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1)

排版丨霹雳小海兰

编辑丨后宫冷婶儿

如兰想看的“大鳌山”究竟是啥?

过完新年没多久,就迎来了元宵节,这天晚上的如兰比往常都更加积极,拉着明兰就往外走,边走还边说,今年的鳌山比往年的都大,要赶紧出门,不然晚了可就赶不上前排了。

如兰说的鳌山并不是一座山,而是对元宵习俗的一种特称。古时候每年到了正月十五,人们就出门逛花灯,看鳌山,一时盛况空前。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2)

有时候在位的官家为了彰显国力,灯会会办得异常盛大,臣民皆可大饱眼福。这时候年轻男女也可以一同出门,也可谓是古代另一个“七夕节”了。

所以剧中明兰就是借着看鳌山的名义,想办法摆脱掉了跟在身边的小厮,得以跟小公爷身边的不为见上一面,假如小公爷可以出门,那明兰一定是可以见到小公爷的。

其实鳌山,又俗称灯山,指的就是用彩灯堆成的小山,看起来就像大龟的形状一样,所以才得名鳌山。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3)

在各式各样的花灯中,鳌山属于巨无霸式的存在,千百盏彩灯扎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造型,蔚为壮观。在《东京梦华录》中也有记载,当时会搭建巨大的“灯山”,因形状如鳌,称为“鳌山灯棚”。

在宋朝的元宵节,除了可以一饱眼福的大鳌山,还有民间乐器,吹吹打打,沿街而行,观者有万人之多,热闹非凡。

鳌山一般有大、小之分,大鳌山通常总是在最后作为压阵之宝,双肩扛着的是小鳌山,又名“掮鳌”。所以在《水浒传》中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的场面,说的就是刘高在宋江夜看花灯时,将宋江抓获。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4)

那为啥后来就不见这个传统了呢?

原来是到了清朝光绪年间,某知县因为举办鳌山灯会活动费用太大而明令禁止了。

回到《知否》,当天晚上的节日过得并不愉快,没过多久,街上就有官兵来了,大家不得不赶紧回去。

回到家大娘子迫不及待地分享,从娘家打听来的消息,这一说才知道是荣飞燕被掳走了。但是她一个王公贵女,光是出门的随行就几十号,怎么会那么轻易被掳走?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5)

其实事情的真相就是,荣飞燕知道或者说算准了,明兰会跟小公爷在元宵灯节见面,所以她特地跟在明兰后面,并且为了偷听他们说话,怕被人发现才和明兰一样甩掉仆妇家丁,最后被邕王府的人掳走了。

而且剧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有一个镜头是明兰跟着不为,而明兰的家丁不远不近的在左后方跟着,所以出现的这个窥视一样的视角,就不言而喻了吧。

《知否》中女使嘲笑明兰时,被墨兰狠狠瞪了一眼,她这一眼真的是因为心疼明兰吗?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6)

嫁入伯爵府的墨兰过得并不好,在丈夫身上得不到的爱,就转移到看姐妹的笑话上,这是她从小到大活着的动力,也是她踩着别人的不幸,才能继续生活的“调味剂”。

这一次顾廷烨削爵,明兰失去诰命,她亲眼看着妹妹落魄又踉跄地走在大街上,看着仿佛疯了的明兰,她的心里不知多么的得意,不自觉的脸上浮起一丝微笑。

而她身边随从的女使芙蓉,也露出了嘲笑的时候,墨兰却是恶狠狠地瞪了她一眼,所以这时的墨兰是发自内心的心疼明兰了吗?

其实并不是。墨兰是想看到明兰落魄的样子,但她不想看到明兰犯事的场景。而且以墨兰的性情来说,怎么看都不像是会担心明兰安危的人。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7)

毕竟康姨母就是她放出去对付明兰的,在明兰平安产子时墨兰还感到不甘,所以墨兰怎么会为明兰的落魄而感到难过呢?

墨兰不许芙蓉嘲笑,是因为明兰说的那句“兔死狗烹”,她也害怕自己被牵连了,一荣则荣 一损则损,在孔嬷嬷教育过后,她是懂得这个道理的,让墨兰更害怕的是,万一明兰再做出更疯狂的举动牵连到盛家,从而动摇自己在梁家的地位。

而另一方面,墨兰看到老爹盛紘不顾脸面地陪着明兰在大街上丢脸。她知道盛紘是个看脸面高于一切的人,曾经为了脸面抛弃心爱的女人,也为了脸面不再关心自己这个亲女儿。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8)

可如今他却为了明兰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起丢人,还在明兰晕倒之后有着发自真心着急的样子,看到这些墨兰肯定是笑不出来了,所以也不允许下人嘲笑。

以前的墨兰一直以为自己是有机会挽回父爱的,如今看到这一幕才发现,老爹已经把这份父爱给了明兰。

此时的墨兰不仅真正地失去了亲情还有爱情,事实证明,墨兰的担忧是正确的,回到家果然就发现梁晗和秋江厮混在一起。而这时的梁晗也不再顾及墨兰有个朝廷新贵的妹夫,当场和她翻脸。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9)

虽然大结局墨兰被有意“洗白”了,但这最多也只能让墨兰在生活上好过一点,不可能再叫梁晗回心转意,而这样的日子,墨兰还再要过半辈子。

如兰带的襻膊是个啥东西?值得她在这儿炫耀半天。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10)

这天中午大娘子还在为老公盛紘,到了下朝时间不回家而担忧,可这个“没心没肺”的闺女如兰,只为新得的好东西开心,一点没把老爹的事放在心上。

如兰说着还给母亲展示她的新襻膊,想着过两天春暖花开的时候,正好带上打捶丸。所以如兰说的襻膊,又叫臂绳,是一种挂在脖项间,用来搂[起衣袖方便人们操作的一个物件。

襻膊的款式也各种各样,而且古人爱美,所以也设计了各种的颜色,根据不同的衣服进行来搭配。如兰带的那条粉色襻膊,就是搭配了当天穿的绿色襦裙,看起来青春明媚极了。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礼仪大国,为了显示贵族礼仪,古人常常会穿宽袍大袖,以显示儒雅之气。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11)

这样的习惯从先秦时期就传下来了,但是这种宽袍大袖的衣服有一个弊端,就是不适合手工作业,不适合比较大幅度的动作。

后来到了宋朝,手工业迅速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娱乐活动也多,因此人们对便利服饰的需求更加强烈,而襻膊的使用,不仅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还是手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更是那时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

所以剧中齐衡想和明兰打马球的时候,就特意吩咐了不为把他的襻膊和束袖取来。

这就说明当时人手一条襻膊啊。

其实剧中有很多次襻膊的出现,墨兰刚开始学点茶的时候,就带了这个襻膊,就是为了干活利落、行动方便。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12)

早在汉代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在盛唐时极为流行,这个在其他影视剧中也是有体现。

《美人心计》里,窦漪房和莫雪鸢在染坊的时候,就带过这种襻膊,只是她俩带的颜色和做工都比较简单,没有宋代贵族少年使用的那么华美精致。

在沉从文的《古代服饰研究·宋百马图中马夫》有过记载,宋人记厨娘事,就提及当时见过大场面的厨娘,用银索襻膊进行烹调。

它是宋代劳动人民,为便于操作而使用的通用工具。剧中有一幕是海朝云在厨房 ,当时她为了做饭方便,也是穿了这个的,可见记载是符合历史滴~

襻膊能够较为直接地解决这些问题,既不用改变宋朝服饰的特点,又顺应宋朝重点发展的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真是一举两得呀!

知否墨兰不让其他人笑话明兰(知否女使嘲笑明兰)(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