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对社交产品赛道逻辑展开梳理,分享了自己对社交产品的一些思考,希望能够给你带来启发。

腾讯在微信上的社交产品有哪些(面对微信QQ两大黑洞)(1)

分享一下对社交各个赛道的看法,文章可能有点乱,先看图吧:

腾讯在微信上的社交产品有哪些(面对微信QQ两大黑洞)(2)

从两个耳熟能详的词说起:“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为什么要这样分呢?因为它们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陌生人社交本质上是做连接,建立关系;而熟人社交则是对已有关系的维护。

陌生人社交建立起联系后,就进入到维护关系的阶段,这时用户往往会说加个微信吧,于是用户就被导到腾讯的两大流量黑洞——微信、QQ——为他人做了嫁衣。这是很多所谓“走心”社交产品的死法。

如何破局呢?主要有两种思路:

1、提供微信/QQ不会做的社交玩法

比如今年很火的社交游戏《狼人杀》《你画我猜》……《王者荣耀》其实也可以归在这一类

另一种思路是为特定关系提供垂直化的维护方案,比如做情侣社交的《小恩爱》提供了情侣间互动的功能;钉钉提供的签到打卡、OA等办公功能……

那什么是微信、QQ不会做的呢?

不知道,腾讯今天说不做,说不定哪天就做了,谁也说不准。这个思路的风险正在于此。从现在的形势看,有两点微信和QQ应该是不会碰的:

  1. 垂直应用:微信、QQ做到现在的量级其实已经属于通信基础设施了,只能追求普适性,特定人群才会用到的功能做进去只会使产品臃肿甚至得罪另一群非目标用户。
  2. 复杂应用:腾讯系的产品对简洁还是有一定追求的,因此不愿意在核心功能之外加入过于复杂的功能,比如社交游戏、照片/视频的美化编辑等,这些应用如果腾讯要做的话通常会作为独立产品运营而不会直接加在微信、QQ上。

2、放弃关系维护、专注做连接

既然连接上的用户最终无可避免的要转移到微信/QQ,不如干脆放弃对社交关系的维护,将建立连接作为产品的核心价值,选择需要不断建立联系的场景切入,这样的场景有:

  1. 职场社交:销售、招聘、猎头、商务合作……大量的工作场景是需要不断找人发现新关系的,这个赛道的代表产品是《脉脉》
  2. 约炮社交:男女间荷尔蒙驱动的社交大概是最刚性、最广泛的社交需求了,说90%的社交产品都在这条赛道上竞争也不为过,因此也细分出来很多子赛道,值得重点分析:

敲重点:一个人单位时间约到的人数=其约炮成功率*单位时间连接的人数。这个公式中任何一个影响因子的改变都足以发展出差异化的社交玩法

约炮成功率由人的“社交能力”和“社交资本”决定的。

很长一段时间社交创业者们都将重心放在了社交资本的展示上,社交资本包括颜值、身材、财富、知识技能等等,展示形式也经历了文字-图片-视频几次进化。如今颜值、身材、财富算是老三样,红海一片;知识技能成了新的热点,有打高端知识分享的《分答》,也有做生活小技能分享的众多产品,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电竞的发展使得游戏水平成了新的社交硬通货,不禁让人遐想下一个社交硬通货会是什么?

社交能力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当做是一个常量对待,社交能力也确实难以短时间提升,因此大多社交产品的现状就是有社交资本的通过社交产品约到了更多的炮,而缺乏社交资本的“屌丝”则依然只有跪舔女神的份,本质上只是进一步放大了所谓“高富帅”、“白富美”在社交上的马太效应。但“屌丝”们真的没有逆袭的希望吗?其实不然,通过培训口才或者叫话术,提升衣着品味,是可以大幅提高一个人的魅力的,这样的方法论被总结为一门学科——“泡学”,近几年国内市场开始出现泡学培训的产品形态,赛道的典型选手有《坏男孩学院》。这条赛道目前还没有巨头的出现,还是比较蓝海的。而更广义的说,学习、健身、美容整容等对自身的投资也是在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社交资本,但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了,不展开。

为什么还要强调单位时间连接的人数呢?因为理论上互联网已经可以连接任何一个人了,所再做连接是没有价值的,但正因能够连接的人太多了,连接效率的优化就变得有价值。优化效率大体上有两种方式——过滤筛选和匹配机制优化

过滤筛选就是所谓的垂直社交。筛选条件很多,兴趣爱好、地理位置、职业、性取向等等都可以作为条件,你能想到的条件估计都能找到对标的产品。筛选条件是有优劣之分的,条件是否有足够的排他性很重要,如果不够排他可以兼容其他属性的人群的话,这个筛选的价值就不大了,垂直社交领域真正做大的大多在LGBT方向也是一个佐证

按常理说,最优的匹配机制应该是尽可能多的给用户匹配潜在约会对象,这样效率最高,但社交本身是一件需要花费时间做深入交流的事,因此有时候并不是连接的人数越多越好,这跟产品的玩法逻辑对社交能力与社交资本哪个更重视有关

重视社交资本的会采用一对多的匹配机制,常见的玩法就是美女发布一个动态/自拍/短视频来展示自己的魅力,平台通过各种渠道让男士看到,从而产生勾搭的动机,美女再从众多的男士中挑选合适的约会对象

一对一的匹配机制则更重视社交能力,因为强制只能和一个人社交,即使对方的社交资本并不那么吸引人,也不得不聊下去,这就提供了展示社交能力的机会。这样的产品有《TIKI》《TATAUFO》

多对多的匹配机制最早见于互联网早期的聊天室,随着技术的发展多对多的语音和视频聊也出现了,这样的机制是最需要社交能力的,毕竟只有从一群人中脱颖而出才能获得社交的机会。

本文由 @hugh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CC0协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