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是一项反映检查心脏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电位变化的图形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如房室肥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预激综合症等,有重要诊断价值下面,我们主要来了解下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作用及其表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最常见心电图?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最常见心电图(心电图如何诊治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最常见心电图

心电图是一项反映检查心脏在除极和复极过程中所产生电位变化的图形。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辅助诊断。如房室肥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预激综合症等,有重要诊断价值。下面,我们主要来了解下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作用及其表现。

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作用

以心电图为依据, 可以判断心肌梗死的发生、部位、程度及时期, 推测有病变的冠状动脉分支, 为临床观察病情和判断预后提供重要依据。

心电图对心肌梗死部位的诊断一般是以坏死型 Q 波出现于哪些导联为依据:①下壁心肌梗死: 坏死型 Q 波出现在Ⅱ、Ⅲ、aVF 导联; ②前间壁心肌梗死: 坏死型 Q 波出现在 V1、V2(V3) 导联; ③前壁心肌梗死: 坏死型 Q 波出现在 (V2) V3、V4 导联; ④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坏死型 Q 波出现在 V1 ~ V5(V6、Ⅰ、aVL) 导联; ⑤前侧壁心肌梗死: 坏死型 Q 波出现在 V4 ~ V6(V7) 导联; ⑥高侧壁心肌梗死: 坏死型 Q 波出现在Ⅰ、aVL 导联; ⑦后壁心肌梗死: 坏死型 Q 波出现在 V7 ~ V9 导联; ⑧右室心肌梗死: 坏死型 Q 波出现在 (V1) V3R ~ V6R 导联。

以上不同部位的心梗中, 前间壁和下壁心肌梗死最常见。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 坏死型 Q 波有时尚未出现, 梗死部位可根据 ST 段及 T 波的改变出现于哪些导联来判断。

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是动态演进的ST段抬高。人的心脏存在着电活动,它包括激动期和恢复期。前者在心电图上行成QRS波,而后者形成ST段和T波。当发生心肌缺血和心肌坏死时心电图上的各个波将出现一些相关变化。极早期可以是心电图上代表心肌电活动恢复的T波改变,可以是T波的时程延长,幅度增加,T波既可以正向,也可以负向。随之出现面对心肌损伤区导联的ST段抬高,伴随远离该区的对应导联出现ST段压低。当ST段仍处于抬高时,直立的T波终末部分可以倒置。随着病情进展,心电图的某些导联可以出现Q波,部分病人的Q波在发病几天后才形成。心电图中R波的振幅(幅度)可以下降或代之以QS波。当抬高了的ST段回到等电位线时,可逐渐出现对称倒置的T波。不同病人上述各种变化的时间和程度亦各不相同。具有上述典型表现的病例占1/2至2/3。而其余病例则表现为其他形式ST段和T波改变,以及无Q波的QRS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