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理科的学习方法与文科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文科侧重的是广博,而理科追求的是严谨,究竟应当怎样通过平时的学习和训练最终达到严谨这一目标,下面我想从整体上先谈一谈,然后通过数、理、化三门学科分别地加以说明。

一个月如何快速提升高中数理化(高考状元经验谈)(1)

1.理科学习非常讲究系统性

预习、课上听讲、课后复习和作业是一个过程的不同阶段,不能够割裂开来,预习是为了更好地听讲,而课后复习则是消化课上所学的知识,作业能检验课堂学习的效率和效果,也可为下一阶段的预习提供参考。有一些同学将这四个阶段分割开来,这是造成课前预习不到位,课上听讲效率不高,复习找不着重点,作业更是一塌糊涂的主要原因。要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调整自己,这种调整,应当以个人情况为基础进行,万万不可盲目地追随别人,以至于对自己造成更大的损失。

2.理科学习有其自己的方法

不少同学有这样的经验,一道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都可以将题目解出来,但有的方法清楚直截,做起来思路很清楚,而有的方法则绕来绕去,最后把自己都弄糊涂了。尽管结果是一样的,但耗费时间是不同的,简单的方法肯定较复杂的方法节约时间。在高考中,节约出来的时间意味的便是分数,便是考入好大学的机会,也许还能改变自己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在平时的练习中鼓励自己用多种方法解题,要求自己尽量去用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还需要多作总结,争取做一次题有一次提高。

3.理科学习对熟练的要求是很高的现在高考的趋势是题量增大,题型多样,更加灵活,不再拘泥于课本。题目是由课本知识衍生出来的,但决不是说将课本上的题都做完就一定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我们应当做的是尽可能的熟悉课本上的公式、定理,尤其是它们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尽可能地去分解某一类题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达到熟练运用的程度,这样才能对我们真正的有所帮助,许多同学反映平时做题都能做对,但一到了考试就显得时间不够用,这就是熟练程度不够的体现。

4.理科学习需要好的心理素质

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想学好理科是不可能的,因为没人能够保证在一次考试中能畅通无 阻地做对每一道题,遇到难题时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试的结果。心理素质好的同学能够沉下心来,尽自己的努力去做,往往结果是积极的,而心理素质稍差一点的同学也许就会因此而烦躁不安,甚至影响到后面自己本来能解答的题目,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更严重的是,后一种同学往往是一次考试考差了,会使自己参加下一次考试时的心情更为紧张,以致于发挥更加不好,考得更差,进入了一个"越怕考就考得越差,考得越差就越怕考"的恶性循环,这样下去,高考也很难有好结果。

一个月如何快速提升高中数理化(高考状元经验谈)(2)

以上四点理论的成分多一点,可能大家会觉得缺少可操作性,但是,我们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建立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的,我下面就介绍一下我是怎样基于这些理论进行具体操作的。

在系统性方面,我从小就十分地重视自学,而且通过十几年的学习,我觉得自学是理科学习的一大法宝,自学和传统意义上的课前预习是有所区别的。课前预习只是在上课的前一天熟悉老师要讲的内容,而这里所讲的自学是指利用假期对下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一次系统的预习,先将下学期的课本找到,可以通过高年级的同学去借或是有的学校在放假时就会发下学期的课本,然后自己分章分节地逐一阅读。当然,这种阅读大部分还是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的,有自己感兴的地方,当然也有枯燥的地方。这时候,应当强迫自己对所有的知识都平等地去对待,都一视同仁地加以学习,如果有空余的时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加深对某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当然更好。第一遍阅读是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都弄明白的,必然有一些较难较灵活的地方还不是太清楚,也不排除大部分的知识都还不是很明白,这是很正常的。接下来要做的就应当是对那些还没有读懂的知识进行再一次的阅读,这样又会有一些知识的堡垒被攻克。

按同样的方法进行下去,直到只剩下极少数难点,这时候,将这些难点做上符号,留到下学期老师讲的时候再去解决。对于已经读懂的知识,也不能放在那里不去管它们,我们知道,每一本书都有配套的练习跟在每章节的后面,阅读完一章,就应当去做做后面的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到底如何,如果题目能一次做对,说明这一个知识点已经是完全掌握了,不须再在上面耗费精力,如果做错,分析一下原因,看看是由于粗心造成的还是知识掌握的问题。倘若知识的学习还有遗漏,就应该回头去看看这个知识点。我们带着问题去读书,往往都能够很有收获。

