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新春佳节,不少人开启了“过年模式”,愉快地“吃吃吃”“买买买”,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春节的养生小知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春节的养生小知识
又是一年新春佳节,不少人开启了“过年模式”,愉快地“吃吃吃”“买买买”。
不过,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注意健康。浙江省台州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何贵平介绍,春节期间饮食极大丰富,过量进食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适度节制饮食对于避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此外,要顺应自然规律,合理规划睡眠时间,做到作息健康规律,不要熬夜。想要改善睡眠,可以睡前用热水泡脚,感受暖流带来的放松;多晒太阳,多接触大自然等。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俗称“年节”,又称为大年、新岁等等。有说法称,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何贵平介绍,一般来说,从“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用品等等,“辞旧迎新”是这些活动共同的主题。
一直以来,年俗将生活装点得有滋有味,人们用各种方式庆祝新年,准备迎接春天。
饮食是新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有一系列以除疫、延寿为目的的饮食习俗,比如喝屠苏酒、桃汤,吃五辛盘、胶牙饧等。
现在,很多人过年时会吃饺子,这是辞旧迎新、祈求吉祥的年节佳肴。有些人家的年夜饭中,也会有一道美味可口的鱼,寓意“年年有余”。
饮食须适量
春节期间的美食这么多,自律性稍微差一些的人,很容易不停地“吃吃吃”。
何贵平说,此时比较常见的是消化系统疾病,春节期间饮食极大丰富,面对美食佳肴,不知不觉就会过量进食,加重胃肠道的负担。
对于儿童,“积食”的发生情况也不少见,孩子对于节制饮食往往没有太强的观念,加之春节假期巧克力、糖果等零食也较多,容易造成饮食过量,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等情况。
他表示,中医主张“饮食有节”,饮食七八分饱即可,不可过量。因此,适度节制饮食对于避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此外,年节里嗑瓜子唠嗑的场景也很常见。何贵平说,干果瓜子大多数是温性的,吃多了喉咙可能会发痒发干,严重的甚至出现喉咙疼痛的症状。
“对于喉咙发痒发干的情况,可以用适量百合煮水喝,缓解咽喉的不适。如果出现咽喉疼痛的症状,可以配合西瓜霜喷剂、双料喉风散等中成药外用,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他解释。
作息要健康规律
饮食之外,“晚睡晚起”可能是不少人在假期的标配。何贵平发现,现在一些人在晚上经常因为种种原因熬夜,这实际上错过了睡眠的黄金时段。
他说,中医根据人体阴阳变化与天地自然阴阳变化“天人合一”理论,强调要睡“子午觉”,有午睡习惯者可在中午小憩;子时是一般人的核心睡眠时间,对健康很重要。
有些人好睡懒觉,自称“早上实在起不来”。何贵平表示,睡眠不能储存,白天补觉也是补不回去的。相反,早晨赖床往往会造成头昏、疲惫不堪、睡眠不足的感觉。
“中医认为,早晨五点到七点是人体肠胃活动最旺的时候,人体需要把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此时如果不起床,大肠得不到充分活动,无法很好地完成排浊功能。”他说。
《黄帝内经》对人体的睡眠有这样一段论述:“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这实际上说明了人体的睡眠觉醒规律。
早睡早起、睡眠充足的人往往精神状态更好。所以从健康的角度,何贵平表示,人们在春节假期期间可以尽量合理规划时间,做到作息健康规律,晚上儿童、青少年可以考虑在21:00前睡觉,成年人在22:30前睡觉,次日尽量7:00前起床,最好不要超过8:00。
怎么“吃”才健康?
其实,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合理饮食、营养均衡的重要性。
何贵平提到,《黄帝内经》曾提出过“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食物搭配方案,即以谷薯、蔬菜为主,适当配以猪肉牛羊肉等肉类,大致是3份素菜,1份荤菜的比例。
饮食应当遵循食物多样化,合理搭配的原则。比如可以坚持谷类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天的膳食要荤素搭配,水果富含维生素,也有人养成了每天进食一定量水果的习惯。
但何贵平介绍,从中医的观点看,大部分水果都偏寒性,春节期间全国不少地方的气温比较低,在寒冷的环境中长期大量进食这样的水果,会消耗脾胃的阳气,容易造成腹泻,或者进食后肚子胀的情况。因此,寒冷的冬季和早春并不适合大量进食水果,可以少量吃一些,并且最好是加热后食用。
此外,节假日期间,除了久坐,大量进食又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而饭后散步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既帮助了胃肠道消化食物,又可以让平日里久坐不动的身体得到锻炼。
对于睡眠,长期睡眠不好者,需要排除身体和情绪等原因,必要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日常生活中,也有一些改善睡眠的方法。
“比如坚持体育锻炼,循序渐进,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并专注地去体验;睡前用热水泡脚,感受暖流带来的放松;多晒太阳,多接触大自然等。”何贵平说。
转自丨中国新闻网
来源: 兰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