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有哪些生僻字(收藏这些生僻字你都会读吗)(1)

胙【zuò】肉: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毂【gǔ】: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借指车轮或车;

枭【xiāo】:古代刑罚,把头割下来悬挂在木上 :~首。~示(枭首示众);

昰【shì】:意思是指"夏"的古字,有"直"的意思,一般用为人名,同"是",如南宋第八位皇帝叫赵昰。

昺【bǐng】:古同“炳”。阳光普照大地的意思 (多用于人名),如南宋最后一位皇帝宋怀宗赵昺。

沔【miǎn】:1.水流充满河道。 2.〔沔水〕水名,在中国陕西省,是汉水的上流。 3.古同“湎”,沉迷。

鞑靼【dá dá】:1.古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2.前苏联民族之一;

夔牛【kuí niú】:上古的一种神兽,又名雷兽,是一足奇兽,夔状如牛,一足,头上没有角,苍灰色,出入水必有风雨,能发出雷鸣之声,并伴以日月般的光芒。

耒耜【ěi sì】:古代的一种农具,也做农具的总称;

耒耨【lěi nòu】:犁与锄。亦泛指农具。

樗【chū】:1. 〔~树〕即“臭椿”。

2. 〔~蚕〕一种蚕,幼虫绿色,有白色黏粉,成虫灰白色,幼虫吃樗叶、蓖麻叶等。亦 称“椿蚕”。

3. 〔~蒲〕古代一种赌博游戏,像后代的掷骰子,后亦作为赌博的通称。

4. 〔~栎〕喻无用之材,亦作自谦之辞。亦称“樗材”。

觏【gòu】:1.遇见:罕~(不常见)。

妫【guī】:1. 〔妫河〕水名,源出中国北京市延庆县,流入桑干河。2. 姓。

崤【xiáo】:〔崤山〕山名,在中国河南省。

嶷【yí】:九嶷山,山名,在湖南省。相传是舜安葬的地方;又指九嶷山之神。

蘋蘩【píng fán】:苹和蘩。两种可供食用的水草,古代常用于祭祀。左传.隐公三年》:“蘋蘩蕰藻 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后因以“蘋蘩”泛指祭品。

蕰藻【wēn zǎo】:1.聚集之藻草。《左传.隐公三年》:"苟有明信,涧﹑溪﹑沼﹑沚之毛,苹﹑蘩﹑ 蕰藻之菜……可荐于鬼神,可羞于王公。"藻草之聚积者。杜预注:"蕰藻,聚藻 也。"杨伯峻注:"蕰藻,藻草之聚积者。苹﹑蘩﹑蕰藻为三种植物。"一说,蕰与藻 皆为水草名。见洪亮吉《左传诂》。

刈【yì】:割(草或谷类) :~除。

汜【sì】:1. 水决后又流入。2. 〔汜水〕水名,在中国河南省。3. 不流通的小沟渠。

傕【jué】:基本字义:人名,汉末三国时有军阀李傕。

【què】姓。同"阙",皇宫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观,宫阙。

冯翊【féng yì】:1.浑沌。2.郡名。

斶【chù】:用于人名,颜斶,战国时齐国人;

郴【chēn】:郴州,地名,在中国湖南省

兖【yǎn】州:兖州,古九州之一,今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逄【páng】:逄(Páng)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姜姓,上古炎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炎帝子有人名叫陵,商初受封于逄(今所在 地不详),建立了逄国。也称为逄伯陵。到了西周武王的时候,逄国灭亡,改其地为 齐,改封给姜太公,逄国的后人以原来的国名作为姓氏,成为逄氏。
2、起源于夏朝,是有名的弓箭手逄蒙的后代。唐代的学者颜师古说,逄姓的起源和逢姓 相同,都是逄蒙的后代。夏朝的时候,有一个出名的弓箭手叫逄蒙,曾经拜后羿为师。 他的后代也随着他姓逄,称为逄氏。
3、起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的齐国君主有车左官名逄丑父,他的后代也称逄氏。成为逄 氏的又一支。
逄姓始祖:逄伯陵。逄姓出自姜姓,起源于6000年前,炎帝之子逄伯陵,以国名为氏。 据《万姓统谱》记载,炎帝有子名叫陵,商朝初年受封于逄(今山东省临朐县石门山),建 立了逄国,为伯爵,世称逄伯陵。后来周武王灭掉了逄国,该国的后世子孙便以原国名作 为姓氏,这样就有了逄姓,故逄氏后人奉逄伯陵为逄姓的始祖。

春蒐【chūn sōu】:帝王春季的射猎。《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 杜预 注:“蒐,索,择取不孕者。”

夏苗【xià miáo】:1.谓夏季田猎。《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 杜预 注:“苗,为苗除害也。”

秋狝【qiū xiǎn】:国君秋季狩猎之称。《左传·隐公五年》:“春蒐、夏苗、秋獮、冬狩,皆於农隙以讲事也。”

冬狩【dōng shòu】:古代天子或王侯在冬季围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