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6月18日,2022“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珠海海岛行”启动仪式在珠海市担杆镇文化中心隆重举行。本次“看中华·珠海海岛行”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主办、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合办,担杆镇人民政府协办。

促进湾区青年沟通交流

已累计邀请50多位港澳台青年导演

据悉,“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的核心项目,是在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先生的指导下,将“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在珠海校区的延伸和拓展。

2020年、2021年,项目分别以“珠澳同城”、“时光·印迹”为主题,与珠澳两地高校达成联动,两地师生携手合作,完成了一批题材多样、形式丰富的纪录短片。目前,系列作品已上传至南都“N视频”APP,可搜索“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进行观看。

珠海适合拍照的海(用镜头呈现珠海海岛之美)(1)

参与项目的部分师生

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自2019年创办以来,已邀请50多位来自港澳台地区的青年导演,在内地青年志愿者的一对一配合下,每人拍摄完成10分钟中国文化纪录短片,所有作品成果均在粤港澳台高校及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展播,为生活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三地青年搭建了一个交流体验、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畅想未来的新平台。

据了解,2022年“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的年度主题为“美丽乡村”。在本次的“看中华——珠海海岛行”活动中,6位来自澳门城市大学的澳门青年导演与8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的内地制片人合作,用镜头探访珠海美丽乡村的建设成果,用影像致敬美丽乡村的建设者与亲历者。他们将通过对海岛邮递员、乡村医生、乡村教师等选题搭档拍摄,致敬美丽乡村的建设者,挖掘和讲述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动人故事。

愿以本次活动为契机

使澳门青年感受祖国乡村建设成就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淮芝、副主任王磊、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忠、担杆镇人大主席叶彩玉,以及澳门青年导演、内地青年制片人等一同参加了本次启动仪式。启动仪式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影像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磊博士主持。

李淮芝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是港澳台青年和内地青年合作交流的新品牌。希望各位澳门导演可以在内地青年的协助下以他们的视角、他们的独立表达去讲述好发生在外伶仃岛的动人故事。也希望身居繁华都市的澳门青年们,能在本次的拍摄中深度体验乡村生活,感受祖国乡村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

珠海适合拍照的海(用镜头呈现珠海海岛之美)(2)

启动仪式现场

王忠教授则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解析了本次“看中华·海岛行”活动的意义。他认为,海岛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前哨,海岛上的历代人民适应自然的挑战,留下诸多人文历史痕迹和精神文明成果。近年来,海岛经济的迅速发展折射出了我国乡村建设事业所取得的重要成果,走进乡村、讲述乡村故事,也就是在记录时代与历史的发展,这些真实且鲜活的时代影像会在未来展现出更多元的价值与更丰富的意涵。

珠海市担杆镇人大主席叶彩玉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珠海市担杆镇围绕海岛的乡村振兴和文化建设,发展特色海洋经济和高端旅游业挖掘海岛文化,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渔业、海岛观光、休闲海钓、海岛探险等。叶彩玉对北师大和澳城大对担杆镇的支持表达了感谢,并预祝本次“看中华·海岛行”活动圆满成功。

珠海适合拍照的海(用镜头呈现珠海海岛之美)(3)

担杆镇人大主席叶彩玉致辞

澳门青年代表陈小芳在发言中表示,作为澳门导演,希望自己能在制片人的协助下将自己对海岛的了解与认识、所思所感全部融入到纪录片当中,并透过各种媒体平台传达给更多观众,推广海岛文化与风土人情。

内地青年制片人代表杨露露则用“提升”、“交流”、“责任”三个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对于此次活动的向往与期待,她表示,作为“看中华”项目的一员,自己将在活动中与澳门青年导演密切配合,一同讲好乡村故事、传播好乡村建设发展的时代强音。

珠海适合拍照的海(用镜头呈现珠海海岛之美)(4)

启动仪式现场,有关领导与师生合影留念

最后,李淮芝主任、王忠院长和叶彩玉同志共同为本次“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珠海海岛行”进行揭彩与打板,2022年“看中华·港澳台青年影像计划·海岛行”正式拉开序幕。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张景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