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稻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养活一方人的水稻,以及水稻病虫害的基本识别与防治,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水稻病虫害和防治方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水稻病虫害和防治方案(水稻病虫害的基本识别与防治)

水稻病虫害和防治方案

关于水稻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养活一方人的水稻,以及水稻病虫害的基本识别与防治。

想听完整语音讲座,在公众号中回复关键词:“第一期讲座语音”,收听完整语音!

病害基本识别

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引起,具有传染性,且病原体多种,如真菌、细菌、病毒、线虫或寄生性种子植物等。

非侵染性病害: 由非生物引起,如营养元素的缺乏,水分的不足或过量,低温的冻害和高温的灼病,肥料、农药使用不合理,或废水、废气造成的药害、毒害。

发生规律:侵染性病害开始一般只在少数植株上发生,而后再由少数植株向四周蔓延,发展速度慢,方向性强。生理性病害特点是突发性、即病状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几乎同时出现,表现为起病急,病程短。

普遍性:非侵染性病害成片或成块地上同时发生,看不出明显的发病中心和由发病中心向外蔓延的迹象。

相似性:非侵染性病害受害植株几乎同时在同一部位的相同器官出现相同或相似的病状。

真菌性病害

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焉,少数畸形。植株上一般都产生白粉层、黑粉层、霜霉层、锈孢子堆、菌核、霉状物、磨菇状物、棉絮状物、颗粒状物、绳索状物、粘质粒和小黑点,大的病征可用肉眼直接观察到。

细菌性病害

细菌通过植株的气孔、伤口等处侵入,初期病斑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病斑上有菌脓外溢,发病后的植株一般表现为坏死、腐烂或萎蔫。斑点、腐烂、坏死、萎蔫、肿瘤大多数是细菌病害形成。

病毒性病害

其最常见的症状是花叶、黄化、矮缩、畸形。特点:1)田间病株多是分散、零星发生,没有规律性;2)昆虫传播的病毒病,其发生特点与昆虫的活动规律紧密相关;3)田间病毒病往往复合感染的现象,症状与单一感染的不同。

线虫病害

分布范围广、寄主种类多。特点:叶片上均匀的出现轻微至严重褪色,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根短、毛根多或根上有病斑、肿大或结节整株生长减慢,植株矮小、瘦弱,甚至全株萎蔫、死亡。

水稻虫害识别及其防治二化螟

本地幼虫越冬→蛹→成虫→卵→幼虫→群集在水稻叶鞘内取食,造成枯鞘→2龄后→ 开始转株为害或蛀入稻株内部为害在国内一般发生1~5代。

防治方法:

·灌水灭蛹;

·选用抗虫品种;

·喷药灭虫:盛孵高峰期后5~7天打药;

·12%马拉·杀螟松、35%水胺硫磷、1.8%阿维菌素、20%氯虫苯甲酰胺(无人机施用)。

表现形式:

初孵幼虫先侵入叶鞘集中为害,造成枯鞘,到2~3龄后蛀入茎秆,造成枯心、白穗和虫伤株。初孵幼虫,在苗期水稻上一般分散或几条幼虫集中为害;在大的稻株上,一般先集中为害,至3龄幼虫后才转株为害。

三化螟也在当地越冬,生命同期同二化螟,但其危害方式与二化螟不同,幼虫孵化后侵入水稻不久,即在叶鞘和茎节间适当部位作“环状切断”,把大部分维管束咬断,断环形成不久,由于水分和养分不能流通,几天内就出现枯心,因此,防治三化螟枯心的时间应比防治二化螟的时间提早,一般在盛孵期打药,在全国一般发生2~7代。

防治方法:

防治方法同二化螟!

表现形式:

幼虫蛀食稻茎杆,苗期至拔节期可导致枯心,孕穗至抽穗期可导致“枯孕穗”或“白穗”,以致颗粒无收”。

稻纵卷化螟

南岭以南以幼虫或蛹越冬,主要在再生稻、稻桩及禾本科杂草中越冬,具有迁飞特性。全国一般发生2~11代。以幼虫缀丝纵卷稻叶成虫苞,幼虫居其中取食叶肉,2龄期卷尖,3龄期束叶,3龄后食量大增,4~5龄频繁转苞。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防贪青;

·释放赤眼蜂、喷洒杀螟杆菌、青虫菌等;

·在幼虫2龄高峰期施药灭虫:1.8%阿维菌素、30%乙酰甲胺磷等。

表现形式:

以幼虫为害水稻,缀叶成纵苞,躲藏其中取食上表皮及叶肉,仅留白色下表皮。苗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甚至枯死;分蘖期至拔节期受害,分蘖减少,植株缩短,生育期推迟;孕穗后特别是抽穗到齐穗期剑叶被害,影响开花结实,空壳率提高,千粒重下降。

稻飞虱

稻飞虱仅在我国南方少数地区能越冬,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卵→若虫→成虫,都以成、若虫群集于稻丛基部,用刺吸式口器吸食稻株汁液,拔节至孕穗期受害后,稻丛基部黑褐色,稻株矮缩,往往不能抽穗或形成“包颈”的空粒穗,抽穗后受害,则影响谷粒饱满,严重时成团枯萎。早稻以第3代为害,一般在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晚稻以第5、6代为害较重,一般在9月底至10旬中旬。该虫发育历期短,繁殖力强,发生发展快,世代重叠,危害大。

