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角的寓意(青红皂白中的皂)(1)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里,宝钗对她妈妈和哥哥说:“妈妈和哥哥且别叫喊,消消停停的就有个青红皂白了。”

此番话是因为宝玉与“戏子”琪官胡混,又因害得金钏儿跳井自杀,挨了贾政的打。宝钗去看望宝玉时,听袭人说,那琪官的事情,可能是薛蟠吃醋,唆挑别人在老爷面前告状,宝玉才挨得打。宝钗回家告诉了薛姨妈,而薛蟠又不认账,母子俩争执起来,这才有了宝钗的那段话。

这里的“青红皂白”,意思就是知道了事情的原委,事情的真相。这是一种肯定的用法。如今使用“青红皂白”这个成语的,多为否定的场合。都是说某人不问青红皂白,或不管青红皂白,就如何如何的。

皂角的寓意(青红皂白中的皂)(2)

青红皂白,从字面上看,应该是表示四种颜色,放在一起,成为一个常用的成语,却比喻事情的是非或原委,或者说是事情的来龙去脉、是非曲直。让人不禁心生疑惑:四种颜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么演变成现在的意思呢?

说起这个演变的过程,还真有一番曲折的经历呢,其中的一种颜色“皂”,让人提起来心酸不已。

其实,青红皂白这四种颜色,并不是普通的或者说是任意的四种颜色的组合,它们分别代表了东、南、北、西四个方向。

我们的先贤,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或者其他什么派,都相信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认为,东方属木,其色青;南方属火,其色赤;西方属金,其色白;北方属水,其色黑。青赤白黑,就是四方之色。

东(木)————青

南(火)————赤

西(金)————白

北(水)————黑

皂角的寓意(青红皂白中的皂)(3)

到了元明时期,对红和赤人们是混用的,皂和黑也是如此。青红皂白就是青赤黑白,代表着东、南、北、西四方。

东(木)————青

南(火)————红(赤)

西(金)————白

北(水)————皂(黑)

因此,东南西北,也就是全部的事情。所以,用青红皂白表示来龙去脉,表示事情的全部真相,就是很自然的道理了。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了“皂”字在这个成语中代表黑色。但细细研究一下这个字,让人无端生出许多感慨来。

皂角的寓意(青红皂白中的皂)(4)

“皂”是一个象形字。与“早”本为同一个字。金文写得像未成熟的栎实之形。隶变后楷书写作“草”和“早”,俗作“皂”。如今规范化,以“皂”为正体。

“皂”的本义为栎实。栎实可以将帛染黑,所以引申为黑色。这就是“青红皂白”中的“皂”字表示“黑”色的由来。

就因为“皂”字代表黑色。还引申出对古代的贱役即旧时衙门内的差役的称呼:如“皂班”,就泛指差役。这源至春秋时期的等级之说,所谓皂者:卫士也,无爵而有员额者。明代衙门皂隶杂役穿青色布衣,交领、窄袖长袍,下打密褶,腰间系束红布织带。地位更低的,穿青衣外罩一件红布马甲,腰系青丝带。俗语说的“贩夫皂隶”,所泛指的都是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那么,古代的奴隶、衙役为什么穿“皂”色也就是黑色的服装呢?这又要牵扯出中国古代的一种等级制度的现象来。传统中国一向以等级分明壁垒森严而著称。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以及介于统治阶层与布衣百姓间的知识分子集团,都致力于通过各种方式来标示和加固这种等级差异。而颜色,正是其重要方式之一。

皂角的寓意(青红皂白中的皂)(5)

事实上,色彩本身是人类在生物性进化过程中,为加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而发展出的符号系统,然而,在我们的文化体系内,它却演化出维克多·特纳所谓的仪式化特征,成为人们确立身份意识、分析阶层归属的视觉性载体。这中间,赤、黄、青、白、黑一直被认为是五种最基本的色彩,阶级性在它们身上也体现得最为充分。其中黄色——唯我独尊;朱紫色——富贵骄人;青白黑色——仆役之属。

黄色是到了隋唐年间才逐步受到重视。这是由于当时的皇帝们逐步接受了阴阳五行的学说,即君主是坐镇中央、指挥四方的,而中央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的“土”,其相应的颜色为“黄”,所以皇帝一定要使用和推崇黄色。自此以后黄色就成了皇帝、皇族的独享颜色,代表着荣华富贵。

红色代表高贵身份这一含义,在春秋时确实已经被确立。时至秦汉,褒奖有功劳有贡献的大臣,允许他们把家里的大门漆成大红色,所以称之为:“朱门”。至于紫色,据《韩非子》记载,一匹紫色的绢要五匹素色的绢才换得到,所以贵族们喜欢借紫色来炫耀自己的财富。

皂角的寓意(青红皂白中的皂)(6)

青、白、黑三色,则较为平实素朴,既不具备黄色的哲学属性,又没有紫色那种物以稀为贵的特质,所以数千年来一直是属于劳苦大众的颜色。无论是称呼,还是衣服的颜色,都与这三种颜色息息相关,或者说,黎民百姓,只配使用这三种颜色。(以上部分内容参考于百度)

噢,还忘了一点,“皂”字现如今还指皂荚树的果实,即皂角。皂角可以用来去垢污,也被称为肥皂。因此,我们希望“皂”可以真正担负起自身的职责,洗涤尽千百年来一切封建残渣污垢,让人世间真正分得出“青红皂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