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推出的科创板新股,不出意料的打破了现有A股新股发行市盈率23倍的“天花板”继华兴源创新股定价41倍市盈率后,睿创微纳、天准科技的发行市盈率分别定为71倍和52倍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科创板新股发行价会有过高的风险?,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科创板是否有市盈率限制?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科创板是否有市盈率限制(怎样看待科创板高市盈率发行)

科创板是否有市盈率限制

最先推出的科创板新股,不出意料的打破了现有A股新股发行市盈率23倍的“天花板”。继华兴源创新股定价41倍市盈率后,睿创微纳、天准科技的发行市盈率分别定为71倍和52倍。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科创板新股发行价会有过高的风险?

“高”市盈率发行或成常态

曹中铭

截至7月3日,科创板已先后有华兴源创、睿创微纳、天准科技及杭可科技等四只新股发行。科创板新股步入发行阶段,实际上也意味着科创板离新股挂牌时间已经不远了。对于科创板的新股发行,其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无疑更受关注。

科创板第一股的华兴源创的发行市盈率为41倍,睿创微纳、天准科技的发行市盈率分别定为71倍和52倍,第四只科创板新股杭可科技发行市盈率最低,但也超过了38倍。从整体上看,科创板新股发行市盈率都超过了沪深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的23倍的高压线。

根据规定,科创板新股的发行价格、规模、节奏主要通过市场化决定,强化市场的约束作用。因此,科创板新股发行,既实现了询价市场化,也实现了发行价格与发行市盈率的市场化。而且,基于科创板本身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行市盈率突破23倍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而可以预见的是,科创板新股发行市盈率低于23倍的将较为罕见。

从目前已发行的四只科创板新股看,其发行市盈率均不算低,特别是睿创微纳的发行市盈率,更是达到近些罕见的70倍。因此,科创板四只新股,均实现了高市盈率发行。而个人以为,今后科创板的新股,高市盈率发行将成常态。高发行市盈率,不仅体现在与沪深主板、中小板与创业板的比较上,也将体现在与沪深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上。

实际上,从四只科创板新股来看,伴随着高市盈率发行的,则是科创板新股的高发行价格、高发行市盈率、高超募的“三高”发行。这一点在睿创微纳与天准科技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根据其招股说明书,睿创微纳和天准科技两家公司募投项目资金需求量分别为4.5亿元和10亿元,实际募资规模分别达到12亿元和12.34亿元,分别超募7.5亿元与2.34亿元。特别是睿创微纳,超募1.67倍,超募金额远远超过融资需求。

新股“三高”发行曾经在A股市场出现过。2009年新股发行放开管制后,发行市盈率就曾呈现出节节走高的态势。比如创业板首批公司南风股份突破70倍发行市盈率,此后鼎汉技术突破80倍发行市盈率,阳普医疗则突破100倍发行市盈率。超募方面,中小板公司海普瑞拟募资8.65亿元,但由于市场化发行,最终以148元的发行价格,超募了50亿元,而这笔超募资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躺在银行“睡大觉”。

新股“三高”发行所产生的危害不言而喻。以海普瑞为例。一方面,由于高价发行,挂牌后股价虽然短暂走高,但由于缺乏业绩支撑,2010年上市后的高点,仍然是该股挂牌以来的最高点,也意味着当初高位买入股票的投资者至今没有解套,而时间已经过去了9年。

另一方面,海普瑞出现的高超募现象,导致了市场资源的极大浪费,不利于宝贵的资金进入实体经济,也对市场资金面形成巨大的压力。而且,高超募还容易打击投资者的信心,对于股市行情的发展形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即使科创板由于市场化发行,“三高”发行会成为常态,但对于像睿创微纳这样的高超募现象,显然也是值得商榷的。

个人以为,科创板要防止出现睿创微纳这样的高超募现象,询价机构理性报价是关键。询价机构的理性报价,对于科创板新股发行价格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此外,保荐机构在其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对于保荐机构而言,特别要避免大肆鼓吹的情形发生。与此同时,科创板自律委也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主动出击,为科创板新股发行价格更理性贡献一份力量。

真的是买者自负啊!

柯涛(作者系知名财经媒体人)

自2014年A股市场IPO定价实行23倍市盈率限制以来,市场已多年未见基于较高发行市盈率的新股定价。这一情况已经被科创板和注册制试点改革打破:继华兴源创新股定价41倍市盈率后,睿创微纳、天准科技先后确定了发行价,发行市盈率分别为71倍和52倍(扣非前)。怎么看待这种高定价的出现,未来如何应对?

