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让郗鉴与自己合作顺利,又能够让众多人看到他王导的真实力量,王导借助司马绍邀请温峤去郗鉴府邸的机会,带着晋元帝司马睿表侄王羲之一同前往。

王羲之的父亲是王旷,母亲是卫氏女,奶奶是夏侯氏,姥爷是卫瓘族人,教导老师是卫烁,表叔是晋元帝司马睿。

对于王导而言,能帮助王羲之撮合婚事,就是帮助晋元帝司马睿拉拢心腹,等于卖给晋元帝司马睿一个人情。

同时,撮合王羲之的婚事,也可以帮助郗鉴摆脱乞活军不光彩的身份,一旦挂上皇帝表侄岳父的名号,郗鉴子孙都会被人高看一等,自此跨入豪门之列。

在双方都有需求的前提下,王导接见了郗鉴,并且与郗鉴达成了联姻共识。那么,王羲之是否会反对呢?王旷死于晋元帝司马睿死守下邳之战,少年丧父的王羲之没有庇护,在王敦阔刀大斧斩杀王澄、王玄的时期,王羲之见识到了失势的下场。也正因为如此,十七岁的王羲之此时没有拒绝王导的胆量,当然,王导肯想起王羲之这个外强中干的后生,在王羲之心里,他甚至觉得是老天垂怜。

真实的王羲之简历(这个晋朝有意思)(1)

至于晋元帝司马睿对待王羲之的态度,除了给予王羲之经济上的资助以外,并不打算重用王羲之,当然也不打算给王羲之太多的机会。在晋元帝司马睿不重用王羲之的时期内,又有谁真的会在意一个书法不错的孩子呢?于是,在知道王导的主意后,王羲之的表现是一口答应,并且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

那么王导为什么要将宴席设在郗鉴的府邸,为什么同时间温峤也去了郗鉴府邸呢?建武元年(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建立东晋,但却只称晋王,并未称帝。刘琨遂以温峤为司空府左长史,让他南下江东劝进。是年六月,温峤抵达建康。他在朝堂之上慷慨陈词,盛赞刘琨忠义,并力言江东承袭晋统乃众望所归,因而深得司马睿赞赏。

当时名士如王导、周、谢鲲、庾亮、桓彝,都非常欣赏温峤,争相与之交往。后来,温峤多次请求返回幽州向刘琨复命,但都未获允准。太兴元年(公元318年),司马睿正式称帝,史称晋元帝,并任命温峤为散骑常侍。温峤以母丧为由,不肯接受官职,再次请求北归。三司、八座共议,皆认为温峤不能因私情而废国事。当时,刘琨已在段氏内乱中被段匹冤杀。温峤只得接受任命,留在江东,并要求朝廷褒崇刘琨,以慰海内之望。但晋廷正倚重段匹抵抗石勒,并未对刘琨有所追赠。

此后,温峤历任骠骑长史、太子中庶子。他极尽规谏之责,并献《侍臣箴》,深得太子司马绍器重,引为布衣之交。

我们看看这段历史,司马睿准备登基前一年时间内,温峤进入建康,来的目的是为他姨夫刘琨在司马睿面前多多美言,并且来提前恭贺司马睿登基。

而当时谁接见了温峤?王导、周、谢鲲、庾亮、桓彝、司马绍、庾亮等人。

温峤本身是一个有学识的人才,在帮助刘琨阻击外敌的过程中,多次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

正因为温峤此人军事才能卓越,才有了散骑常侍的职位,意为军官。

既然温峤在刘琨身边历练,又是来给刘琨做说客的,自然是有当权者给予支持。

王导此时看出了刘琨请求司马睿接纳的急切心理,自然想通过温峤传递他想招揽的心思。但是,王敦也看到了温峤的价值,王导要是公然出手难免会落话柄给他人,于是决定借助王羲之的婚事暗地里跟温峤谈判。那么王敦又是怎样一个厉害的人物呢?王敦字处仲,小字阿黑,年轻时相貌俊秀,生性洒脱,善于评鉴人物,精通《左氏春秋》,尤喜清谈,深得族兄王戎赞赏。他因娶晋武帝之女为妻,被拜为驸马都尉,后又担任太子舍人。

也就是说王敦比王导要好一点,他的身份是驸马爷。

元康九年(公元299年),皇后贾南风废黜太子司马遹,将其送往许昌幽禁,并严禁东宫官属送行。

王敦却违反禁令,与同僚江统、潘滔、杜蕤、鲁瑶等人在路侧送行,望着司马遹痛哭拜送,受到时论的称赞。

他们因此被司隶校尉满奋收捕入狱,但在河南尹乐广、都官从事孙琰的营救下,最终都得以释放。后来,王敦改任给事黄门侍郎。

这一年王敦与卫玠的岳父乐广有了更深的交情,而且王敦被当时的人们所夸赞,更被太子朋友圈的那些大咖们所接受,但是王导并没有赶上这次机会。

赵王司马伦篡位称帝,当时王敦的叔父王彦正任兖州刺史。司马伦遂命王敦到兖州慰劳王彦,加以笼络。

不久,齐王司马冏传檄天下,起兵讨伐司马伦。王彦虽收到檄命,但因畏惧司马伦兵力强盛,不敢应命,后因王敦力劝方才举兵。

是年四月,司马伦兵败被杀,晋惠帝复位。王敦因功升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大鸿胪、侍中。

