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菜是土豆炖排骨,配菜是炸鱼,还有西红柿鸡蛋汤,米饭馒头随便挑。吃上这样一份午餐,在荣成华侨社区“赤山公益厨坊”里,社区老人只需花一元钱。

更令人惊讶的是,这样的厨房却纯靠“信用 志愿服务”来经营——设备资金由爱心企业捐赠,“经理”“厨子”“店小二”全由志愿者义务担任,午餐收费按社区老人们的退休金不同,象征性收取1元、3元不等。如今,荣成市已经建立了3家社区公益厨房,还有两家正在筹建。还有20多家乡村暖心食堂供村里部分老人免费用餐。

一元午餐排队吃什么(一元午餐香不香)(1)

“一元午餐”味道香不香,以爱心“起家”的食堂经营得好不好,“民生菜单”里又多了哪些“新菜”?下面跟随记者一起感受荣成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喜人变化,走进荣成市社区公益厨房、乡村暖心食堂等,听听老人们怎么说,看看志愿者怎么干,体验来自“信用食堂”里的累与乐。

“大厨”于师傅,帮手越来越多

早上9点半,走进荣成第一家社区公益厨房河西社区“冠通公益厨房”,两位厨师、三位志愿者早就忙活开了,整个后厨香气四溢,热热闹闹。

记者一眼就找到了这天的厨师长于立志。他戴着高高的厨师帽,身板健硕,脸上乐呵呵,正慢慢捞出刚煮好的猪皮。

“起锅喽,你看这猪皮熬得胶都出来了。”于立志笑着说,他在公益厨房上岗已经快一年了。记者一边帮他盛猪皮,一边听于立志讲他和公益厨房的“缘分”。

一元午餐排队吃什么(一元午餐香不香)(2)

57岁的于立志早年干过厨师,但后来做起了润滑油的买卖。当社区开始征集志愿者厨师时,于立志没含糊地报了名。提起最初的“工作常态”,他说:“早上8点来做饭,中午11点去送油,连饭都来不及吃。”

成了“兼职老板”的于立志真不易,因为送油不及时,可没少挨骂;成了“光杆厨师”的于立志也不简单,菜单自己列、配菜自己切、馒头花卷自己和面,然后再颠勺炒菜,一上午忙得团团转。

将煮好的猪皮放在案板上,于立志坚持刮肥油的活自己来,“有一点油腥,这猪皮冻就做不成喽。”原来,这是于立志为老人们准备的第二天的凉菜。

不管凉菜、热菜、面点、甜点,他每天都变着花样做给老人吃。于立志的拿手好菜也很多,鲢鱼饺子、地瓜糯米包、芹菜叶蛋花汤……这些听都没听过的菜深得老人欢心。

这些“名菜”的背后,是于立志的“精打细算”。10万元的爱心捐款要维持两年的时间,每人每餐要控制在5元以内,于立志就潜心研究既美味又实惠的菜单。

于立志发现,鲢鱼头贵,但鱼身既便宜也鲜美。于是,他就创作出了“鲢鱼饺子”,有的老人一次能吃20多个。但老人们不知道,为了这饺子馅于立志和志愿者们光剔刺就得两个小时,剔完后还得再细细碾压检查一遍。

“你问这么忙为了啥,看到老人笑,咱心里就开心啊。”于立志说,“咱不夸自己手艺好,一会你去瞧瞧咱食堂的这些80后,哪个不是满面红光!”

这几个月,于立志轻松不少。公益厨房如今有了10位志愿者厨师,有的是现任大厨,有的竟是银行经理。这样一来,于立志每周能歇两天,但他只要没事还是来厨房待着。

一元午餐排队吃什么(一元午餐香不香)(3)

这不,今天的上灶厨师就是31岁的王先佳。10点40分,做好芹菜炒肉、凉拌豆腐皮、紫菜蛋花汤,王先佳对于立志说:“于师傅,今天的菜做好了,我先回酒店了,那边也要开始炒菜了。”

10点50分,第一位老人就来到了食堂。给老人端上刚出锅的午饭,82岁的代玉兰笑着对志愿者说:“老伴今天走路不方便,他那份一会我给他带走吧!”

