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文县】 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震撼发布(视频)

甘肃省风景纪录片(甘肃文县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新鲜出妒)(1)

由省广电总台民族语译制中心出资摄制并出品的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12月23日已在甘肃电视台都市频道播出,甘肃网络电视台、视听甘肃进行了转播,随后陇南市电视台也播出该片。

《大山深处的白马人》由省广电总台台长康坚担任总监制、副台长久喜佳担任总策划,甘肃民族语译制中心主任岳永宏任出品人。《大山深处的白马人》摄制组拍摄跨时2年,6次在文县、平武等地实景拍摄。

该片从白马藏族族源、生活习俗、非物质文化、旅游开发等等多方面对白马藏族的历史文化及现状进行了解读,呈现给观众一次全新的独特民族文化体验。

该片摄制期间中共陇南市委宣传部、中共文县委宣传部、铁楼乡党委等单位均给予大力支持。

下面,就跟小文一起去看看这部佳作吧!

大山深处的白马人

拍摄花絮

甘肃省风景纪录片(甘肃文县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新鲜出妒)(2)

曹新廷老人讲白马传说

甘肃省风景纪录片(甘肃文县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新鲜出妒)(3)

池哥面具制作拍摄现场

甘肃省风景纪录片(甘肃文县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新鲜出妒)(4)

剧组在河边拍摄

甘肃省风景纪录片(甘肃文县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新鲜出妒)(5)

草河坝小学的孩子们表演

甘肃省风景纪录片(甘肃文县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新鲜出妒)(6)

铁楼乡阳尕山村的春节

白马人区别于白马藏族——他们并不同源

白马人因与藏族毗邻而居,语言部分相似,上世纪50年代,被划属“白马藏族”。现在通过解读基因密码,可以得出初步结论:

——白马人与藏族并不同源。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白马人的祖先不仅迁居东亚地区更早,而且很可能属于氐羌人的后代。

——氐族是我国古代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早在西周时期,在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就有大量的氐人活动。魏晋时,氐族社会得到空前的发展,曾建立了仇池、前秦、后凉等国,一度统治西北。两晋时,氐族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期,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维持着这种昌盛和繁荣。后来,在西部各民族连年的征战中,氐族逐渐走向了衰落,最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在以后的历史文献记载中,便很难找到氐族的踪影了。

甘肃省风景纪录片(甘肃文县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新鲜出妒)(7)

甘肃省风景纪录片(甘肃文县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新鲜出妒)(8)

白马人的祭祀歌舞——池哥昼

“池哥昼”的美丽传说

在白马人的传说中,最早有白马四兄弟、两个媳妇和一个小妹,曾经翻山越岭,云游天下。有一天傍晚,他们走到四川境内,筋疲力尽,饥饿难当,好不容易找到一户人家,便前往投宿。小妹上前去敲门,开门者竟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四川小伙子。小伙子见眼前这位美如天仙的白马姑娘,急忙招呼他们进来,拿出好茶饭招待,并再三挽留多住几日。

有一天,小伙子想约姑娘出去玩,却又不好意思,便从火中取出一个“黑火糟”,趁姑娘不注意,往她脸上一抹,转身跑出门去。姑娘见是小伙子,急忙追赶,在小河边追上了小伙子。河边垂柳依依,河水泛银,皎洁的月光下,白马姑娘和小伙子漫步河畔,相依相偎,倾诉爱慕之情。

由于白马人有严禁和外族通婚的禁令,姑娘被开除族籍,白马四兄弟愤然离去。无奈之下,姑娘只好落户四川。十几年过去了,白马姑娘十分思念故乡的亲人,就和小伙子带着孩子,一路跋山涉水,千里迢迢回娘家探亲。白马山寨里亲人相见,抱头痛哭。

后来,白马藏人为了纪念这几位弟兄家人,就把他们刻成面具。四弟兄叫“池哥”,两个媳妇叫“池姆”,白马姑娘和四川小伙子叫“池玛”,还有个小孩,就是“池玛”之子,叫“猴娃子”。白马人把他们当成山神崇敬,每年正月举行“面具舞”活动进行纪念。

在当今世界,愈是边缘险远之处,传统文化元素愈是保存得原汁原味。这个规律,在白马人身上再次得到应验。每年的腊月初八,白马人便燃起篝火,唱歌跳舞至翌年的正月十七。最具特色的“面具舞”在白马语中称作“池哥昼”,它是以原始祖先部落图腾扮演、化装、唱祀的,是文县白马人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民族祭祀舞蹈。

古老的“池哥昼”表演再现了白马人祖先在面对灾难时的勇敢和生存智慧。“池哥昼”是白马语的汉字音译,俗称“鬼面子”、“朝格”。“池哥”的意思是山神,“昼”是舞蹈,它是白马人最具代表性、最富文化内涵的傩祭仪式,通常在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表演。

池哥昼表演一般由九人组成,四位扮山神称之为“池哥”,两人扮菩萨称之为“池姆”,两人扮夫妻称之为“池玛”,还有一位儿童扮成小丑,俗称“猴娃子”。表演的时候,四位山神头戴面具,相貌狰狞,右手持牛尾,左手握钢刀,步伐稳健有力,舞姿朴拙单一。“池姆”的面具慈眉善目,舞姿优雅,步调一致。猴娃子手持木棍,滑稽可笑。

甘肃省风景纪录片(甘肃文县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新鲜出妒)(9)

甘肃省风景纪录片(甘肃文县纪录片大山深处的白马人新鲜出妒)(10)

池哥昼表演表现了古老的白马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病疫时,其态度不是消极畏惧,而是主动搏击,不是将希望仅仅寄托于“山神”,而是人神合力共同击之。白马人世世代代以农耕、狩猎为生,其原始封闭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造就了白马人勤劳、勇敢的性格,也孕育了白马人独特、古朴的民族风情。来源:陇南文县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