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三支柱(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式,是IBM基于人力资源管理大师戴维·尤里奇的思想,结合自身的人力资源转型实践提出的。以三支柱为支撑的人力资源体系源于公司战略,服务于公司业务,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组织能力再造,让HR更好地为组织创造价值。

HR三支柱模式自提出以来,在中国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实践与应用。 然而,HR三支柱模式诞生在讲理性、重事实、轻关系、弱互惠的西方世界,在中国这种重关系、重情感的文化背景下,企业实施三支柱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此外,随着近几年“互联网 ”理念的出现,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化组织、共享经济等成为新的常识,颠覆了人们的固有认知,这些时代变化给当前中国企业构建HR三支柱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主动求变,大胆创新,HR三支柱才能在中国企业中存活和发展,创造更大的实践价值和理论价值。 结合前沿的理论观点,以及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在HR三支柱方面的转型升级与实践创新,我们对HR三支柱模式进行了视角扩展、 平台支撑、厘清对象、文化融合等方面的升级,提出了中国企业HR三支柱模式。

人力资源三支柱走向(人力资源三支柱)(1)

此升级模式延续了我们在管理实践和学术研究中提出的将共享服务中心(SSC)升级为共享交付中心(SDC)的观点,而升级的精髓是端到端的交付意识和产品经理思维。端到端的交付是指从用户需求端来,到满足用户需求端去,始终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用交付彰显HR价值。产品经理思维强调识别、区分HR的客户/用户,针对其痛点打造HR产品,并打磨到极致,用产品黏住用户。

这两种观点不是笔者凭空想象的,而是分别来自华为和腾讯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精髓。华为是一家锁定客户需求建立平台,并为客户提供端到端整体 解决方案的公司。腾讯是一家锁定用户体验建立高黏性平台,并为用户不断打造一站式互联网在线生活生态的公司。这两家公司在面对新的市场环境、 新的客户需求时所体现出的危机意识与主动求变的精神惊人地相似,这应该是根植于企业家精神中、融化在企业文化里的一种不断进行自我革命、推动组织再造的一种能力。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企业都在不断地自我革新,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最有挖掘潜力的工作,更需要进行持续的管理创新与变革。人力资源管理不仅涉及公司与高层管理者这样的客户,还涉及企业内所有员工这样的客户,持续管理变革的目标就是对这些客户进行深入洞察,实现高效的管理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管理与服务的交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