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 犹未可知

这个问题本来想简单回答:投影(激光电视也是投影的一种,只是光源、幕布、投射距离的区别)甚至无法和最低端的液晶电视比,去卖场看看号称激光电视领军的海信的展示对比就一目了然。然而这也只是从某一方面,也就是画质、呈现效果、应用场景而言,至于性价比、观感、审美、音场,这些则毫无感觉的忽略掉了。

但是,我更习惯从多维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过去时:

第一次看到激光电视竟然是在2014年的P&E展会,当时还不了解,只是觉得这么薄这么好的效果很是惊叹,但是在复杂光线下,弱光部分很明显色彩跟不上,也就无法呈现摄影作品的细节和整体表现。

激光电视和液晶电视的选择(激光电视是液晶电视的终结者)(1)

图片为CES2021激光电视与影像的结合

5年前,激光电视更多的是打概念和技术,价格并不作为其在大屏市场的优势,主要是面向未来和打造品牌营销所需,当然,随后这项技术的确在逐步发展,2019年激光电视开始全面普及,确实培养了一大批义无反顾的忠实拥趸。

现在时:

先说背景。一方面,高端液晶电视所剩无几,以小米为首,Copy手机的用户分析、市场定位、产品设计、渠道策略、营销思路,大打性价比的小米母子品牌液晶电视占据市场,而传统的以日系为代表的高端电视品牌,东芝、夏普、松下们纷纷退出中国市场,至于原因,可以展开一个较大篇幅分析关于消费者个人需求和高品质追求间平衡的话题,也是目前日本电子产业带动日本经济衰退的话题,不在此赘述。简言之,就是国有品牌在吸收先进制造理念和经验以提升品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性价比,占据了全球市场。目前液晶电视,从某个角度被分为合资和国产品牌两大阵营(当然,众所周知,这个国产品牌包含了飞利浦),而索尼、三星、LG三个合资品牌,高端上得去(B&O几十万的电视不做讨论)低端下的来,甚至也有像索尼去年发布的77A80J----国内能买到的最便宜的77寸OLED这种具有极高性价比的产品。

激光电视和液晶电视的选择(激光电视是液晶电视的终结者)(2)

A80J即将停产,取而代之的是5月份上市的A80K,价格暂未知

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同类型面板不做目测对比是很正常的事,甚至不同级别面板也很少会亲自跑到卖场去做对比,而来自网上的评测文章/视频往往无法切身体验。因为人各不同,说得啰嗦点:不同人的不同视力能力和视觉感知,对像素和色彩到不同大脑反应的不同信号收到的不同的快感的强烈程度是千差万别的。

打个比方,你喜欢听流行音乐?还是Jazz、Blues?显然前者的受众是绝对多数。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大量激光电视品牌,既满足了基本观影需求,又符合了大屏趋势,追赶了新科技潮流,应运而生的极米、坚果等新兴品牌,的确在很多方面可以既打产品牌,又打营销牌。我们都知道,目前的液晶电视和激光电视从效果上来说是没办法同平面对比的,尤其在自然光线下,更甚如果不是依托抗光幕布,激光电视的效果更是惨不忍睹。假如不是游戏控,基本需求不高、追求大屏效果、环境光可控,那么激光电视的确是个不错的选择。

将来时:

广义来说这里的液晶电视,是指面板集成光源的一体电视,但细分又包括传统液晶、OLED、MiniLED以及今年SONY刚刚发布的QD-OLED电视,那么未来在“液晶”这个领域,还会不会有不断的革新呢?

激光电视和液晶电视的选择(激光电视是液晶电视的终结者)(3)

全球首款QD-OKED电视Sony A95K

答案是必然的。激光电视的发展像VR眼镜一样缓慢,是因为结构相对简单,很容易到达瓶颈而难以超越,而以三星、LG、友达为首的面板厂商,投入的大量研发费用是激光电视厂商无法相比的,就像google和baidu在布局和战略目标、投入研发的人员和成本,造成两者在高新技术拓展和革新上是有很大差异的。

看未来,一方面是两者本身的资本储备、技术差异和阵营规模,一方面是两者在全球市场需求量、技术革新、研发团队这几个方面的增长加速度,如果激光电视都不具备优势的话,终结液晶电视简直就是个笑话。

,