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名家的作品,总是很费脑子。这本《一句顶一万句》,是看了《我不是潘金莲》之后,勾起了我对刘震云老师的一点模糊记忆,总觉得学过什么课文,是他写的,去搜,又搜不到,阴差阳错,入手了这本——《一句顶一万句》。

选读这本书,是因为先看过了被提炼出的诸多“金句”。看过句子去找出处,就像很多老师讲过的,带着问题去读书,我以为会简单很多,结果第一遍只看到上篇的一半,庞大错综的人物关系,已经把一名中年老母亲,本已不太明朗的脑子,占得满满的。于是放下休息。

闲来无事,从头捻起,再读,再放,再读……

反反复复,从几句话,到一本书,就像由一根线,领出一张网,再由一张网,扯成一根线……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经典语录(一句顶一万句人生是场孤独的旅行)(1)

像豆腐房的杨百顺,从找喊丧的罗长礼,到理发的老裴,到杀猪的老曾……再到最后的罗长礼。

像一种简单的人生,不断寻找各种可能,不断地得到和失去,最后才发现,所有的这些,又都无自己无关,再重新回归简单。

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经典语录(一句顶一万句人生是场孤独的旅行)(2)

所有的人都在“找”。杨百顺从找自己崇尚的喊丧人罗长礼,到最后寻找养女巧玲,自己也从杨百顺,到杨摩西,最后变成了吴摩西。

牛爱国找自己同别人私奔的妻子庞丽娜,直到通篇末,还是一句“不,得找。”

而所有的人都不自知,自己要找的,其实又不是表面那么简单,杨百顺找罗长礼,找的是理想,是自己想要做的事,想过的生活。牛爱国找庞丽娜,是找美满的婚姻,也是理想的生活。

我们的一生,也在不停地寻找。找工作,找房子,找对象结婚,结婚有了孩子,再给他找学校……如此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杨百顺之所以成了杨摩西,是因为遇到了老詹。杨百顺不想做豆腐坊的“杨百顺”,看上了老詹的自行车。老詹是个在中国传教的外国人,他看到杨百顺有“割断自己”的决心,就给了他“杨摩西”这个名字。

老詹见过杨摩西的养女巧玲,想收这个与主有缘的孩子,他说,入教会你可以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这种人生终极三大灵魂拷问,我们普通人,终其一生都没闹明白。

父亲和儿子

杨百顺是豆腐坊的老杨的儿子,老杨一心想把儿子留在身边,继续做豆腐,然而杨百顺的心始终不在父亲那里,他崇拜喊丧的罗长礼。为看罗长礼喊丧,杨百顺曾发着高烧,跑到十五里外的村上。

老杨这样训斥儿子:

“平时指派你个事难着呢,咋一听说罗长礼,你发着烧就跑了?谁是你爹?”

“这个家,谁说了算?”

从一件事,完全说到了另一件事,一个中国权威式的父亲跃然纸上。

老杨为留住这个儿子,在谁去读书这件事上做手脚,后来杨百顺知道真相,却更坚定了出走的决心。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经典语录(一句顶一万句人生是场孤独的旅行)(3)

事实上,这种玄妙的中国式父子,亲子关系延续至今。我们习惯性地认为,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他们将完成我们没能实现的梦想。然而,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即使是父母,也不能完全操控他们的人生。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作为父母,我们更要深知这一点。爱孩子,就要在孩子的世界,适当得体地退出。

孩子会有自己的生活,父母更应用心经营好自己的生活。

丈夫与妻子

同名电影中牛爱国的出场,是在民政局,和妻子庞丽娜登记结婚时。

普通人的一生,总也逃不过结婚,生子。有时候我们苦苦寻觅,等待,也只是为了有一个心仪的爱人,携手到老。

然而理想中的爱人,有一天却在现实的柴米油盐中,失去了光彩。曾经“说得着”的夫妻,突然有天,发现两人之间已经无话可说,不免悲从中来。于是有人漠然维持,有人却想逃离,想重新寻找“说得着”的人。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经典语录(一句顶一万句人生是场孤独的旅行)(4)

钱钟书先生曾影响地把婚姻比喻成围城,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这也是对现实无奈的讽刺。

几年之后,牛爱国的妻子庞丽娜因为和丈夫无话可说,出轨婚纱店老板蒋九,牛爱国赌气,不同意离婚,后来两人私奔,牛爱国便开始了捉奸,寻妻之路。

小说最后,也没明示这对夫妻婚姻的结局,但牛爱国的“找”,已经由找妻子庞丽娜,隐晦地变成了找另一个女人。

太多人,往往活了一辈子才咂摸过味儿来。牛爱国的母亲曾有一句话劝他,这句话也在牛爱国的另一个女人口中表现出来:

过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以前,你是被别了心了。

夫妻本事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爱还在时,努力去爱,不在了,更要勇敢放手。我们首先得是自己,才是谁的妻子,谁的丈夫。

错过和失去

《一句顶一万句》中,作者总以“不是……而是……”的句式,串联起一个个人,一件件事。不是这样,而是那样,书中充满了无奈,被动,阴差阳错。

杨百顺一心想找罗长礼学喊丧,但却投奔了“患难之交”老裴,他就想,退而求其次跟老裴学理发也行,但老裴又把他推给了杀猪的老曾……

生活中平凡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年少时也踌躇满志,一心想实现理想。长大了才发现,我们的理想可能不挣钱,理想不能当饭吃,于是转行……

曾经心仪的姑娘,有一天嫁作他人妇,你辗转多年又觉得身边其实有个人,还行。

我们也总在不断地错过,不断地失去。然而,这一切本就没有什么,原来就该属于你的。坦然面对这一切,珍惜当下,做好自己,美好才会眷恋你。

务“实”和务“虚”

杨百顺的罗长礼,始终是一个“虚”的存在。但正是对这个“虚”的追求,他一步步逃离父亲的掌控,杀猪,卖馒头,却再也不跟着老杨做豆腐。

表面我们看不到,做豆腐和其他营生的区别,但杨百顺再也不是最初的杨百顺,已经变成了“吴摩西”。

婚姻中的牛爱国和庞丽娜,也是让这虚虚实实蒙混了心。从最初的“说得着”,到后来因为牛爱国变成一个修鞋匠,庞丽娜“去欧洲”的梦想化为泡影,于是开始在婚姻中开小差。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经典语录(一句顶一万句人生是场孤独的旅行)(5)

牛和庞的婚姻,只是我们当中,有些人的婚姻的缩影。贫贱夫妻百事哀,若说贫贱夫妻婚姻破裂,肯定脱离不了太过务实,被现实打败,看不到了曾经“有情饮水饱”的日子。平淡安稳的夫妻,却同样有闹离婚的存在。我们讨厌这种平淡,平淡如水毫无波澜,再也没有了最初的激情,而“情”本身,就是虚的。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经典语录(一句顶一万句人生是场孤独的旅行)(6)

我们始终无法左右别人的心情,感情。但努力,一定能做好自己,虚虚实实,才是生活本来的样子。

这世上,太多的事我们都无法把握。所以,多读书,充盈自己的灵魂,多锻炼,强健自己的身体。人生本就是场孤独的旅行,毕竟,我们能把握的只有自己了。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经典语录(一句顶一万句人生是场孤独的旅行)(7)

相信做好自己,好运自然会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