王敦跟着叔叔王彦在兖州做事,在这个时候得到了兖州当地的人脉,这也是为什么王衍后来调动王敦离开兖州,让他弟弟王澄进入兖州时候,王敦那么不开心,非要杀了王澄。

王敦在族兄王衍的安排下,外任广武将军、青州刺史,后又被征拜为中书监。当时天下大乱,王敦将公主的陪嫁侍婢百余人全部许配给军中将士,散尽府中库财,独自返回洛阳。

东海王司马越自荥阳入朝,不顾幕僚潘滔的反对,任命王敦为扬州刺史。这一年琅琊王家进入权力中心,王敦开始跟东海王司马越建立私交。扬州刺史刘陶病逝,王敦被再次任命为扬州刺史,并加广武将军,不久又进拜左将军、假节、都督征讨诸军事。

同年,匈奴汉国攻破洛阳,俘获晋怀帝,史称永嘉之乱。皇室、士族纷纷南下江东,司马睿被推为盟主,承制任命官吏,江州刺史华轶却不肯从命。司马睿遂命王敦与历阳内史甘卓、扬烈将军周访共讨华轶,华轶兵败被杀。司马睿处置华轶的时候,王敦身先士卒,成为司马睿的心腹。

巴蜀流民在湘州作乱,推杜弢为首领。乱军北上席卷荆州、江州,甚至威胁到扬州的安全。

王敦进屯豫章,命武昌太守陶侃、豫章太守周访共讨杜弢。陶侃大破杜弢,被王敦表荐为荆州刺史。这一年王敦平复华轶引起的战乱,拉拢陶侃、周访这对兄弟,他开始建立自己的团队与人脉。

真实的王羲之简历(这个晋朝有意思)(2)

为什么王敦能做大将,前期又有那么多人愿意与他结交呢?王敦曾当众表演击鼓,音节谐韵,神情自得,旁若无人,在座观看的人都称他雄爽。由此可见,王敦是一个豁达而又爽朗的人,不拘小节,不爱钱财。王敦曾沉迷于女色,家中养有婢妾数十人,有人为此规劝。王敦便打开后门,将家中婢妾全部放出,任凭她们离去。

其次,王敦能够听从他人劝诫,愿意改正自己的毛病,更愿意提升自己的境界。庾亮曾问王敦道:“听说您有四位好友,都是哪几位啊?”王敦答道:“您家的中郎(指庾敳),我家的太尉(指王衍)、阿平(王澄)以及胡毋彦国(胡毋辅之)。其中阿平最差。”庾亮问他谁最优秀。王敦道:“自有人。”庾亮追问到底是谁。王敦道:“自有公论。”王敦是一个很有主见,更是愿意让天下公论的一位心胸开阔者。王敦酒后喜欢咏唱曹操的《步出夏门行》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一边唱,一边用如意击打唾壶,以致壶沿被敲得全是缺口。王敦非常喜欢曹操,觉得曹操雄才伟略,也喜欢以英豪自居。

王敦这样的飒爽性格恰好是军人不拘小节的性子,所以驸马爷王敦在军中是很吃得开的。当时王导的关系网也没有差到哪里去。王导字茂弘,小字赤龙、阿龙。王导最初世袭祖父王览的爵位即丘子。后被司空刘寔任为东阁祭酒及迁任秘书郎、太子舍人、尚书郎,他都未到任。

换言之,王导拥有大咖刘寔的人脉,并且跟随刘寔工作过一段时间,深受大贤教诲。司马睿曾对王导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呀!”王导比王敦更好的一点是,王导是司马睿的仲父,更是司马睿所认为的萧何。南渡士人,每到暇日,常至新亭饮宴。在一次聚会时,名士周叹气说:“风景跟往昔一样,江山却换了主人。”在座的名士听了都不禁伤心落泪。王导当场放下脸道:“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

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众人听罢,都收泪向他道歉。王导是能够在新亭集会上集合世家,调动世家齐心的大能,而王敦更多是在军中有所作为。王导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办事,虽然每天开支用度没有宽余,可一年总还有些节余。当时朝廷财政枯竭、库藏空虚,只有粗丝布几千端,出售到市上却无人购买,因而朝廷开支非常困难。