这样下来,一本书的内容都被我们提前学习了一遍。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三点∶第一,我们提前自学,对知识较为熟悉,老师讲起来自己接受得很容易;第二,我们提前自学,会使我们知道书中的内容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学习起来更加地有针对性;第三,提前自学一遍,使我们能够更加有信心地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学习更加主动,也就更加轻松了。虽然这样做了,但是我们还是不能忘记一点,上课听讲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自学毕竞是自己教自己,在一些题目的解决上老师当然更有经验一些,而且老师也会为我们指出哪一些关键的步骤容易出错,定理中的哪一些关键字应当弄透彻,这些都是我们自学所无法办到的。况且,我们自学过程中还遇到了弄不懂的知识点,更需要老师的点拔,所以,课前的自学一定要与上课听讲相结合,才能真正的对我们的学习有所帮助。课后的复习也是理科学习系统性的体现。复习时,我们要以老师讲的内容和上课的笔记为主,而不能仅仅去熟悉课本的内容。因头老师的授课都要对书上的内容进行拓展,有很多新补充的很重要的东西,也有很多很有代表性和导向性的例题出现,真正重要的东西便是这些,掌握了这些东西我们才能说我们掌握了这个知识点。复习的时候,如果对某一道题,甚至是某一道题的某一个步骤感到有一些不确定,就一定要把它弄懂,或者问老师,或者问同学,反正一句话,不能留一点疑问,因为如果我们有一次留下了疑问,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这样到了高考前的复习,望着一堆似曾相识,但又没能掌握的知识,我们会显得极为被动,甚至没有时间去弄清每一点,将疑问带入高考场,无疑是可怕的。关于课后的习题,在不折不扣地按照计划进行了前三项工作以后,就会显得比较轻松了,习题的主要目的是检验我们的学习效果,所以千万不能够偷懒去抄别人的作业,那样对自己是绝对没有好处的,我需要强调的就是老师所布置的每一道习题都要自己亲自去做。关于理科学习的系统性我就想谈这么多,最后再一次指出,自学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特别对理科生而言。

5.关于理科学习方法

下面我来谈谈学习方法,其实我上面已经讲得很多了。课前自学,课后复习都可以称得上方法,但我现在想谈一谈考试的方法,考试中解题一定要灵活,尤其是对于数学和化学。我在平时的考试中总结出来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有的同学帮我起了个名字,称为"猜答案"。说是猜,也不完全是猜,但也确实多多少少的带有一些猜的成份在里边。这种方法,我认为主要适合于解一些计算型的选择题。具体来说,有一些答案稍微经过一点判断就知道是错误的,有一些答案又可以很方便地带入原来的题目,算一两步就知道正确与否,这样做选择题,可以比从头开始计算节约一多半的时间,做后面的题的时间就会充裕许多。

我记得在今年的数学高考题中,选择题 14 道就有6、7道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很快地求解,节约出大约 10 至 15分钟的时间,无论是用于解答计算题还是用于检查都是很合算的。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一道几何体的体积计算,题目很吓人,是一个很不规则的几何体,但学过立体几何的同学都知道要将这个几何体进行割补,至于割补的结果,得到了一个规则的三棱锥和一个不规则的另一种几何体,很多同学做到这一步就无从下手再往后边做了,但我做到这儿时,求出了三棱锥的体积,我敢肯定这个形状的几何体的体积一定要大于三棱锥的体积,而选项中满足这一条件的只有一项,于是,我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一项,从而避免了去求一个不规则图形体积的难题,节约出了很多的时间。由于这是选择题,我的一些同学被难住后,对于情绪影响较大,以致于影响到了后面的题,如果他们能用这种方法去思考,成绩一定会好一些。

一个月如何快速提升高中数理化(高考状元经验谈)(3)

还有一个化学方面的例子。题目说∶标态下,一体积某气态烃与五体积氧气完全反应,体积减少了2.5升,问在C2H2,C3H,CH8,CsH中哪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显然,我们一看选项,就知道 CsH1o肯定不符合题目的要求,因为 CsHi在标态下是非气态的。再估计一下,一体积CH。和五点五体积的氧气才能完全反应,又排除一个,只剩下 C2H2和C3Ho,我们只需要将这两个选项代入题目的叙述中去便能得出答案来了。这样做,要比按照一般方法设未知数代入求出碳和氢的关系,再和选择项进行比较要好得多了。对于理科生而言,考试还有一个重要的方法是做大题时,如果有困难,千万不能什么都不写,要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全部写到卷子上去,让老师帮你去找出一些可以得分的东西,能得一点分算一点分,这些分都是我们自己的,为什么要轻易的丢掉呢?

