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是对我国汉族以外的人口较少的民族的总称,民族是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人民亲密无间,共同建设着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
辽宁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在这块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满族人口最多,辽宁省有8个民族自治县,有2个在省内享受民族自治县待遇的县级市,辽宁省民族地区资源十分丰富,旅游景点也是数不胜数,辽宁作为满族的发祥地,有前清六祖城,关外三都,盛京三陵,清代第一都称赫图阿拉城等历史遗迹,还有沈阳故宫和锡伯族家庙太平寺。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居住在辽宁,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和其他城市,其中辽宁省最多,占全国满族人口的一半以上,勤劳勇敢的满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涌现出许多杰出的人物。
满族的来源可往上追溯到我国的先秦的肃慎,两汉的我挹娄,北朝的勿吉,隋唐的靺鞨和辽宋元明的女真。明代初期,女真人散居在我国东北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广大地区。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努尔哈赤以建州,海西女真人为主体,把分散于东北地区的女真人统一起来,形成了共同体。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废除女真这一名称,定族名为满洲,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清军进去北京,统一全国,辛亥革命以后,正式称满洲人为满族。
过去许多人将满族成为旗人,将满族称为旗人有着一定的历史原因,因为满族的形成发展与八旗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八旗制度是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最初具有军事,生产和行政三方面的智能。编入八旗的丁口,兵农合一,战时为兵,平时为民。清代的八旗组织是由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三部分组成,因此实际上是24旗,但习惯上仍统称为八旗。
辽宁是满族人的久居之地,曾建有三都,三陵。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的金国,就定都在现在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老城,古称赫图阿拉即兴京。1621年,金国迁都到辽阳,后称东京。1625年,迁都至沈阳,1634年改沈阳为盛京。
历史上,满族曾有自己的民族语言文字,满语也称清语,属阿尔泰语系,满文是16世纪末参照蒙古文创制的。后来由于满族和汉族之间交往日益增多,满族人民逐渐习惯用汉语,汉文,但黑龙江省仍有少部分满族会说满语。满语虽然衰落,但它对促进满族的发展,促进满族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用满文书写的大量的历史文献和其他珍贵资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
满族在维护祖国统一抗击外敌保卫边疆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从康熙初年到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通过平定三番与准噶尔部贵族分裂集团以及统一台湾等国内战争,实现了全国统一。特别是通过历次制止外国侵略的自卫战争,巩固了我国的边疆。
早期的满族人民能骑善射,多以渔猎采集放牧为主要生产活动,满族的人参加工方法很有特色,水煮人参的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满族对中华民族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康熙皇帝主持编撰的《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皇舆全览图》等书,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满族很重视教育,在刚刚形成满族这一共同体的时候,努尔哈赤就开设官学,每旗一所,每所一名教师,共八所学校,这是满族最早的学校。到皇太极时,八旗学校有所扩大,清朝统一全国后,满族教育又有所发展,到清末,学校改制为新学堂。
长期以来,满族在吸收其他民族长处的同时,许多传统文化和习俗也融入中华各民族之中,他们为创造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流传于民间的满族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谚语,不仅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数量也相当多,对满族人民的生活,斗争和心理愿望,艺术表现上非常精巧纯熟。满族的剪纸艺术水平也较高。满族的民间歌舞丰富多彩,秧歌,太平鼓,腰铃舞,空其舞等颇受群众喜爱。
满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很多,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这些体育活动和民间文娱活动结合在一起,给少数民族节日增添了健康风趣和活泼的气氛,珍珠球,原为“采珍珠”,是模仿采珍珠劳动情景而产生的,现已被挖掘整理成满族球类传统项目。雪地走,类似竞走,也称“走百病”,据传说最出是满族妇女结伴在雪地行走,看谁走的快而不湿鞋的一种活动。满族人民也喜爱摔跤活动,称“善扑”,早期的满族曾经把这项活动作为八旗军的军事体育,在民间也很盛行,至今仍在满族青年中广泛开展,满族历史上是一个狩猎的民族,史称弓之民,狩猎游戏是满族猎手经常进行的一项活动,猎手以猎物(如老虎,熊,狼,豹子等模型),装入对方背篓,以多取胜,后演变为满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
满族进入辽沈地区以前,具有精于骑射的特长,7岁左右的儿童即可以木制弓箭练习射鹄,女子执鞭不亚于男子。满族的住房,一般院内有一影壁,立有供神用的“索罗杆”。正房两间,门向外开,外屋有灶,里屋北,西,南三面有炕,称“万字炕”。在饮食方面,喜欢吃小米,黄米干饭,豆包,逢年过节吃饺子,农历除夕吃手扒肉。满族具有独特风味的“萨其马”至今仍是广大人民爱吃的点心。
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时男子见长辈行“打千”礼,屈右膝,右手沿膝下垂。妇女行“万福”礼,双手扶膝下蹲。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满族以西为上,室内西炕不得随便坐人和堆放杂物,忌打狗,杀狗,忌使食狗肉,不用狗皮制品。满族曾信仰多神教的萨满教,知道解放前,在东北的宁古塔等地,满族民间仍保有萨满教,把请萨满祭祖,祭天作为每年大事。解放以后,满族民间的萨满教逐渐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