王导很着急,就和朝中的一些名贤用这种粗布做衣裳,于是人们纷纷仿效他们也穿这种衣服,这些布匹的价钱一下子就贵了起来。

这才令主管者去卖,每端布卖到一两金。王导就是这样被人仰慕的。王导比王敦名望更高,世人更倾慕王导一点。不仅如此,王导曾经在东海王司马越的府邸工作很多年,他的同僚恰恰是绰号“油垢”的刘舆。刘舆虽然不是温峤的姨夫,可是刘舆却是刘琨的亲大哥。这温峤来到建康肯定也要听刘舆话的。

于是,王导借助王羲之的婚事,暗地里沟通刘舆,让刘舆联系温峤在郗鉴的府邸见面。而为了让温峤在人前展现对自己的敬仰,王导又组织殷浩、王濛、刘惔、谢尚、谢弈等人一同参加这次的相亲大会,美其名曰给每个年轻人机会。这又在另一方面,由丞相王导牵头,代表晋元帝司马睿关爱下属郗鉴的浩大皇恩,因此来笼络更多想要鲤鱼跃龙门、脱去贫民身份变士族的将军们的心。于是一箭多雕的计谋就在郗鉴的府邸展开,而陶侃带着自己的儿子陶瞻就是个走马观花、看热闹的主儿。为什么王导要邀请陶侃、陶瞻父子,还有周访呢?因为陶侃有一个厉害的亲家公周访。

历史是这么记载周访的,周访出身寒族,为人沉毅、谦让,有好施之名。初任寻阳功曹,后被察举为孝廉。琅琊王司马睿升为镇东大将军后,征辟周访为僚佐。其后屡次领兵,讨平江州刺史华轶及荆州杜曾叛乱,又协助平定杜弢的流民叛乱,为司马氏政权立足南方做出了杰出贡献。

累官至安南将军、梁州刺史,封寻阳县侯。晚年在梁州务农练兵,抗衡跋扈不臣的大将军王敦。

周访是抵抗王敦、厌恶王敦的重要人物。而陶侃也是个不喜欢王敦的将领。一场宴会,结合了两个最讨厌王敦的大将,又靠着王羲之招揽了一个战无不克的大将,还为时年是世子的司马绍招揽了这三个大将,完成了未来储君的委托,博得了未来帝王的好评与感恩。

几十年后,王导后人必然会得到世子司马绍的保护,并给予无限的荣华富贵。

出于这样的考虑,王导将一切大局的局眼设在了重兵把守,但凡出现一点乱子,必然要掘地三尺的将军府邸。

而郗鉴府上,是没有任何世家敢出幺蛾子的。因此郗鉴的家也是最安全的沟通地点!

但是,上天是不会让王导太顺利的。

就在王导设计一切就绪的时候,王敦成了不速之客,来到了郗鉴家,非要拉着温峤聊家常。

于是,王导的精心设计,转眼成了王敦的专场,看着王敦跟温峤推杯换盏。

本是热络的九曲流觞,最后为了避开王敦,最终成了郗鉴厢房找女婿的闹剧。

也因此,历史出现了有意思的画面:东床快婿。

真实的王羲之简历(这个晋朝有意思)(3)

据历史记载,郗鉴有个女儿,年方二八,名叫郗璿,字子房。生得人有人才,貌有貌相,郗鉴爱如掌上明珠。郗鉴要为女择婿,郗鉴觉得丞相王导家子弟甚多,听说个个都才貌俱佳,于是郗鉴希望能在丞相王导家子弟中择婿。一天早朝后,郗鉴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丞相王导。丞相王导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您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王府的子弟听说郗太尉来觅婿,无不铆足了劲,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皆盼中选。

郗府管家看来看去,感觉王府的青年才俊个个都很好。最后,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原来王羲之在来相府半路上再三赏玩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的古碑后,沉迷不已,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相亲的事早忘光了。

当他急急忙忙来到郗鉴府邸,因为天气实在太热,就随手脱掉外衣,袒胸露腹,边喝着茶,边想着蔡邕的书法。管家见他这般神情,惊呆了,问他话也不搭理。

郗府管家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说:“哈哈,我要选的就是他了!”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东床快婿”又称“东床袒腹”,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这便是一场匪夷所思的闹剧,本来是严肃的谈判,结果成了相亲大会!

晋元帝司马睿是偏袒小儿子司马裒的,并且在司马睿听说大儿子司马绍拉拢温峤和刘琨后,专门挑选刘琨的好兄弟祖逖来做司马裒的师傅兼支持者。

于是,闻鸡起舞的哥俩,祖逖和刘琨在晋元帝司马睿的设计下,站在了彼此的对立面。

而王敦也因为晋元帝司马睿的这个设计,暂时与祖逖成了盟友,两人共同支持司马裒继承大统。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石勒率军前来攻打东晋,这是东晋一场有百分之八十胜率的战役,在王敦和祖逖全力配合下,司马裒本该靠着战功逆风翻盘,成为东晋开国太子。

奈何司马裒竟然在战场上意外死亡。而刘舆,因为司马裒的死也走到了人生的终点,被人下毒而死。那么,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这个晋朝太有意思了》(1-3卷),京东套装满100减50,当当套装5折抢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