女婿。偶一日,其爷爷托梦而来,告诉他西北向上有一条发财之路,可以组建一支商队,因为他所葬之地“牛困荡”就是一个聚宝盆,是发家发人的好地方。其孙依计行事,组建了历史上一支风靡龙阳县西北区域的商队,顺水顺风而成为了当地颇有名气的大地主。

多年以来“牛困荡”一直牛气冲天,每到清明时节,即有从安化过来寻祖问宗的人,也有来此地祭拜的人。这成为一段颇具喜剧色彩的佳话。

作者:袁国华

单位海南省农信联社

审核:陈智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