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白沙古镇(千年古镇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1)

白沙古镇

走进白沙,可以触摸一段远去的繁华;走进白沙,可以重温一段如歌的岁月;走进白沙,可以聆听一段段动人的佳话。

悠久的历史

千年古镇——重庆市江津区白沙镇,位于长江之滨,距重庆主城72公里。面积237平方公里,人口14万。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盛誉,是重庆市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白沙镇名最早见于北宋《元丰九域志》。早在五千年前,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先巴文化”。东汉末年,白沙境内驴溪河一带,人口聚居,村落众多。唐朝初见繁荣,宋、元、明、清皆在这里设建制镇。千担岩汉崖墓群,巴蜀盛景邻母洞,是白沙悠久历史的见证。

厚重的文化

古镇白沙,文化底蕴厚重。建筑文化、抗战文化、名人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交相辉映,特色鲜明。

◆ 建筑文化

白沙古镇,历史街区风貌独特,规模宏大,保存完好,是名副其实的最大的巴渝山地民居建筑群。古镇北望长江,南倚山岭。民居、洋楼、书院、会馆、寺庙、店铺等建筑,一应俱全,艺术精湛,折射出各个历史时代的文化内涵。

☆ 街巷

白沙古镇,明清时共有街巷65条,现保存完好的有38条,总长8400米。保存最为完好的东华街,长达3千米,如苍龙卧波,蜿蜒顺流而下。临江一边为满屋式石柱吊脚楼,吊脚最高达20米,国内罕见。石坝街,明代时在35度的整块石坡上凿击阶梯而成,长千余米,是全国最长的整体石坝街道。长1百余米的板板街,是我国唯一幸存的最古老的廊坊式栈道木板街。古镇街区,街巷空间开敞有序,一步一景,蜿蜒曲折,小巷深处别有洞天。古色古香的建筑风味,朴实无华的邻里乡情,使人感到浓浓的乡土气息和厚重的历史沉淀。

☆ 民居

古镇街区,民居院落多采用穿斗式与抬梁式混合结构,悬山式屋顶,小青瓦,粉壁墙。一栋栋四合院和洋楼洋房,简练、轻颖,体现了巴渝文化与移民文化兼容并蓄和西洋文化的融入。最具特色留存完好的有:明代的衡庐;清末的邓家大院、石家洋楼、朱家洋楼、卞家院子、夏公馆等。位于城中心的夏公馆,房屋建筑面积近3千平方米,是重庆市唯一保留完好的民国时期民居。

☆ 书院

幽深、宁静的聚奎书院,是重庆市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光绪年间,是巴蜀地区唯一保持完好的清代书院。书院为四合院建筑,土木结构,建面2千多平方米。建于清末的白屋书院,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砖石结构、白菜式科林斯柱头,欧式外廊式建筑,整幢建筑气势恢宏。

☆ 寺庙

白沙城区内有九宫十八庙,城区外有大小古寺庙30余座。现保存最完好的有北宋建筑九神寺,明代建筑川主庙、张爷庙、清代建筑紫云宫、流水寺等。张爷庙圆穹式11滴水复式风火墙,硕大的圆形木柱,恢弘的殿堂楼宇,精美的雕梁画栋、壁画彩绘,全国罕见。紫云宫为国内最大的豪式屋架抱厅建筑,通风、采光、遮阳、避雨。

☆ 店铺

白沙至今仍保存完好的老字号三荣祥鞋庄、洪顺祥盐号,见证着白沙昔日的繁荣。

◆ 抗战文化

白沙古镇,中国大后方抗战文化第一镇。白沙抗战史实丰富,抗战遗址集中。抗日战争爆发后,白沙担当着拱卫陪都重庆的重任,成为大后方区域性的行政、经济、文化、援战中心,为全国抗战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作用。

☆ 行政中心

1938年初,国家审计部、陆军十六后方医院、国民党党史编撰委员会、中央图书馆、国立编译馆等中央机构迁建于此,重庆卫戍总部在白沙镇设立重庆市户口疏散白沙指挥所。

☆ 经济中心

1939年,宋美龄在白沙创办新运纺织厂,白沙纺织工业得以大规模发展,全镇开办大小织布厂71家。国民政府财政部在白沙成立农本局,液体燃料管理委员会在白沙创办国华动力酒精厂,夏仲实等投资兴办白沙水电厂。国家、地方、私营银行达10余家。白沙成为抗战大后方经济重镇。

