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回,欣赏了岁月邮局,还体验了活字印刷。街区组织还专门辟出了一个展厅,用来展示西关曾经的人文历史。西关大屋,也见证了民主革命的风起云涌。曾经的骑楼老街---恩宁路。还有各式建筑特色,包括石板路、趟栊门、花窗还有灰塑等。与戏曲相关的,尤其是武行的介绍。工艺品的总结,包括木雕、绣品、广彩还有铜制品。西关,曾经的老城区,也面临着新时代的冲击。介绍如何大力保护和修缮老街区。新式建筑和老的民居混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各行各业,各年龄层次的群体都加入其中,安居乐业。

1.西关曾经的人文历史

接上回,欣赏了岁月邮局,还体验了活字印刷。街区组织还专门辟出了一个展厅,用来展示西关曾经的人文历史。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1)

西关大屋,也见证了民主革命的风起云涌。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2)

曾经的骑楼老街---恩宁路。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3)

还有各式建筑特色,包括石板路、趟栊门、花窗还有灰塑等。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4)

与戏曲相关的,尤其是武行的介绍。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5)

工艺品的总结,包括木雕、绣品、广彩还有铜制品。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6)

西关,曾经的老城区,也面临着新时代的冲击。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7)

介绍如何大力保护和修缮老街区。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8)

新式建筑和老的民居混合起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9)

各行各业,各年龄层次的群体都加入其中,安居乐业。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10)

著名的李小龙祖居就在巷子的尽头。典型的西关大屋,门前还有练武的器具。远远看去,门前还有两人切磋武艺的雕塑。墙壁上挂着的条幅,正是某次展览的标语。看起来从新年伊始,就已经着手布展了。看介绍,曾经是李小龙父亲的居所。原来门前的对练,是父子俩在切磋功夫。人物表情惟妙惟肖,很深情地对望着。如今,这温馨的一幕永远地留在了祖居门口。和常规博物馆一样,都是周一休息。要求不能拍照,那就认真地遵守。后面的照片,全是在门外拍摄的。

2.巷子深处武术名家的故居

著名的李小龙祖居就在巷子的尽头。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11)

典型的西关大屋,门前还有练武的器具。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12)

远远看去,门前还有两人切磋武艺的雕塑。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13)

墙壁上挂着的条幅,正是某次展览的标语。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14)

看起来从新年伊始,就已经着手布展了。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15)

看介绍,曾经是李小龙父亲的居所。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16)

原来门前的对练,是父子俩在切磋功夫。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17)

人物表情惟妙惟肖,很深情地对望着。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18)

如今,这温馨的一幕永远地留在了祖居门口。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19)

和常规博物馆一样,都是周一休息。要求不能拍照,那就认真地遵守。后面的照片,全是在门外拍摄的。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20)

整个建筑是典型的西关大屋,从建筑示意图来进行讲解。还有建筑的特色,以及整个建筑的尺寸和参数,都一一列出。特地重点从三件头门楣开始介绍。门上悬挂着牌匾,字体看上去锋芒毕露。门前的一副楹联,既包含对巨星的赞赏,也有一丝惋惜之情。大门就是前面提到的趟栊门。屋子里氛围有些肃穆,堂前还有关公的塑像。子承父业,对武学的爱好,果然是出自于世家。整个厅里,有雕花窗,屏风,中式桌椅,看起来是大户人家的气派。金漆和彩塑,都显得富丽堂皇。看看梁上的雕花工艺,特别的精致。因为室内不允许拍照,于是完整地参观了一圈,但没有再留下图片。

3.典型的西关大屋

整个建筑是典型的西关大屋,从建筑示意图来进行讲解。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21)

还有建筑的特色,以及整个建筑的尺寸和参数,都一一列出。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22)

特地重点从三件头门楣开始介绍。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23)

门上悬挂着牌匾,字体看上去锋芒毕露。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24)

门前的一副楹联,既包含对巨星的赞赏,也有一丝惋惜之情。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25)

大门就是前面提到的趟栊门。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26)

屋子里氛围有些肃穆,堂前还有关公的塑像。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27)

子承父业,对武学的爱好,果然是出自于世家。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28)

整个厅里,有雕花窗,屏风,中式桌椅,看起来是大户人家的气派。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29)

金漆和彩塑,都显得富丽堂皇。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30)

