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运前夕,苹果公司联合大导演陈可辛拍摄了一支广告,讲述一位列车员母亲过年期间在列车上值班无法与孩子团聚,仅凭列车靠站的三分钟与儿子相聚的故事。这支广告很感人,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许多人感慨:“广告就该这样子拍”、“这样的广告甩国内竞争对手几条街”等等。是这样吗?实则不然,看过国内其他两个手机品牌的春节广告后,笔者觉得他们也“本该如此”,同样很成功:

华为小米苹果动画对比(从苹果三分钟广告说起)(1)

苹果《三分钟》广告有什么诉求?

苹果拍摄广告并且在电视和互联网上大手笔的投放,是需要花很多钱的,这钱花出去自然不是单纯的请大家看一集3分钟的影片。同理,其他手机品牌投放广告自然也是有其目的。那么,苹果投放《三分钟》广告有什么诉求呢?

华为小米苹果动画对比(从苹果三分钟广告说起)(2)

所以,苹果有什么诉求?在笔者看来还是在争取身份认同感,这也是它拍摄和投放这支广告的目的。毕竟苹果是一个外来品牌,能否获得当地用户的身份认同对于持续在当地市场发展很重要。

小米“春晚大片”

2017年,小米在春晚前投了一支《未来之门》的广告,想要给人满屏的科技感。2018年,小米继续制作了一支“春晚大片”,大概也是在春晚开始前进行投放。不过目前已经发布到了网络上,估计不少人都看过,不知道大家看完有什么感觉?

华为小米苹果动画对比(从苹果三分钟广告说起)(3)

就笔者而言,看完后满脑子都是巨大的数字,顿时有些不明觉厉。我想这也是小米想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告诉外界“其实我很厉害”,进而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小米这个品牌,提振小米品牌在人们心目中的分量,从而达到未来选购数码产品时能够让观众将小米纳入到考虑范畴。

华为小米苹果动画对比(从苹果三分钟广告说起)(4)

小米这支广告的风格和曾经“手机中的战斗机”的波导很相似,笔者觉得很适合现阶段想要扩大市场和品牌影响力的小米,如果拍成苹果《三分钟》那种风格反而有些不伦不类。

华为:一个有温度的品牌

在网上,人们给华为贴了这样一个标签“一家被手机耽误了的广告公司”。为何?这是许多人看过华为在全球各地制作的视频广告后,对内容发出的由衷的赞叹。在春节档期,华为同样没有错过这次宣传的机会,同样拍摄了一系列的以“家、温暖、幸福”等为主题的广告,好几支的内容都是搭建父母和年轻一辈的沟通桥梁,让我们看到以前没有看到的另一面。不知道大家看完后的感受如何,反正这些广告让笔者委实是被催泪了好几次,足以可见在情感的塑造上是很成功的。

华为小米苹果动画对比(从苹果三分钟广告说起)(5)

由此可见,华为的这些视频广告想要达成的效果就是充实品牌的感情色彩,传递品牌的温度。这和华为坚持的产品导向是相符的,也是和华为巩固国内“老大哥”地位所必须的。

华为小米苹果动画对比(从苹果三分钟广告说起)(6)

所以,做什么样的广告和品牌想要传递什么样的价值是息息相关的:苹果《三分钟》很接地气、小米“春晚大片”不明觉厉以及华为的“品牌有温度”的广告在各自范畴下的塑造都是很成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