☆ 文化中心

抗战时期,川东师范、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省内外一大批学校纷纷迁建白沙,大、中、小学37所,在校学生达一万余人,人称白沙为“学生之城”。当时,白沙人文荟萃,先后创办的各种报刊13种之多,开办图书馆、阅览室、书店共12家。1942年,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在白沙举办了中国音乐史上史无前例的万人大合唱。因文化的空前繁荣,白沙与重庆沙坪坝、北碚夏坝,成都华西坝名列四川著名的“文化四坝”。

☆ 援战中心

白沙人夏仲实出任国军第78军军长,率家乡子弟兵血战日寇,战功赫赫。抗战期间,白沙人民为抗战捐献大量的资金、粮食、衣物,输出大量劳工。1944年,时任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的冯玉祥在白沙抗日募捐650多万元,创造了全川最高记录,称白沙为“最爱国的市镇”。

☆ 抗战文化遗址

白沙抗战文化资源丰富,现存有国民政府审计部、七七抗战纪念堂、鹤年堂、朝天咀码头等20多个重庆市级抗战文物保护点,占重庆抗战文化遗址的15%,江津区80%。建于明朝的朝天咀码头,被誉为“白沙朝天咀,重庆朝天门”。是川江唯一保持原貌原状仍在发挥作用的传统大型水码头。是天然的抗战文化影视拍摄基地。《重庆碟战》、《纸醉金迷》、《江姐》等影视剧,皆以此为重庆朝天门码头背景拍摄。鹤年堂,为仿罗马歌剧院式建筑。时称“川东第一大礼堂”。抗战时期,陈独秀、冯玉祥、于右任、梁漱溟等各界知名人士在此登台演讲,宣传抗日。

◆名人文化

白沙古镇,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名人荟萃之城。

☆ 白沙籍名人

辛亥革命先驱卞小吾、李大钊秘书谭祖尧、抗日名将夏仲实、原中联部副部长李初犁、著名白屋诗人吴芳吉、建筑学家国徽设计者之一汪国渝、当代科技发明家张朝吟、油画家陈可之、作曲家王锡仁、原中国女排“三连冠”主教练邓若曾、六次围棋世界冠军古力等皆为我国革命与各项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 流寓名人

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物理学家周光召,聂云臻元帅之婿丁衡高上将等抗战时曾分别就读聚奎中学与白沙中学。

抗战时期, 陈独秀、冯玉祥、宋美龄、陈立夫、于佑任、郭沫若、黄炎培、梁漱溟等一大批名流在白沙留下了大量文化财富。

◆ 生态文化

白沙古镇,自然环境幽美,山水天然融合,是一幅名副其实的自然生态画卷。

☆ 黑石山风景区

在白沙镇南郊,有中国最奇特秀丽的天然园林景观——黑石山。满山石头皆黑,星罗棋布山间。山中有明清寺庙、书院。镌刻于山中黑石上历代文人墨客、社会名流的手书题字七十余处。中心景区九曲池,集山、水、亭、榭、桥、树、花、鸟为一园,美轮美奂,犹如瑶池仙境,游人赞口不绝。曾入选美国出版的《世界风景名胜辞典》、《美国旅游辞典》。

☆ 驴溪河风景区

境内的驴溪河,全长40余公里,经九弯八曲后在白沙镇西侧注入滚滚长江。

☆ 滚子坪风景区

“森林公园”滚子坪,位于白沙镇南,方圆25平方公里。

◆ 民俗文化

白沙古镇民风纯朴,民俗厚重,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

铿锵有力的川江号子诉说着当年古镇的沧桑岁月,优美动听的薅秧山歌飘荡在田间山野。烧酒酿制技艺享誉巴蜀,著名的特色小吃冰糖藕丸等于入载《川味小吃》。白沙农村地区,老百姓至今还保留着婚嫁时新娘座大花轿、拜堂、请乐队吹吹打打、回门等民间习惯。白沙的庙会祭祀活动热闹非凡,风趣别致。端午节划龙船,春节舞龙、舞狮、扭秧歌、打腰鼓、打联枪、放鞭炮、打铁水等白沙民间活动热闹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