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36计的职场运用(谨慎能捕千秋蝉)(1)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子曰:讷于言而敏于行。从小到大,国人大概都受到夫子这句话的影响,以为圣人的意思是要我们少说话多做事,甚至只做不说。对不对呢?对。也不对。

《论语》中关于“对”的证据有很多,比如:《里仁篇》“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为政篇》“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学而篇》“巧言令色,鲜矣仁。”《颜渊篇》“仁者,其言也讱。”《宪问篇》“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我们日常生活中与之相关的也基本都属于负面词汇,如:“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言多必失、金玉其外”等。

孙子兵法36计的职场运用(谨慎能捕千秋蝉)(2)

说“不对”,也是有证据的。《左传·襄公二十年》记载,子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这段话的运用古已有之,苏秦、张仪、犀首(公孙衍)、陈轸、苏代、苏厉(后面两位是苏秦的弟弟)都是此中高手;当今社会更加普遍,职场和创业中无论是从事营销还是管理或者作为一个建言角色的下属,语言能力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成绩甚至成功。

那么到底对不对呢?二郎几十年的生活阅历总结出以下三点:

上之尚:学识、能力加阅历、经验已达化境之人,大概可以做到“一人独完”,只因心中自有块垒,当然可以任何时候都胸有成竹,不必借他人的验证即可形成完整和完美的思维架构。这样的人大概不必刻意就能做到夫子说的“讷于言而敏于行”,那些大人物中有许多都是这样的人。

中之衷:达不到“上之尚”的朋友,最好做到“中之衷”。处于这个境界的人,必须要借助各种外力的补充和验证才可能达成一个相对完整或完美的架构体系,这种情况下若奉行“只做不说”的宗旨,大概是会一事无成的;而你在借用外力的过程中,无论如何严谨都不可能“密”得起来,无论你是说是做的中间透露了你的意图,都是一样的。“中之衷”的意思,是说不必刻意地去隐瞒什么,不得不“露”出来的内容,不防多加点“料”,一个问题用几个话题来掩饰,确定目标用反向操作来混淆,如此,近于“密”也。

下之狎:凡是达不到“中”的做事方法可以统归于“下”,虽然各有各的不同,但因其浅薄轻浮的特性,难免都令人产生鄙夷不屑之感,是以谓之“狎”。下之狎者,非我所愿,多说无益,略过。

孙子兵法36计的职场运用(谨慎能捕千秋蝉)(3)

总言之,所有的刻意都是拙劣的。所以上述“上、中、下”事实上的界线和可操作性非常模糊,二郎所知道的成功者中也并非都是“上之尚”或“中之衷”,偏偏就有许多“下之狎”者。你到哪里说理去。

除了侥幸之外,这些成功者唯一的共同点只有一个:!他们都行动派:言出必行、说到做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狭路相逢勇者胜,自律到苛刻、冷酷到无情;无论事前事中,无论言与不言或泄与不泄,你还没有想明白,他已经过去了,甚至已经成功了。所谓无防之防,进攻既是防守;所谓无守之守,是强大到无需防守。

在当今这个激烈甚至残酷的竞争环境中,基本都是快鱼吃慢鱼,对于夫子的“讷于言”或者可以不用在意,只要做到“敏于行”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孙子兵法36计的职场运用(谨慎能捕千秋蝉)(4)

看完了上半部分,很多朋友似乎得出一个结论,以为保密这件事情并不重要了。须知人上有人、天外有天,你快别人就不快吗?《呻吟语》曰:“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朱子曰:“真正大英雄,都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老子曰:“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下面进入正题:

36计之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认为防备十分周到的,就容易松懈斗志,麻痹轻敌;平时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里,而不是和公开的事物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典出】《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唐太宗御驾亲征,欲取高丽,见到波浪滔天的汪洋大海后顿生恐惧,不敢渡海。薛仁贵于是用计,向皇帝禀告说:近海有一位豪富愿向您的三十万兵马提供粮草,请陛下前去海边亲自验收。文武百官随太宗来至海边,只见眼前彩幕遮围着上万间房屋,一位老人将皇帝请入一间四壁挂着彩绣,地上铺着地毯的屋子,于是百官进酒,说说笑笑,好不热闹。过了一会儿,只觉外面风声呼啸、涛声如雷,接着就是剧烈摇晃、桌子上的杯盘翻落一地,皇帝心生疑惑,命人揭开围幕观看,只见一望无际的滔滔海水,分不清东西南北,太宗惊恐问道:“这是什么地方?”薛仁贵起身回答说:“在下斗胆瞒天过海,现在已快到东岸了。”

【题解】瞒:隐瞒,隐藏实情。天:天子,皇帝。

【锦囊】使用伪装的手段掩护;利用机会、乘人不备来获得成功。或假作行动令其警备,虚耗其力,如此反复,待其疏漏;复佯作放弃令其不备,静待良机,乘其疏忽,乘虚而入,给予致命的一击。“瞒”之大与巧,事之成与败也。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古往今来的教训不可谓不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瞒天过海”如何用,实在是有千种万种方法,无非是临机应变、因事制宜而已。韩非子曰:“世易则时移,时移则备变。”朋友们悟到哪里,用到哪里就是了。

今天聊到这里,晚安!

孙子兵法36计的职场运用(谨慎能捕千秋蝉)(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