看看梁上的雕花工艺,特别的精致。因为室内不允许拍照,于是完整地参观了一圈,但没有再留下图片。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31)

继续在街巷里行走,总能找寻到很多充满民俗的元素。这个火锅店铺的脸谱,像是川剧中的变脸。在一堆祈愿卡下面的招财猫,身上还有中外各式人像的集合。趟栊门的确是家家户户经常采用的,看起来很合理实用。这两把锁为我们展现了趟栊门和里面的大门,分别是怎么锁闭的。民宅上的窗玻璃看上去像是老物件。玻璃上的纹路在当年应该算是很精致的。美术院创作基地,的确是个素材多的地方,有很多角度都可以创作。外墙看起来修缮一新,不过排水管还是锈迹斑斑。

4.家家户户常用的趟栊门

继续在街巷里行走,总能找寻到很多充满民俗的元素。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32)

这个火锅店铺的脸谱,像是川剧中的变脸。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33)

在一堆祈愿卡下面的招财猫,身上还有中外各式人像的集合。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34)

趟栊门的确是家家户户经常采用的,看起来很合理实用。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35)

这两把锁为我们展现了趟栊门和里面的大门,分别是怎么锁闭的。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36)

民宅上的窗玻璃看上去像是老物件。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37)

玻璃上的纹路在当年应该算是很精致的。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38)

美术院创作基地,的确是个素材多的地方,有很多角度都可以创作。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39)

外墙看起来修缮一新,不过排水管还是锈迹斑斑。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40)

窗台上映出来的插花,色彩搭配十分淡雅。白色的、粉色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都显得很圣洁。城市新活力在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中,慢慢体现。街口有一家老字号的莲香楼,烘焙的糕点香味飘出来很远。百年老店,尤其是莲蓉口味更是出类拔萃。临街的窗台上也摆满了招牌产品。老婆饼、老公饼、鸡仔饼,都是极具特色的食品。经过多年的传播,这些食品在大多数烘焙店里都能见到了。餐饮名店点都德也有饼铺在这里展示。

5.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也体现了城市新活力

窗台上映出来的插花,色彩搭配十分淡雅。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41)

白色的、粉色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都显得很圣洁。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42)

城市新活力在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中,慢慢体现。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43)

街口有一家老字号的莲香楼,烘焙的糕点香味飘出来很远。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44)

百年老店,尤其是莲蓉口味更是出类拔萃。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45)

临街的窗台上也摆满了招牌产品。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46)

老婆饼、老公饼、鸡仔饼,都是极具特色的食品。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47)

经过多年的传播,这些食品在大多数烘焙店里都能见到了。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48)

餐饮名店点都德也有饼铺在这里展示。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49)

坐落在二巷里的这家餐厅,门面装饰也很有特色。橱窗里展示的是和餐饮并不直接关联的戏曲行头。墙内还镶嵌着彩色的瓷板画,色彩拼搭十分艳丽。趟栊门的上方,还有一个小窗,可以观察外面。经过了銮舆堂,在粤剧博物馆中提到过的。这里是八和会馆的分支,主要是粤剧武打行方面的内容。门上贴着两个威猛的门神。还有一幅藏头楹联,巧妙地把名称嵌入其中。这里也是粤剧戏曲研究团体的所在地。门前一对狮子,这一只神态祥和,脚下还有一只可爱的幼狮。这一只脚下踩着一个球,威严得多。

6.与粤剧紧密相关的场所

坐落在二巷里的这家餐厅,门面装饰也很有特色。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50)

橱窗里展示的是和餐饮并不直接关联的戏曲行头。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51)

墙内还镶嵌着彩色的瓷板画,色彩拼搭十分艳丽。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52)

趟栊门的上方,还有一个小窗,可以观察外面。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53)

经过了銮舆堂,在粤剧博物馆中提到过的。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54)

这里是八和会馆的分支,主要是粤剧武打行方面的内容。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55)

门上贴着两个威猛的门神。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56)

还有一幅藏头楹联,巧妙地把名称嵌入其中。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57)

这里也是粤剧戏曲研究团体的所在地。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58)

门前一对狮子,这一只神态祥和,脚下还有一只可爱的幼狮。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59)

这一只脚下踩着一个球,威严得多。

永庆坊故居(永庆坊小巷的尽头)(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