陆陆续续,20多位老人来到了食堂。大家对今天的午餐赞不绝口。今年8月才报名加入的王智胜、王芝典老两口,如今每天都来公益厨房“报到”。王芝典说:“俺们于师傅太会做饭了,这么好吃又便宜的午饭打着灯笼也找不到。”

11点半,看着吃上了热乎饭的老人们个个面带笑容,于立志脱下厨师帽说:“又催我去送货,先走了。”饭香浓浓,温情满满。志愿者还在忙活着,一直到12点半,清扫干净的公益厨房才拉上了门帘。

一上午的体验中,记者发现志愿者们年龄都在50岁以上,当问起大家为啥要来时,答案基本就一个:“谁没个老的时候,再说参加活动也能得到信用加分,非常有意义!”这或许就是“一元午餐”如此美味的真正原因。

最香不过“百家饭”

“嗨,你别动手啦,我们就快包完了。”12月10日上午,荣成市荫子镇头甲村的乡村食堂里,志愿者李清一边熟练地包着包子,一边劝住正撸着袖子的记者。

李清所在的这个乡村“暖心食堂”每天都为村中78周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饭。让人意外的是,它居然是个“百家饭”食堂。

一元午餐排队吃什么(一元午餐香不香)(4)

为什么说是“百家饭”?

李清麻利地团完最后几个包子抬去库房“醒”着。跟着李清匆匆的脚步来到库房,只见不大的空间里,堆放着几袋子萝卜、白菜和成筐的苹果、地瓜,旁边还散落着几根硕大的方瓜。

“萝卜、白菜和地瓜是我们自己种的,苹果是北山一个果园老板送的,方瓜是村里人给的。”不同的食材来自不同的人,李清说,这就是“百家”的意思。

放完包子,李清和搭伙的志愿者又挑了一大盘地瓜端回了厨房。水流带走泥土,李清开始着手将地瓜切成片。当问起为啥要费工夫切成片时,李清说:“切片蒸透,老人们容易消化。”

除了包子和地瓜,今天的食谱里还有大米粥和凉拌萝卜丝。有荤有素,有凉有热,志愿者们在饭菜的搭配上也是颇费心力,每天都换着法子做。

11点10分,热腾腾的包子出炉,爽口的萝卜丝装盘,浓稠的大米粥也关了火。忙碌了一上午的志愿者们,终于有了半刻的清闲。

“是不轻松,但有意义,不给钱也愿意干。”李清说,像她们一样的厨娘志愿者,整个食堂一共有4个小组12名,每组值班一个周。李清有时候住在市区女儿家,但一到值班的日子,女儿怎么都留不住李清。

一元午餐排队吃什么(一元午餐香不香)(5)

11点20分,院子里传来了老人的声音。李清和志愿者们赶紧端起包子、抬着大米粥往食堂走。端着热乎的饭菜,走进窗明几净的食堂,椅子上红红绿绿的坐垫格外引人注意。

“天冷怕老人们凉着,志愿者们就自己做了些垫子,不好看让你见笑了。”李清打趣道。

坐在头排的是79岁的车玉芬。11点,她带着餐具从家出发,慢悠悠地走上十分钟,到食堂后不一会儿,香喷喷的饭菜就摆在了面前。

今天的大包子很合车玉芬的心意,她一边大口咬着,一边指了指放着包子的铁盘,招呼志愿者们品尝。见没人动,老人就笑着举了下手里吃了一半的包子,“真好吃啊,你看我,这半年都吃胖了。”

长了“幸福肉”的,不止车玉芬一人。从以往随意对付顿饭,到每日固定的食堂就餐;从不知道吃什么,到荤素搭配的“百家饭”;从一顿饭吃几天,到顿顿吃新鲜菜……车玉芬的改变,也正是这座暖心食堂里老人的改变。

志愿者成了“店小二”,食材来自爱心捐赠,天天食谱不重复。作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荣成市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暖心又贴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除了头甲村,荣成还有20多个村子都建起了“不花一分钱”的“暖心食堂”。这些汇聚了“百家”食材做成的饭菜,不但让村里老人吃上了热乎饭,也让老人们的心都暖了起来。

