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说道刘禹锡被调往和州(安徽和县)

今天讲两个传闻,第一个就是说刘禹锡到了和州受到当地县今的排挤,只让他住一个小破屋子,这就是那篇知名的《陋室铭》中的那个屋子。

刘禹锡的职位是刺史,刺史是属于什么身份?就是太守的意思,就是当地的军事长官,按说一个县今又怎么敢惹他?

可是又为何一个刺史只住在一个陋室中?只能说刘禹锡不会以权谋私,他要是要一个好点的住宅,当地官员想来也不敢不安排!

之前我写杜甫时有提到他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道:“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历经磨难杜甫只叹是有个破屋子冻死也满足了。!

这就不得不佩服刘禹锡的精神,就算再受打压,他的文章却永远没有避世的想法,永远都在表达自己的时政观点。同样是一座破屋在这里刘禹锡胜了杜甫一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一个文人的高傲在这里体现出来了,无论身处什么环境,无伦别人用什么眼光看我,我刘禹锡知道自己是谁!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第二个传闻是说刘禹锡没有去过乌衣巷和朱雀桥,只是因为看了朋友的画有感所写下的。

这个说法我表示质疑,首先刘禹锡多次去过金陵城,去了一定会去乌衣巷,也许他在朋友的画前作诗,但不代表没去过那里。

关于乌衣巷我写过一篇文章,当然也是没有什么阅读量的文章,我表达的是对这篇诗的另一种看法,我认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体现的是希望时代的进步,而不是大家理解的感叹过去辉煌不再。

从东晋时期只有王谢这样的仕大夫家族有当官的机会,也只有这些大家族的人会玩玩墨水,到唐朝开科举所有文人都有入仕的机会,飞入寻常百姓家不就是这么个意思。

你肯定说我瞎扯,刘禹锡自己都对当前时政不满,又怎么写时代进步?

但我信自己诗这首诗的感觉,也许这里的王谢是指那些唐朝各地的节度使,一个个新的仕大夫家族!

刘禹锡陋室铭写于哪里(分解刘禹锡八)(1)

所有文人景点,刘禹锡的陋室我是很推荐大家去的,如今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受过九年制义务教育,我们每个人学的知识其实都己经超越了古时的大学者和大文豪,我们不用羡慕崇拜谁,今天无论是有钱的还是没钱的,工作之外这个时代的我们不改有身份高低之分,大家都是平等的,今天无伦你是做什么职业的,不管是服务员、保安、还是送餐的或扫大街的,你自己内心就不要有等级观念,就要像刘禹锡在陋室之中的气节和精神,你要知道自己是谁!没有谁有资格看不起谁!

这就是我读对于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解读!

刘禹锡陋室铭写于哪里(分解刘禹锡八)(2)

其实刘禹锡刚到和州时发生了严重的旱灾,在《历阳书事七十四韵》中用“比屋恂嫠辈,连年水旱并”描写了当时旱情,刘禹锡上书请求减免赋税,开仓放粮。又带大家兴修水利,并且刘禹锡之前自学过医书,他帮助百姓开方,抵御旱灾引起的疫情。

不过一年他又上书在《和州刺史厅壁记》中记载“田艺四谷,拳全六扰。庐有旨酒,庖有腴鱼。”可见在刘禹锡的带领下很快旱情就得到了控制。

今天在刘禹锡的陋室前留下了和州人民对于他的评价:

“政擢贤良,学通经史,颉韦颃白,卓哉刺史”

刘禹锡陋室铭写于哪里(分解刘禹锡八)(3)

我想是朝廷看到了他的作为,宝历二年(唐敬宗李湛年号)刘禹锡调回洛阳任东都尚书省。

二十三年漂泊,五十四岁的刘禹锡这次又是否能真正的安定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