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军旅画家冉茂魁的画室里有一个陶罐。一次我对冉老说,冉老啊,我要是没看走眼你这陶罐子应该是汉代的。冉老说,真是从汉墓拿出来的,早先这陶罐上面还有一点朱砂,上次搬家叫当兵的放进水槽里用钢丝球给蹭去了,没把我气死。

前些年,各种文物鉴宝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专家们”漫天喊价,一时间弄得人们都纷纷翻箱倒柜找文物,梦想一夜暴富。一些文物骗子用现代工艺造假谋取暴利,一些急于发财的人频频上当受骗,踊跃上交学费。

什么行当特别需要耐心(陌生的行当需谨慎)(1)

2006年的一天,旅顺一个厂长对我说,他的朋友有一个好东西,想找人给鉴定一下,又怕被国家没收了,问我能不能找一个人给看看。我说那你拿来我先看看,有没有花钱鉴定的价值。过了几天,他们用轿车拉来个物件,神秘兮兮地抱到我的办公室里,裹得严严实实。打开一看,是一个会旋转镂空的“玉石”球,仔细一看上就知道这玩意是胎制的,底下配有大清康熙年间字样的底座。我问这东西是怎么来的?那个搞建筑的老板说,有一天早晨,在集市上,从一个妇女那里买的,她说他家里有人得了癌症等钱救命,就把祖传这个宝物拿出来卖。看那妇女哭哭啼啼,可怜兮兮的样子,给她5000元买下的。他讲的情节和前不久报上说的一样,同庄河乡下的早市上那一幕如出一辙。我直接告诉他,这宝贝是假的,留着自己玩吧。听了我的话,他非常失望。但又有几分不甘心,老李你不会看走眼吧,要不你给找个专家看看吧,鉴定费我出。我说不是出鉴定费的问题,关键是拿着个东西让专家鉴定有些太丢人了。拗不过他们,便把这个宝贝拿到博物馆找人鉴定。专家说,赶紧抱走,留着自己玩吧,看在老李的份上费用免了。这一次他们终于死心了,5000元就这样打水漂了。

2008年夏天一个周日,我到柏岚子海边捡石头。回校后,体育组的隋老师找我,说是他的同学从金县带来个宝贝让我看看。到了体育组,只见父子两人坐在那里,一脸汗水,表情有些沮丧。东西放在地上,和两年前那个老板收藏的一摸一样,只是一个放大版。我前后转了一圈说,这么重的东西,你们是怎么抬来的,够辛苦的,还往回抬啊?路上找个没人的地方直接扔了吧!那父子有些愕然,然后才说实话,他们已经抬到博物馆找专家鉴定过了,专家的意见也是扔了吧。我说,你这东西是在集上买的,是家里有重病号急等钱用才出手的。那个年老的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说最近几年这种骗局很多,你没看报吗?爷俩休息一阵之后,对这个花钱买来的宝贝还是恋恋不舍又把它抬走了。送走了客人,我就去木匠铺给奇石配座。中午,隋老师到木匠铺告诉我,他的同学来电话了,说是应了老李的嘴了,走半道绳子断了那个东西跌碎了。我对隋老师说,我没好意思问花了多少钱买的,怕他爷们上火,要是少一万块钱你给我绑起来打。其实骗子的手法很拙劣,人们为什么会屡屡上当受骗,就是占便宜的心理作梗。有的专门从事古董收藏,都有看走眼的时候,况且一点文物鉴赏知识都没有的人涉猎文物,那不是伸长脖子等着挨宰吗?

平日,闲暇时,到工会办公室坐一坐,无形中聊到文物收藏。工会主席说,他家有个瓷器,是他爷爷早先年在葫芦岛那边收藏的,说是明代的。想找个人给鉴定一下,问我博物馆那边认不认识人。我说你拿来我找人看看,争取给你省280元。过了几天,他把东西带来了,那是一个五彩瓷罐,看上去感觉是个老物件。我说你要有点思想准备,很可能是民国时期的仿品,咱们去博物馆找人鉴定一下。专家仔细看过之后说,老爷子,这个东西要是明朝的,你不用上班也够过了。很可惜它是民国时期的一个仿制品。

有人造假,有人上当,还有一种人,走街窜巷收购文物,实际上就是到民间捡漏。他们往往把人家很值钱的东西说得不值钱,然后施舍性地给两个钱。老百姓被骗了,还对骗子千恩万谢。一天,一个文物贩子,走进河东老于家。这老于家旧社会是大户人家,家中自然有些好东西。听说,那个收购文物的看中了人家一个直径比脸盆大的青花瓷盘,经过一番贬价之后,给了人家人民币50元就把东西拿走了。十多年前,星海湾广场会展中心搞文物展,精致的楠木茶几上铺上红色金丝绒,上面摆放一个大青花瓷盘,周边拉上红绳,不准靠近。标签上写着:贵重物品,严禁触摸。标价;300万。我不是说,老于家的青花瓷盘值多少钱,但老辈留下来的东西,不要轻易出手,最好留给后人做个念想。

什么行当特别需要耐心(陌生的行当需谨慎)(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