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暑闲咏诗词(王绩诗秋夜喜遇王处士赏析)(1)

一 原文

秋夜喜遇王处士①

北场②芸藿③罢,东皋④刈⑤黍⑥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⑦飞。

二 注释

①处士:对有德才而不愿做官隐居民间的人的敬称。

②北场:房舍北边的场圃。

③芸藿(huò):锄豆。芸,通“耘”,指耕耘。藿,指豆叶。

④东皋(gāo):房舍东边的田地。皋,水边高地。

⑤刈(yì):割。

⑥黍(shǔ):即黍子。单子叶禾本科植物,生长在北方,耐干旱。籽实淡黄色,常用来做黄糕和酿酒。

⑦萤:萤火虫。

三 译文

在屋北的菜园锄豆完毕,又从东边田野收割黄米归来。在今晚月圆的秋夜,恰与老友王处士相遇,更有穿梭飞舞的萤火虫从旁助兴。

四 背景

《秋夜喜遇王处士》是隋末唐初诗人王绩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贞观初年,王绩弃官回乡。他心念仕途,却又难以显赫发达,便归隐田园,以琴酒诗歌自娱。此诗当为作者归隐期间所作,

五 鉴赏

作者王绩由隋入唐,诗风朴实自然,一洗齐梁华靡浮艳的旧习,在唐初诗上独树一帜。这首描写田园生活情趣小诗,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的诗情,颇能代表他的艺术风格。

前两句写农事活动归来。北场、东皋不过泛说屋北场圃家东田野并非实指地名。“东皋”暗用陶渊明《归去来辞》“登东皋以舒啸”诗句,点明归隐躬耕身分。芸(通“耘”)藿就是锄豆,它和“刈黍”一样都是秋天农事活动。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这种随意平淡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习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王绩归隐生活条件优裕,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只是他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这种生活所造成心境和谐平衡,是下两句所描绘“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与条件。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带着日间田野劳动后轻微疲乏和快意安恬,怀着对归隐田园生活欣然自适,两位乡居老朋友在宁静美好的秋夜不期而遇了。这一个满月之夜,整个村庄和田野笼罩在一片明月辉映之中,显得格外静谧、安闲、和谐。穿梭飞舞着星星点点秋萤,织成一幅幅变幻不定的图案。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意致和欣然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宁静安恬。这里对两人相遇场面没有作任何正面描写,也没有一笔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情色彩浓郁的词语的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的微醺快意,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两位朋友别有会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读者面前了。

以情驭景,以景托情,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纵横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着点染,但每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内心无比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境界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

王绩不少诗篇尽管流露出对封建礼教羁束不满,却又往往表现出遗世独立、消极隐遁的思想。他的名篇《野望》同样不免有这种消极倾向。他的诗歌有真率自然、不假雕饰之长,但有时却过于率直质朴而乏余蕴。

这首诗虽也写田园隐居生活,却表现了乡居秋夜的特有美景,以及对这种美景的心领神会。色调明朗,富于生活气息。则既保持朴素自然的优点,又融情入景,不经意地点染出喜悦恬淡的心情,颇有清新自然靓丽之美。

从田园诗发展上看,陶诗重写意,王维田园诗着意创造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王绩这首诗,不妨看作王维田园诗先声。从诗中还可以看到陶诗的影响,但它从整体上说已经属于未来诗歌发展时代作品了。

六 参考资料:

1、《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1页

秋暑闲咏诗词(王绩诗秋夜喜遇王处士赏析)(2)

七 作者简介

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 ,撰 《酒经》 、《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