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戏剧散文,每个时代都会因其风情,孕育出独特的文学载体,他们共同勾勒出了如今华夏文明的璀璨和耀眼。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1)

而说到诗,最绕不过的一个人当然是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的诗豪迈而飘逸,浪漫且瑰丽,他用文字写尽了盛唐的神采,他是矗立在大唐的旗帜,是当之无愧的诗仙。

李白一生共写下千首诗篇,作为现存作品最多的诗人之一,李白可谓是贯穿于无数学子的求学生涯之中,很多人接触到他的第一首诗就是那首思乡的名作《静夜思》。

《静夜思》没有华丽的辞藻,文字笔触反而简单朴素,但却写尽了游子的孤寂和对故乡的思念,令人无比动容,寥寥几笔便引发了人们的强烈共鸣。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2)

但我们并非作者,后世在解读前人作品时,或多或少都会在本意上有所偏移,如《静夜思》的前两句,它并非简单的风景描写,而其本意知之甚少。

潇洒的李白

有一个谜团至今都围绕在李白的身上,那就是这样一位名震天下的大诗人,却不知其究竟来于何处?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3)

《旧唐书》中记载他生于山东,而到了《新唐书》中又变为了四川,另外还有学者认为他出生于碎叶城,在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

但无论怎样猜测,根据这些记载,可以说李白毫无疑问是中国人,即便是碎叶城那时也在大唐的疆域之内。

李白家境殷实,相传其父善于经商,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积攒下来了足够丰厚的家底。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4)

且李白的几任妻子也并非寻常人家,第一任妻子许氏的曾祖父,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许邵,而第二任妻子宗氏乃宗楚客的孙女,而宗楚客官居宰相。

李白极具文学天赋,而这样的家境也为他创造了条件,使其可以无后顾之忧地浪迹天涯,看尽这大好河山。

李白是一个矛盾的人,他学儒家,仁爱天下,以守护江山社稷为己任,有一腔的抱负想要施展。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5)

他又学道家,向往自由,不愿被规矩所束缚,讨厌被禁锢,这就又造就了他的不得志,造就了他坎坷的仕途。

他是万中无一的剑客,他寻仙问道,他行侠仗义,他豪迈洒脱却又参杂着浪漫与细腻,是真正的谪仙。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6)

他会为一壶酒散尽千金,也会哀叹于自己的坎坷,在人才辈出的大唐,李白也是最闪耀的那颗明星。

创作背景

李白写下《静夜思》之时,年仅26岁,此时的他正怀揣着闯荡天下的豪情壮志,但却因一场大病而滞留在了扬州。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7)

这时的李白依旧有着为国家效力的梦想,但因为他出身于商贾之家,而唐律明确地禁止商人参加科考,更不要说他还是罪臣之后,参加科考这条路于他行不通。

所以他开始游历天下,广结好友,他的才华也使得他为人所熟知,他终其一生都想实现自己的抱负。

可惜他的性格终究与官场格格不入,他这个人透着一个狂字,不然也不会让高力士为他脱靴。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8)

李白剧照

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态,李白自然也逃不过,就在开元十四年的9月15日,在扬州的一家旅馆里,李白久久无法入眠。

游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尤其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长路漫漫,舟车劳顿,当他到达扬州之时已经入秋,不出意外地病倒,所以只能暂留养病。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9)

深秋时分,明月高悬,孤身一人,生病了也无人关怀,人的情绪被无限地放大,就在这思乡之情的催化之下,他写下了流传千年的《静夜思》。

对诗句的误解

比起情感浓烈的后两句诗,很多人都认为《静夜思》的前两句是简单景色描写,月光洒落床前,明亮透彻,让人以为是凝结了一地的冷霜。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10)

这是它的字面意思,但是有很多字词它的今义与古义是不相通的,如果结合李白当时所处的环境,这两句诗便值得我们推敲。

首先是“床前明月光”这一句中的“床”字,现在的我们看来,床指的就是供人休息睡觉的物品,并无其他深意,而在古代却并非如此,它有很多引申的含义。

在汉歌《淮南王篇》中有这么一句“后园凿井银作床”,这里的“床”指的是井栏,指的是一口井漏在外面的那一部分。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11)

而提到井人们自然而然地就会联想到家乡,就比如背井离乡一词,井已经成为了家乡的一个代名词,结合全诗想要表达的思乡之情,这里的“床”做井栏解释更为贴切。

而且这一句其实有所改动,宋朝时为“床前看月光”,在明朝时改“看”为“明”,介于宋离唐朝更近一些,这一句应该解释为在井栏旁边看见了皎洁的月光,引发了李白的感慨。

第二句“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在现代人的观念之中,大多会将其理解为怀疑,月光洒落在地上,被人们怀疑成了冰霜。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12)

其实这个字还有很多其他的解释,比如说好像,李白另一首诗作中的“疑似银河落九天“一句便被解释为好像,而且作好像解释放在《静夜思》中也更为贴合。

好像冰霜一样比被怀疑成了冰霜更加符合人的常识,也更加符合人们的逻辑。

总结

经过这些分析可以看出,人们对《静夜思》这首诗的确有很多的误解,诗的前两句不仅仅描写景色,也有着浓烈的迸发而出的情感,漂泊在外的人总是会思念家乡。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13)

但是虽然有所误解,可从整体上来看,后世的理解并没有太过于偏离这首诗的本意,人们依旧用它来抒发思乡之情,依旧赞叹于李白的妙笔生花。

可是有一些诗句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甚至可以说后世的解读与它的原意风马牛不相及。

比如女子无才便是德,其原意是女子有才华,但却不骄纵,而是谦逊有礼,这才是真正的有德行,而不是说女子没有才华才是德性好。

李白的静夜思讲的是什么(李白的静夜思被误读千余年)(14)

从一句积极的话,变成了要女性遵从三从四德,束缚女性的话语,不同的解释天差地别,反而让一些诗句失去了它原本的韵味,落入了俗套。

说到底都是时代的不同造成的,任何解释都含有当事人的主观猜想,这也正是文字的奇妙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