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功夫秘籍咋都在深更半夜才传授呢?

西游记解说猴王拜师学艺(西游记之猴王出世)(1)

祖师全面阐述了术流动静四果旁门。可孙悟空目标很明确,对这些都没兴趣。

祖师发火了,走下讲台,手持戒尺,说道,“你这猢狲,这也不学,那也不学,让你尝尝戒尺的厉害!”说着往悟空头上连打三下,然后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一班大众,飘然而去。

众人迁怒於他,孙悟空也不介意。因为他心中已然知道,祖师要他,三更时分,从后门走进来,教他本领。

须菩提祖师嘴里讲的是佛法,手里拿的是道家的拂尘,却用儒家的戒尺打人。这是说儒释道三家贯通一气,不分彼此。启发我们万法融通,破除门户执见。

不打别处,专打头部,是叫人猛然醒悟、及早回头,趁早追求真理。

西游记解说猴王拜师学艺(西游记之猴王出世)(2)

打了三下,是三更半夜。

三更是子时,也就是半夜11点到凌晨1点,这个时间是最黑暗的时候,却也是太阳光明从另外一个半球开始冉冉升起的时候。道家讲求在这个时间打坐,长期坚持对身体有益。

倒背着手走入里面,是倒转斗柄,也就是逆运气血,这是道家修炼的秘法。对于健康养生,偶尔的逆向行为很见效。吃撑了形成胃胀积食就反其道而行之——空腹几天,就好了。还有,倒着走一段路,倒立,都对舒展经络有帮助。合理巧妙的逆运气血有助于身体健康。做事方面,逆向思维也往往能让你绝处逢生、柳暗花明。

倒背着手,还一层意思,从后面进,不要走前门。

有一次课堂上我问道“为什么倒背着手走了?”一个学员说,“哦,我明白了!做事要成功,就要走后门!”这个可不是我说的。

后门藏在庭院深处,代指秘法秘传。

这个“密”,也不是保守秘密的意思,而是说,“大道无形”,显露不出来,所以是“密”。

这个“密”无法用语言描述,讲究的是“心心相印”。

所以说,“任君聪明过颜闵,不遇明师莫强猜。”就算你比孔门七十二贤中的颜回和闵子骞还聪明,没有遇到明师指点,胡乱猜测都没用。

将中门关上,是说谨守中道、不要丧失中道原则。好比,关好大门,深更半夜,不要让贼人进入。

撇下大众而去,是说放下一切凡尘杂物,熄灭所有邪念妄想,心中回归宁静淡泊。

西游记解说猴王拜师学艺(西游记之猴王出世)(3)

以上这段故事是《西游记》里的一个经典桥段。Ta是在借用《六祖坛经》里的故事基础上做了发挥演绎的。

五祖弘忍大师想要传法给慧能,于是走到碓房,看见慧能正在舂米,于是,就问他,“米饭熟了没?”实际是在问他,“修养的功夫到家了吗?”

慧能说,“熟了好久了,只差把米粒筛出了。”过去做米饭跟现在电饭煲不同。是加大量的水吧米煮熟,然后用筛子把米汤和米粒分离开,用文火煲一会儿就成米饭了。慧能的回答,实际是说,“功夫已经到家了,还需要明师点拨验证。”

弘忍大师就用手中的法杖在舂米的石磨上敲了三下,转身离去。

慧能当下就醒悟了五祖的用意,于是当夜三更子时拜谒五祖,密受心法与衣钵。

《西游记》这里做了很大的改进和加工,加入了更多玄机。目的是启发我们后人融会贯通儒释道各家经典。

《西游记》中的很多故事都不是吴承恩原创,在他创作这部小说之前就已经流传很多关于玄奘西行、猴王平妖、猪八戒背媳妇等故事。区别在于,吴承恩将故事根据哲理智慧的需要,进行了一番修改,包含了更深的喻意在里面。

有次在课堂上有学员问,“为什么古人总是喜欢在三更半夜时间传法呢?白天不行吗?”

这个里面有玄机。

梅花易数创始人,宋代的邵康节有首诗,“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冬至好比一年的子时,子时是一天的开始,也就是说,晚上11点就是第二天的开始了,因为这个时间,自然虚空阳气开始生发,人体的阳气也顺应天地而开始生发,所以这时候一定要睡觉,养阳气,否则反而会精神很好,实际是在消耗我们体内的元阳。

三更时分,是天地之间阴阳二气刚要交感、气机萌动的时刻,此时静下心来,洗心涤虑、宁静安详,就能体会到很多奇妙的感觉。

《道德经》中所言,“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在有无之间体味人生不可言说妙境。

所以,所谓的“三更传法”,实际无法可传。《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三更传法,是自心体悟,体会人和天地的心心相印。是自心与真理的契合。

西游记解说猴王拜师学艺(西游记之猴王出世)(4)

儒家有个公案。

子曰,“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有一次,孔圣人给众弟子讲,“我所讲的一切真理学问,都是有个恒定的‘一’贯穿起来的。”曾子说,“嗯哪!”孔圣人就出去了。门弟子后来就问曾子,老师讲的什么意思呢?曾子说,夫子生平所讲的真理不外就是“忠”和“恕”两个方面罢了。

曾子的这个“唯”字,说明曾子已经感而遂通,体会到了孔圣人所讲的妙境,而这种妙境是无法用言语应答来表述的。所以一个“唯”字概括了所有。而门弟子还没有找到这个将道理贯穿起来的“一”,所以曾子回答他们的时候,只能用一个近似的概念来表述了。

后来,有人评述说,“曾子当年一声唯,误尽后世多少人。”其实,不是曾子耽误了后世儒者,而是后来的人自己体悟不到罢了。

生活之中,也有诸多类似三更传法的体验。

我们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停下奔跑的脚步,让灵魂跟上来,暂时熄灭心中的各种计划、规划、安排、目标、梦想...,

让心灵安静下来,往往更能发现哪些事情该做?哪些事情其实没有必要?棘手的问题应该如何处理?麻烦的现状如何解决?

静极思动,这个动,不是盲动,正是我们想要的、符合宇宙波动规律的韵律之动。

西游记解说猴王拜师学艺(西游记之猴王出世)(5)

孙悟空三更半夜从后门来找须菩提祖师,祖师给他开小灶,传了什么法?我们下期再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