比如遇到一道物理方面的综合题,感到无从下手了,一看涉及到几个物体的相对运动,就将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物体的动量定理,动能定理的公式全部搬上去,说不定能得个几分。这几分得的可就比辛辛苦苦做一道填空题容易得多了。考试还有别的很多好方法,大家应该多在平时总结,这样在高考时灵活运用出来,以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下面来看看怎么样熟悉我们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说白了,理科知识的熟悉还在于要多做题,而多做题并不意味着要搞什么"题海"战术。"题海"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待它的态度,我们要能够浮在"题海"的表面,而不能"葬身海底"。那么,靠什么使我们浮在"题海"表面,在"题海"中自由地游泳呢?靠的是我们对于平时习题的总结和归纳。这项工作主要是在高三的阶段进行的。在高三的系统复习阶段,会有成千上万的题铺天盖地地压来,我们边做就应该边归结和整理。一些雷同的题,做多了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多大意义,而一些新颖的题目如果忽略了又十分可惜,我在高三的时候把题目分成了三类,一类是简单题目,也就是基本上从来不会做错的题目。另一类是较难的题目,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才能解决的灵活题目。第三类是综合性题目,对于成绩好的同学,重点在第三类,要争取尽量去得这部分题目的分,而对于一、二类题目要保证尽量不出错。而对于大多数成绩中等的同学来说,应当分门别类地来对待这几类题目,第一类题目应当保证不错,第二类题目应当作为重点,不仅要求自己能做得出,更要在高考规定的时间里能够完成,所以,积累这一部分题的多少是个关键问题,而对于第三类题目,不必放太多的精力,这部分题在高考中评估的比例通常少于 30%,遇到了,就像我前面介绍的一样,将能做的部分做好,将能拿的分数拿到手。目的也就达到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综合题目的解答能力是从小学就开始培养的,要想在高三一年的复习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选择好自己的重点,有目的地去练习,效果也是最好的。至于一部分成绩较差的同学,题目怎样分类全靠你自己的标准而定,不必去追求一个统一的格式和标准,适应自身需要是最重要的。

关于心理素质的培养,文理科的区别并不是很大,这里我就不重复了。

一个月如何快速提升高中数理化(高考状元经验谈)(4)

上面我从整体上谈了怎样去进行理科的学习。其实数、理、化从基础层面看是一致的,以上的方法也是适应这三门学科学习的。但数学、物理、化学毕竟是三门不同的学科,有其不同的方向和方法,下面我就做一简要的介绍∶数学侧重要掌握定义、定理的内涵。也就是说,一个定理的核心说的是什么,这个定理的证明用到了哪一些准备知识,以及遇到一个题目应该通过哪一个定理来下手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十分熟悉。所学过的每一个定理和每一条定义,作为物理和化学的基础,学好数学是十分必要的。与数学相比,物理则较为重视一个定理的外延,也就是这个定理在什么条件、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什么条件下不能够使用。要针对每一个具体题目,来选择一个适应这个题目解答的定理。比如动量守恒定义只适用于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力为零或内力远大于合外力的情况下,如果不满足这几个条件就去用这个定理,一定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化学与数、理不同,定义、定理要少得多,但是知识点特别多、特别杂,这就要求我们要把知识穿成一条线,以烃这一章为例,以乙烯为中心,可以牵出乙烷、乙炔、苯,在烃的衍生物中又可以牵出乙醇,乙醛,乙酸,乙酸乙醋,卤化乙烷、卤代乙烯等等,按照元素周期律又可以把无机物串成一条线,大家都可以试一试。

总之,理科的学习过程是艰苦的,但只要我们掌握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就会觉得轻松许多,我的方法只是为大家提供借鉴,还希望大家能够择其善者,让我们共同进步!

一个月如何快速提升高中数理化(高考状元经验谈)(5)

高考状元经验谈: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关键

《高考状元经验谈》谈一谈如何提高听课、作业、总结、复习的效率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6期(2022.2.8)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5期(2022.2.7)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4期(2022.2.6)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3期(2022.1.29)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2期(2022.1.19)

高考物理选择题每日一练021期(2022.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