A股历史上有若干次放开IPO定价管制的尝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2009年6月新股发行改革放开了定价管制。这次持续了3年多的实践,最终因二级市场持续低迷、舆论职责新股发行速度过快导致股指下跌,没能继续下去,先是2012年新股发行定价有条件管制的老措施被重新拾起,此后于2014年重回发行市盈率管制的老路。发行市盈率控制在23倍,一时一地解决了新股发行定价过高的问题,但系统性的成本也极其高昂。所有公司均以类似的估值IPO,带来了至少以下问题:一是价格信号缺失,类如黄金和黑铁同价,使得市场主体短期内无法为好公司“投票”和“称重”,不管公司的个体差异多大、质地优劣与否,从市场拿到的价格(估值)一概相同,配置给黄金的资源少了,配置给黑铁的资源多了,这就弱化了市场的资源配置能力。二是风险偏好扭曲,一级市场彻底演变为无风险市场,大量市场主体以“买”的心态申购新股,并在新股上市后的连续涨停中演绎泡沫,恶化了供求关系。这导致一级市场越来越不关心企业基本面,二级市场上市初期则几乎全部经历脱离基本面的连续炒作,新股发售和新股上市越来越成为投机博傻的过程。三是市场主体能力退化,投资者不能有效区分企业质地,发行人没有动力争取更好的价格,中介机构和询价对象的价值发现、风险定价能力严重萎缩。

实践说明,通过发行市盈率管制的方法,孤立地解决新股发行定价“三高”问题,整个市场的效率会降低,能力会下降,经济和市场总体付出的代价会更大——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相比“三高”所体现的成本而言,管制发行价格的成本明显更高。而这就是此次改革要针对的重要问题之一。

当然,发行定价“三高”是一种过头,“破发”也是一种过头。理想的局面是既不高也不低,但这种美好期望与市场短期的随机走势往往存在巨大差距:短期内,市场就是喜欢涨过头或跌过头,不是那么“听话”,但这就是市场的特点,我们应该敬畏和适应它。需要说明的是,回头看,我们或许可以把握新股定价到底高不高,但是向前看,我们缺乏判断新股定价高低的能力。但总会有人承担后果。科创板引入了保荐券商“跟投”机制,科创板自律委并建议抽取6类中长线资金对象中10%的账户,实施6个月的网下配售股票锁定期。也就是说,无论定价高低,都由买者自负。这检验着机构投资者的能力和谨慎,检验着中介机构的声誉和资金实力,也突出了发行人与机构之间的博弈。总之,会有人埋单的。

同时,也要提醒广大公众投资者,如果您认为科创板新股定价过高,则千万不要参与申购和新股炒作,要把行动和思想统一起来,因为这次真的是买者自负啊!改革真的是块试金石。资本市场的几类主体都要接受检验,在新股发行定价这个环节,我们要仔细看看下面这份清单:一是发行人有没有充分披露信息,特别是在“高价发行”中,定价有没有充分的基本面依据,依据是否经得起中长期的检验。谁没有经受住检验,我们就要记住它。二是询价配售对象有没有理性、审慎报价,有没有为了博取一二级市场价差而吃相太过难看,有没有发挥机构投资者专业、理性、审慎的作用。谁没有经受住检验,我们就要记住它。三是中介机构有没有认真做好投价报告,为新股定价提供的依据是否有力,有没有从长期视角审慎执业,平衡好赚取保荐发行费用与规避“跟投”风险的关系。谁没有经受住考验,我们就要记住它。四是投资者有没有清楚意识到“买者自负”的后果,有没有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有没有将新股炒作失败的风险外溢给市场。

基本面决定投资价值

张炜(作者系知名财经媒体人)

率先亮相的科创板新股,打破了现有A股市场新股发行市盈率23倍的“天花板”。继华兴源创新股定价41倍市盈率后,睿创微纳、天准科技的发行市盈率分别定为71倍和52倍(扣非前)。

从科创板的定位来看,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这些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性不同于主板上市的传统企业,市场化定价产生高出现有A股市场的发行市盈率是正常现象。科创板上市条件体现“包容性”,符合条件的亏损企业也可以发行上市,再简单采取市盈率估值方式肯定不适合。

市场化定价既非放任新股高价发行也不是放任“圈钱”,而是同时强化了市场有效约束。其一,建立以机构投资者为参与主体的市场化询价、定价和配售机制,提高网下发行配售数量占比,引导各类投资者理性参与。其二,鼓励战略投资者和发行人高管、核心员工参与新股发售,其中,保荐机构的跟投比例为2%至5%,锁定期24个月。这意味着过高的发行价或上市后业绩变脸,保荐机构无疑“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其三,第一届科创板自律委发布《关于促进科创板初期企业平稳发行的行业倡导建议》,建议除科创主题封闭运作基金与封闭运作战略配售基金外,其他网下投资者及其管理的配售对象账户持有市值门槛不低于6000万元,安排不低于网下发行股票数量的70%优先向公募产品、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基金、保险资金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资金等6类中长线资金对象配售。这压实了中长线资金的买者自负责任,促使其审慎报价,有助于避免对科创板新股上市初期股价造成大幅波动。

科创板新股发行价定价高不高?应该针对个股基本面作具体分析。以睿创微纳为例,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非制冷红外成像与MEMS传感技术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性被机构看好。睿创微纳发行价对应2018年扣非前市盈率为71.10倍,扣非后市盈率为79.09倍,看似高估值发行,但与同行公司相比并没有偏高。与睿创微纳可比的A股上市公司有高德红外与大立科技,最新静态市盈率分别为126.71倍、86.55倍。

当然,52倍与71倍发行市盈率的科创板新股出现,也提醒投资者强化风险意识。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上月就在陆家嘴论坛上提醒,科创板“市场化定价后,与现有IPO定价机制有本质区别,企业高估值发行的现象可能会增多”。

显然,投资者不能够继续抱着打新股可稳赚暴赚的心理参与科创板。基本面决定投资价值,若科创板出现新股破发及战略配售的机构套牢也是正常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