防治方法:

吡虫啉、啶虫眯、噻虫嗪、25%吡蚜酮(无人机施用)。

表现形式: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灰飞虱很少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玉米等作物的病毒。

水稻病害识别及其防治

稻瘟病

病菌主要是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谷、稻草上越冬,成为翌年初侵染的来源。当日平均温度达12℃以上时,湿度适宜则形成分化孢子并着落在稻株表面,在15~32℃条件下萌发,侵入稻株内,经过潜育显示症状,叶片上出现病斑后,即可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力再次浸染其它叶片或稻株。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并定期轮换、不同品种间隔种种植;

·种子消毒和处理带病稻草;

·加强栽培管理;

·发病初期用药防治:75%三环唑、井•烯•三环唑等。

表现形式:

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苗瘟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病苗基部灰黑,上部变褐,卷缩而死,湿度较大时病部产生大量灰黑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叶瘟在整个生育期都能发生。分蘖至拔节期为害较重。

稻曲病

稻曲病又名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及青粉病。病菌以落入土中菌核或附于种子上的厚垣孢子越冬。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避免病田留种,深耕翻埋菌核;

·发病初期:20%氟硅唑咪鲜胺加嘧啶核苷类抗菌素(农用抗菌素120)防治,或用2%福尔马林或0.5%硫酸铜浸种3-5小时;

·抽穗前:18%多菌酮粉剂;

·水稻孕穗末期:14%络氨铜水剂、5%井冈霉素水剂。

表现形式:

该病只发生于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河北、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稻区时有发生。

细菌性条斑病

带病谷种和稻草是主要初侵染源,病菌随流水传播到秧苗,然后从叶片的水孔、伤口等侵入维管束,也可从变态气孔侵入细胞间隙内,病菌侵入后大量繁殖产生症状,条件适宜时,再放出病菌进行第二次侵染。

防治措施:

·选用抗病品种 ;

·加强检疫和种子消毒 ;

·加强栽培管理;

·发病初期:农用链霉素、 86.2%氧化亚铜水分颗粒剂等。

表现形式:

主要侵害叶片,病斑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半透明小斑点,后逐渐沿叶脉方向扩展。扩展时受叶脉限制,病斑呈细线状或短虚线状,黄褐色。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有蜜黄色菌脓溢出,呈露珠状,干结后呈黄色树胶状小粒,形如虚线,不易脱落。发病严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的黄褐色至枯白色大斑块。病害流行时,叶片卷曲,完全呈一片白色。该病在水稻生长前、后期都易感染;病害严重时能引起稻株早期死亡或不能抽穗。

白叶枯病

发病规律与防治方法同细菌性条斑病

表现形式:

白叶枯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及叶鞘上。初起在叶缘产生半透明黄色小斑,以后沿叶缘一侧或两侧或沿中脉发展成波纹状的黄绿或灰绿色病斑;病部与健部分界线明显;数日后病斑转为灰白色,并向内卷曲,远望一片枯槁色,故称白叶枯病。

水稻黑条矮缩病

一种由飞虱为主要传毒介体,在我国南方稻区广为发生流行的一种水稻病毒性病害。该病发生流行与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及携毒传播相对应。晚稻收获后,灰飞虱成虫转入田边杂草和冬播大小麦危害与越冬,后期迁入早稻秧田和本田传毒侵染。病害的季节性流行是受灰飞虱种群数量消长,特别是秧苗期带毒灰飞虱种群数量关系最密切。

防治措施:

·消灭传染源,除去田间杂草;

·切断传播途径,防治飞虱。

表现形式: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都可能发生,发病越早,危害越大。秧苗期,感病叶片僵硬直立,叶色墨绿,根系短而少;分蘖期植株明显矮缩;拔节期严重矮缩,茎秆基部表面有纵向瘤状乳白色凸起;穗期,不抽穗影响产量。

水稻干尖线虫病

又称白尖病、线虫枯死病。分布在国内各稻区。苗期症状不明显,偶在4-5片真叶时出现叶尖灰白色干枯,扭曲干尖。感病种子是初侵染源,以成虫、幼虫在谷粒颖壳中越冬,干燥条件可存活3年,浸水条件能存活30天。

防治措施:

·选用无病种子,加强检疫,严格禁止从病区调运种子;

·种子进行温汤浸种;或0.5%盐酸溶液浸种72小时;或40% 醋酸乙酯乳油,浸泡24小时;或80%敌敌畏乳油浸种48小时,浸后冲洗催芽。

表现形式:

侵入后水稻叶尖形成特有的白化,随后坏死,旗叶卷曲变形,包围花序。花序变小,谷粒减少。湿度大有雾露存在时,干尖叶片展平呈半透明水渍状,随风飘动,露干后又复卷曲。有的病株不显症,但稻穗带有线虫,大多数植株能正常抽穗,但植株矮小,病穗较小,秕粒多,多不孕,穗直立。

综合防治技术

1.加强检疫

2.农业措施:

品种、种植制度、处理带病菌的稻草、打捞菌核、灌水灭虫、加强栽培管理等。

3.物理措施:

诱虫灯杀虫、黄色板粘虫 。

4.生物措施:

稻田养鸭(鱼)治虫、以蛙治虫、生物农药Bt乳油

5.化学措施:

选好药、用准药、统一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