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延宜(山东)
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上面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就跟着学坏。上梁,指上级或长辈。出自晋代杨泉《物理论》:“上不正,下参差”。本为古代建筑术语,意思是上梁如果放不端正,下梁就会歪曲,影响房屋质量。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个成语的意义十分好懂,倒是其本意让人有些费解,究竟何为房屋的上梁与下梁呢?《现代汉语词典》里说,梁,是指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成重构件。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木。在我们滕州过去所建造的三间土木结构房屋中,这个“梁”应该指的是那两根最粗的“梁头”,但这里没有什么上梁与下梁之分呀?!《现代汉语词典》里还说,梁,通常也指檩——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用来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其实我们滕州人是称“檩”为“椽”且读tuán的,有五垄椽、七垄椽、九垄椽房屋之分,而将其上面通过插手和山墙所支撑的椽子叫秫秸把子(也有用芦苇扎的把子)。我想,所谓上梁就应该指“脊檩”(见《现代汉语词典》)——架在屋架或山墙上面最高的一根横木,也叫大梁或正梁,其余的檩则该叫下梁了吧。脊檩(上梁)应该与梁头垂直,其余的檩(下梁)则应当向脊檩看齐,与脊檩平行。这样建起来的房屋才会坚固耐用。
其实,我更倾向于将梁头称作上梁,而将檩称作下梁。因为是梁头承载了檩,如果它不坚固或放置不正,则下梁的作用就可想而知了。记得老家在建房上梁头时,都会举行隆重的仪式:先在梁头上缠上红布,悬挂上鲜活的乌鱼(老百姓称火头鱼),然后燃放鞭炮,引来全村的人观看。
儒家特别重视统治者的表率作用,如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这句话即强调了“上梁”的重要性,只有“上梁”正了,“下梁”才不会歪。
企盼三足鼎立的滕王阁
在素有“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杂志里,时常会冒出纠正引用王勃《滕王阁序》文句差错的文章来,所涉及的问题大致有三:一是关于《滕王阁序》的体裁问题——诗、骈文还是散文;二是关于“滕”误写为“藤”的问题;三是关于“滕王阁”名称由来的问题。作为“滕王阁”发源地的一名读者的我,自然十二分地关注这些问题,并不时地参与进去,与编辑老师沟通。
这不,2018年第4期《咬文嚼字》刊登的《“散文〈滕王阁序〉”?》短文又出现了新“情况”:该文在指出别人差错的同时,自身竟也出现了问题。于是,我在第一时间给编辑部发了邮件,指出了问题,然后,马不停蹄地查阅资料,撰写成文章发了过去。又尽了一个滕州人的一份绵薄之力,快哉,快哉!
《咬文嚼字》中的那篇文章中这样写道:“滕王阁是唐高祖子元婴为洪州刺史时所建,后元婴封滕王,故名‘滕王阁’。”显然,“后元婴封滕王,故名‘滕王阁’”的说法与史实不符。事实上是元婴先被封为滕王,且在滕州建过滕王阁,所以,才将洪州之阁命名为“滕王阁”的。另外,“刺史”也应该为“都督”。明万历《滕县志》对李元婴的情况有所记载,李广星先生所著的《滕州史话》中曾专列一章较详细地介绍了滕王李元婴。
李元婴(?-684年)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个儿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唐高宗李治的叔叔。公元639年(贞观十三年)唐太宗封李元婴于滕县(今山东省滕州市),为滕王,实封千户,后因他逾越典章,行为失度,而被改封为八百户,授金州刺史。公元649年(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元婴在太宗治丧期间宴饮歌舞,受到唐高宗李治的严词切责,下旨警告:“人之有过,贵在能改。国有宪章,私恩难再。”公元652年(永徽三年),李元婴被调到苏州任刺史。不久,李元婴调到洪州(今南昌)任都督。公元653年(永徽四年),洪州都督李元婴大兴土木,建阁以供观赏,阁负城据丘,面山临水,气势壮观。因李元婴曾封为滕王,食禄于山东滕县,于是,洪州官员便以其封号命阁名,故称滕王阁。公元675年(上元二年)九月九日,洪州都督在滕王阁大宴宾客,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挥笔写下了震撼古今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因此流传至今。
后来,李元婴接任其兄鲁王李灵夔任隆州(今四川阆中)刺史,又于公元662年(龙朔二年)在城北玉台山建造行宫,地方官绅也用滕王李元婴的封号命名,名曰“滕王亭子”,后改名为“滕王阁”。历代文人墨客先后来此观光,留下了大量诗文。特别是诗圣杜甫曾两次来到阆中,写下了《滕王亭子》等名篇,使阆中滕王阁也闻名于世了。
又据高建民先生《滕州与滕王阁》和刘康世先生《碑铭见到滕王阁》等考证:滕王李元婴来到封地滕城(在现滕州市城区西南方向)之后,兴建了豪华的宫殿(《旧唐书》有记载),其中就有滕王阁,滕王阁就在滕国故城文公台上的奎星楼后面。这样,按照时间的先后,滕州的滕王阁名列第一,南昌的滕王阁屈居第二,阆中的滕王阁排名第三。只是滕州的滕王阁因滕王遭贬南下,建筑年久失修而倒塌,加之滕王李元婴在滕县名声不佳,没有雄才巨卿为之写下传世名文,滕州明以前县志失传,致使历史上第一个滕王阁名实俱亡,无人知晓,令人不无遗憾。
可见,赣、蜀两地的滕王阁均起源于滕州。滕王阁是以李元婴的封号而起名的。说“……后元婴封滕王,故名‘滕王阁’”,可能是作者对这些史实不太清楚所致吧。
借此机会,笔者更想要说的是,从现在的角度来看,滕州的有志之士应该尽快在古滕城文公台处重建滕王阁,让滕州、南昌、阆中的滕王阁呈三足鼎立之势,丰富滕州的旅游文化资源,造福百万滕州人民。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