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很多人响应政府号召窝在家里不外出,而且已经将近一个月了,一些同学群、同事群或朋友群经常有人在唠叨吐槽,窝在家里太无聊太痛苦了,说快受不了,我偶尔在群里不经意的插一句,不会无聊啊,挺好的,很自由,甚至觉得挺自在挺充实的,马上有一同学怼我,你就别再自欺欺人了,打死我也不信会有人天天窝在家里觉得很充实。

对于他或他们的看法,我觉得其实也很正常,甚至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大门不能出,二门不能迈,最远的距离就是客厅,最多只能到阳台去看看外面空旷凄凉的小区广场,犹如困兽,难怪有人说再这样继续窝下去,没病也会憋出病来。

虽然很多人觉得难熬,但并不代表全部的人都是这样,印象中有读过一本书,书名忘记了,书里有描述了一段庄子和好友惠施的对话,他们去河边观鱼,庄子说,你看,那些鱼游来游去多么快乐。惠施就对他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而后庄子就沿着惠施的逻辑回答他,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我想庄子的回答就很有逻辑辩证的思维,虽然这只是小事,我也没有较真到在群里引用庄子的话去驳斥这个同学,只是简单回复了微笑的表情,一来他的想法很正常,二来争论下去也无意义,引用庄子的话去驳斥还有可能让人误会说在卖弄,再者还会被认为这人有杠精的嫌疑!

我也只是想着,我不同意他的说法,不认为所有的人都会感到痛苦和无聊,这是有根据的

一方面,从我本人的窝家过程来看,我自己确实并不认为很无聊,痛苦更谈不上了,相反觉得还是挺充实,其实觉得日子过得真的挺快,一晃过了快一个月了,我认真的盘点了居家这段时间的安排,忙碌谈不上,但不至于空虚无聊到不知道该干什么。另一方面,这种窝在家的安逸闲适的生活其实是很多人所羡慕的。

就我而言, 早上一般就是七点半起床,学习强国开起来,听一下新闻报道,一边听一天准备烧开水和早餐,烧开水和早餐的同时,整理一下房间,擦擦桌子扫扫地,十几分钟不到半个小时搞定。

早餐、整理房间、学习强国的学习同时进行完了之后,将近八点了,抽出二十分钟看看手机,工作群、同学群等各种七七八八的群里的信息有选择的快速浏览一下,有需要发声的就回复一下,而后再看看头条,关注一下新闻,了解一下疫情的进展情况,娱乐新闻一般不看,以前NBA也看得挺多,不过现在没看也习惯了,觉得哈登都陌生了,再就是重点浏览一下自己感兴趣或者喜欢的一些大咖的或自己关注的头条号的文章,确实觉得有用的就收藏,一些有用的文字、事件等素材尽量搜集保存起来。

八点半左右吃早餐,吃完大多还要洗刷刷,家务事平时也基本上是我承担了,习惯了,偶尔也会烦,但没办法,另一半在医院上班比较忙,生活就是这样琐碎,茶米油盐姜醋茶,刷碗擦桌洗地板,没必要说什么责任和担当等大道理,就是相互体谅相互宽容而已。生活中有些男人,大事干不来,大钱赚不了,小事又懒得干,家务不屑干,不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是不理解而已。

吃完早餐整理完之后,大概九点左右,因为有喝茶习惯,经常在这个时间泡上一壶茶,水汽袅袅升起,茶香四溢,满口留香,通体舒畅,在泡茶的同时手里捧着书,品茶的同时也品品书,这段时间每天安排半个小时看看论语,好像有人说人生有三大乐事:口袋有钱、手里持书、嘴里品茶,口袋有钱还谈不上,书跟茶算是比较经常的事。然后茶泡完,书看累了,休息走动一下,休息的同时手机又打开看看,浏览一下新闻和相关文章,看手机这也算是休息和放松吧

差不多到了中午,准备午饭也是宅在家里一件重头戏,利用放假这段时间好好再研究几个家常菜,这是疫情还没开始就规划好了的,上班的时候,经常因为匆忙或精力有限没法好好做菜,比较随便,做来做去总是那么几个,孩子可能吃多了有点腻了,所以还是得再训练开发几个新的比较有营养的菜,这个也是要费一番心思和功夫的,技多不压身,作为男人我觉得会做菜并不是可有可无,而是挺重要,就像这次疫情来势汹汹,要是不会做饭那就挺难熬!

子非魚(子非鱼安知鱼之乐)(1)

然后就是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下午起来还是泡茶看书,看看报纸,阳台上的花浇浇水,房间需要打理的地方就打理一下……

还有一个固定的习惯,就是傍晚的时候去学校跑步,不多,就三公里,流流汗,养成跑步习惯后,偶尔遇到下雨没跑反而觉得无精打采,整个人晚上萎靡不堪,浑身没劲,刚开始跑步是要找各种理由去跑步,现在是反过来,不跑要找各种理由!

其实一天就是这样过去了,在一些人眼里,这或许觉得很无聊,甚至觉得不能忍受,但这或许就是生活吧,每个人眼中的幸福和快乐都不同,还是古人说的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们本应该知足,平平淡淡才是真,更何况,我们的这种平安、平凡、安逸的生活是正奋战在防疫第一线的广大工作人员所羡慕和期待的,更是很多卧病在床甚至重病缠身的人所奢望的 。

且窝且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