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伉俪”一词在古书典籍中非常常见,如《晋书.卷五十六.孙楚传》中载︰“未知文生于情,情生于文,览之凄然,增伉俪之重。”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成公十一年》“已不能庇其伉俪而亡之”的故事。

话说春秋时代鲁国有个人叫叔肸,他是鲁宣公的弟弟,也是鲁国大夫声伯的父亲。声伯的母亲没有举行媒聘之礼,就和肸叔同居,因此鲁宣公之妻穆姜瞧不起她。生下声伯后,她被迫嫁给齐国的管于奚,为管于奚生下一男一女之后就守寡了。后来她回到鲁国与儿子声伯一起生活,声伯让他的同母异父的弟弟当鲁国大夫,又把同母异父的妹妹嫁给了鲁国大夫施孝叔。

后来晋国使臣郄犫到鲁国聘问,向声伯索要妻子。郄氏势力庞大,族中有“五大夫三卿”,因此鲁国国君和贵族们不是惧怕就是想巴结郄犨。声伯于是将已经嫁给施孝叔的同母异父妹妹夺走,送给郄犨。夫人对施孝叔说:“鸟兽还不肯失掉配偶,您打算怎么办?”施孝叔说:“我不能够因此死去或者逃亡。”夫人随郄犫到晋国,并生了两个孩子。后来郄犫死了,晋国人又把她归还给施孝叔。

施孝叔在黄河边迎接夫人,把她的两个孩子掟入黄河里。夫人愤怒说:“不能保护自己的伉俪而让她离开,又不能爱护别人的孤儿而杀死他们,这怎么能有好结果?”就发誓不再做施氏的妻子。

所以伉俪原意就是妻子、配偶,也没有正式或非正式的用法之分。

伉俪是对什么人的称呼(在正式场合为什么尊称夫妻为)(1)

另据《左传.昭公二年》载︰“晋少姜卒,公如晋,及河,晋侯使士文伯来辞曰:“非伉俪也,请君无辱。”孔颖达疏︰“言少姜是妾,非敌身对耦之人也。”大意是说,晋平公娶了齐景公的女儿少姜为妾,晋平公很宠爱她。不过,没几个月少姜就死了,鲁昭公前往吊唁,到了黄河边,晋平公派士文伯来辞谢说︰“少姜不是正室,依礼不需要鲁昭公亲自来吊唁。”这段话中的伉俪专门指正妻,由此可知,少姜是妾的身份,不能被称为晋平公的伉俪。

身份不对称则不能称之为伉俪,这与伉、俪两个字拆开的本意有关。伉通“抗”,本意是相当、匹敌之意,如《战国策 秦策一》︰“天下莫之能伉。”俪,本意为配偶,如《广雅》︰“俪,耦也。”耦通“偶”,即配偶。

所以伉俪表面指可以相匹敌的配偶,引申为地位、身份相称的配偶。后来,人们就尊称个人条件、事业成就相当的夫妇为伉俪了。

伉俪是对什么人的称呼(在正式场合为什么尊称夫妻为)(2)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