空巢老人最爱“爱心小馄饨”

12月7日清晨6点半,荣成市崖头镇玉龙社区,天刚蒙蒙亮,对于荣成一中教师连凤华来说,这又是一个忙碌的周六早晨。

跟随连凤华的脚步,记者体验了一把亲手制作“爱心小馄饨”并担任“送餐员”的一天。据连凤华介绍,“爱心小馄饨”是玉龙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于2018年发起的公益送餐活动,服务对象主要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

馄饨要好吃,食材得新鲜。“咱们今天需要准备猪肉和茄子,再买点配料。”路上,连凤华说着当天的采购清单。因为平日里工作繁忙,连凤华便赶在周末为老人送温暖,她说:“我们想以‘小馄饨’为敲门砖,陪老人拉拉家常。”

来到超市,连凤华直奔猪肉区。“您好,切两斤猪肉,顺便绞一下!”连凤华说,有的老人牙口不好,包馄饨的肉一定要绞碎。菜市场里,连凤华更是货比三家,“茄子要买嫩的”“买玉米面一定要仔细”“这两根葱一看就新鲜”……

一番大采购后,连凤华满意地带着自己的“战利品”,来到玉龙社区的“爱心配餐间”,十几名志愿者们早已准备就绪。

连凤华说,从2018年至今,她在这个配餐间为老人们包了近百顿馄饨。“半年前,我们考虑到老人的营养均衡问题,又加入了玉米饼。”

当问到志愿者人数是否稳定时,连凤华一脸欣慰,“之前大概十几名,后来我的同事、社区居民还有社会上的年轻人纷纷加入,现在已经有200多人了。”

随着爱心“小分队”越来越壮大,每次临近周末,连凤华的微信报名群就“滴滴”响个不停。因为志愿者积极性太高,为了保证每位志愿者都能轮上几次,她只得给大家排出一个“值班表”来。

聊着聊着,连凤华已经将食材洗好。切葱、调馅、和面……大家有条不紊地包了起来。“馄饨皮一定要手擀,买的皮怕老人吃了不消化。”

“滋啦啦……”这边志愿者们干得“热火朝天”,那边连凤华烙起了玉米饼。铺油、摊玉米糊、翻面……她一步步进行着,“这个锅大,一次能烙二十多个。”

“一大盒里装十小盒,一小盒放十个馄饨,一户送两小盒。”连凤华和志愿者们一边数馄饨,一边封好盖,准备送餐。

一元午餐排队吃什么(一元午餐香不香)(6)

虽临近中午,天气却不见暖。冷风打在脸上,连凤华顾不得裹衣服,却将装饭的袋子系得更严实了。“我冷点就冷点,老人们的饭可不能凉。”

社区54号楼住着两位空巢老人,得知志愿者要来送餐,王玉芹老两口早早收拾整齐在家等待。“你们每周都来给我送馄饨,又打扫卫生又拉家常,把我们当亲人一样,太感谢了!”手里接过热腾腾的饭,老人眼含泪花。看到老人头发长了,连凤华又帮老人理发。

临走时,老两口坚持把连凤华送到楼下。连凤华拗不过,只得帮他们裹紧衣服,嘱咐老人快点回家。整个中午,记者跟随连凤华一行送了12家餐,每一户的老人都不住感谢,有的老人还做了锦旗。

“每个周六,我们都是这样为老人送餐的,下雨天就打着伞,下雪天路滑我们就提前做,慢点走。”连凤华翻出手机里的照片,随着手指在相册界面滑动,从2018年到2019年12月,自暖春到严冬,每一张照片里都是老人们灿烂的笑容,一旁的连凤华眼中透着幸福的光。

一元午餐排队吃什么(一元午餐香不香)(7)

荣成市还有许多社区以周末“爱心饭桌”的形式为孤寡老人免费送餐,平日里工作较忙的党员干部和年轻人成了周末的“爱心外卖员”。(来源:Hi威海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